東魏遷都鄴城之后,在武定五年(即公元547年)他再到洛陽,看見當地遭受東、西魏戰爭破壞后,滿目創痍,一副破敗景象,感慨極深,所以寫了這本書,回憶魏孝文帝元宏遷都后,洛陽的繁榮昌盛。由于他反對佛教,認為貴族的施舍浪費,以及國家對佛教的扶植影響了賦役收入和兵源,所以書中對寺院的華麗和貴族的奢華進行了大量譏刺。
此書按照城內、城東、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為綱,兼顧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勝古跡,同時敘述相關事跡。從書中可以了解孝文帝遷洛陽到爾朱氏之亂,四十年間洛陽的故事和臺省坊市的分布,甚至于外商來洛陽居住和各國的風土人情、道里遠近書中都有所涉獵。內容包括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學、藝術、思想、宗教等方面,史料價值極高。其中,第五卷收錄的宋云《家紀》、慧生《行記》、《道榮傳》,詳細記載了宋云去天竺的情況,成為現今研究中印交通史的珍貴史料。此書的文學價值也很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5351.html
相關閱讀: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東晉的時尚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自亂陣腳的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