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無畏,敢于斗爭。黎族是一個熱愛和平、渴望過平靜生活的民族。只有在被凌辱、欺詐、壓迫到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為了民族平等和換取平靜的生活,他們才奮起抗爭。人們敬仰那些為爭取民族平等、為民族過上平靜生活而勇于斗爭的勇士,而那些甘愿受欺的懦夫和叛徒,則被人們唾罵和拋棄。黎族這種堅韌不拔、愛憎分明的性格,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團結友愛,樂于助人。一個村子里,誰家有紅白喜事,或遇什么天災人禍,全村人都會前來幫助,甚至遠近鄰村和素不相識的人都來,這種幫助是無條件的,不計任何報酬。
父母雙亡的孤兒,會得到親戚和全村人的關照;無勞動能力者,親戚或村人會幫犁田、耕種、收割。鰥寡孤獨者,不管是否有直接的贍養責任,都會盡力照顧,過年過節還請他們去飲酒,年長的讓坐首位。哪家蓋房子,全村男女老少會主動前來幫忙,直到房子蓋好為止,房子建成后,房主為酬謝鄉親們的幫忙,往往要殺牲口擺酒席來招待眾鄉親。哪家要娶親,人們都紛紛前來當幫手。無力娶親者,親戚和全村人都會幫助他籌錢籌糧為他完婚。哪家媳婦坐月子,同村的姐妹們會主動來幫洗尿布、做家務、干農活。村里有人病故了,鄉親們會根據自己的能力予以幫助,出錢、出米、出酒、出菜、出力,或幫助喪家挑水、煮飯、做菜、砍樹制棺材,直到喪事辦完。
真是一家有難百家幫。過去,只要有外人來劫寨,全寨人會共同起來反抗,保衛家園,其他村寨獲得消息也會前來相助。在村寨中,人們往往以勤勞來判斷人品的好壞,勞動光榮,勤勞人倍受人尊敬,懶惰人被社會鄙視,將娶不到媳婦。
注重禮節,尊老愛幼。講究禮節禮規,講究語言美,扶老攜幼,禮貌待人,是黎族的傳統美德之一。黎族在日常交往中,男女一向互相尊重,平等互愛,和睦相處,不能混坐在一起,而是男女各一處。
在不同輩之間,異性之間,要注意禮節禮規,不隨便開玩笑,講粗話。人們圍坐著聊天,不能從人們中間走過,如不得已而非過不可,要彎下腰,伸出雙手,說聲道歉。同姓(指黎姓)男女,不能混坐在一起,不能隨便開玩笑,講粗話,更不能唱情歌,談論兩性關系。
和女人交談要用女人特用語,若講粗話或不用婦人的特用語和她們交談,在旁的親友會一走而光,講話人被社會視為沒有教養,父母也因此感到羞愧。路上相遇,晚輩要主動向長輩招呼,年紀小的主動讓路給年紀大的,女的讓男的,輕便的讓負重的。碰見老人挑擔,年輕人要樂于與老人“換肩”,幫挑一段路或送到家。所以在黎族地區的鰥寡病殘智弱無助者極少,而流浪者更是沒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4933.html
相關閱讀: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