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百年的獨尊儒術,儒家的道德倫理已成為全社會公認的道德標準。王莽的種種行為由于符合這一標準,而贏得崇高的聲望——在世周公。民心所向成為他登上皇位的重要條件! ⊥趺ПM心侍奉病重的王鳳,“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 (《漢書·王莽傳》,下同),使鳳深為感動,“鳳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王莽由此開始平步青云。這件事同時體現了儒家的孝道和積極入仕的思想,完全出其本心,沒有任何虛偽卑劣之處! 〈蠖鄶禃r候,積極入仕與仁愛謙讓是相互促進的,但沖突之時亦不鮮見。這時,前者會在莽的思想中占據主流,為此他不惜犧牲很多。比如他會打擊政敵,(大多罪狀屬實,如淳于長貪贓枉法,外戚丁氏、傅氏恃權欺壓百姓),甚至不惜殺死自己的兒子,以掃清實現政治理想的障礙! ⊥趺Р粩鄬⒆约旱姆赓p用來救濟貧民,籠絡士人“奏起明堂、辟雍、靈臺,為學者筑舍萬區,”,他幾乎給了全國上下各階層實惠。從這個意義上說,王莽可稱為“中國的僭主”。他稱帝前的所作所為,無論動機如何,客觀效果是誰都不能抹煞的。在西漢末年的一片黑暗中,朝廷中居然出了一位“在世周公”,掙扎于水火之中的蒼生百姓安能不寄希望于他?王莽代漢而立,是民心所向,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只是通過一場宮廷政變篡權。事實上,王莽哪點比不上哀帝、平帝,除了他不姓劉? 值得注意的是,王莽既是眾望所歸,為何稱帝才十幾年便會“人心思漢”,烽煙四起呢?這只能是由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造成的。而這一系列措施,又無不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反映!∪寮业淖罡呃硐胧腔謴蜕瞎糯笸。信徒王莽既掌權,便不遺余力、不惜代價地為之奮斗,由此出臺了一系列看似可笑的政策法令: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實行“井田圣制”,理由只是“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掀起瘋狂的改名運動,官名郡名改得不亦樂乎,只是為了“如典誥之文”;四改幣制,原因十分荒唐,(如廢刀錢而以大小錢并行的原因是“夫‘劉’之為字‘卯、金、刀’也,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結果卻非常嚴重,“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于市道!;更有甚者,為湊齊“四!保O西?,硬是制造了“一千萬數”的罪犯遷往那里。倒行逆施只能導致民怨沸騰,群起反抗。 西漢經學極重讖緯,相信天人合一,王莽深信不移,也深受其害。他給一批工于鉆營的小人封王封侯,只因他們能捧出一個金匱或口稱夢見一口井等等;不論賢愚,大封先圣王之后。他的政策本就很不高明,在用這樣一批人去貫徹執行,后果可想而知。
儒家極言“華夷之辨”,“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百王不易這道也。漢氏諸侯或稱王,至于四夷亦如之,違于古典,繆于一統!蓖趺肆睢八囊馁蕴柗Q王者皆更為侯”又“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于’”。內部已是千瘡百孔,又在邊疆挑起爭端。由是內外交困,加速滅亡。 王莽的一系列改革猶如為一個垂危的病人用上一記錯藥,頃刻間新病舊病一起發作,西漢積聚下來的危機也讓王莽當了替罪羊。短命的“新”朝頃刻土崩瓦解。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更始軍攻入長安,大火燒進了宮中,這時莽紺?服,帶璽?,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桉?于前,日時加某,莽旋席隨斗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其中毒之深,可見一斑。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將儒家理論充分運用于政治的儒生,其失敗實際反映了儒學獨立作為統治思想的蒼白無力。實際王莽始終是一個悲劇,他以儒修身,百般節制言行思想,深受其累;以此齊家,而弒伯殺子;以此治國平天下,只能讓國累而天下反。王莽為儒學是否足以治理國家的論爭畫上了一個徹底的句號。東漢經學不在強調經世致用,而轉向訓詁考釋,魏晉更以清談相尚,不知是否與此有點關系? 參考書目:《后漢書·王莽傳》,中華書局。 《宏基初奠秦漢改革及其因果成敗》甘黎明、劉新光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冠的角逐中外歷史上著名的政變紀實》張秀極張惠誠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中國歷代權奸》羊春秋主編,章繼光等編著,中國人事出版社,1993年。 《王莽評傳——復古改革家》周桂鈿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儒家的最高理想是恢復上古大同之世。信徒王莽既掌權,便不遺余力、不惜代價地為之奮斗,由此出臺了一系列看似可笑的政策法令: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實行“井田圣制”,理由只是“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掀起瘋狂的改名運動,官名郡名改得不亦樂乎,只是為了“如典誥之文”;四改幣制,原因十分荒唐,(如廢刀錢而以大小錢并行的原因是“夫‘劉’之為字‘卯、金、刀’也,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結果卻非常嚴重,“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于市道!;更有甚者,為湊齊“四!,設西?,硬是制造了“一千萬數”的罪犯遷往那里。倒行逆施只能導致民怨沸騰,群起反抗。
西漢經學極重讖緯,相信天人合一,王莽深信不移,也深受其害。他給一批工于鉆營的小人封王封侯,只因他們能捧出一個金匱或口稱夢見一口井等等;不論賢愚,大封先圣王之后。他的政策本就很不高明,在用這樣一批人去貫徹執行,后果可想而知。 儒家極言“華夷之辨”,“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百王不易這道也。漢氏諸侯或稱王,至于四夷亦如之,違于古典,繆于一統!蓖趺肆睢八囊馁蕴柗Q王者皆更為侯”又“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于’”。內部已是千瘡百孔,又在邊疆挑起爭端。由是內外交困,加速滅亡。 王莽的一系列改革猶如為一個垂危的病人用上一記錯藥,頃刻間新病舊病一起發作,西漢積聚下來的危機也讓王莽當了替罪羊。短命的“新”朝頃刻土崩瓦解。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更始軍攻入長安,大火燒進了宮中,這時莽紺?服,帶璽?,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桉?于前,日時加某,莽旋席隨斗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其中毒之深,可見一斑。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將儒家理論充分運用于政治的儒生,其失敗實際反映了儒學獨立作為統治思想的蒼白無力。實際王莽始終是一個悲劇,他以儒修身,百般節制言行思想,深受其累;以此齊家,而弒伯殺子;以此治國平天下,只能讓國累而天下反。王莽為儒學是否足以治理國家的論爭畫上了一個徹底的句號。東漢經學不在強調經世致用,而轉向訓詁考釋,魏晉更以清談相尚,不知是否與此有點關系? 參考書目:《后漢書·王莽傳》,中華書局。 《宏基初奠秦漢改革及其因果成敗》甘黎明、劉新光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冠的角逐中外歷史上著名的政變紀實》張秀極張惠誠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中國歷代權奸》羊春秋主編,章繼光等編著,中國人事出版社,1993年。 《王莽評傳——復古改革家》周桂鈿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0956.html
相關閱讀: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