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漢武帝的重大軍事方略面面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漢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相信很多人都看了現正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這部電視連續劇的主角漢武帝劉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政治家、軍事家。他在執政期間,通過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的全面改革,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發展了大一統的封建國家。那么他有哪些重大軍事方略呢?攻勢作戰,橫掃匈奴強邊固防漢朝建立后,始終面對強悍匈奴的軍事威脅。盡管漢初以來一直實行“和親”政策,但無以數計的財物贈送并不能滿足匈奴貴族的貪欲。文帝時,匈奴曾兩次大舉入侵,兵鋒直逼長安,京城危急,滿朝驚恐。漢武帝繼位后,一改以往忍讓求和的妥協政策,放棄“和親”,采取強硬的攻勢作戰行動,以徹底消除匈奴侵擾。從元光二年(公元前233年)到元狩四年(公元前229年),十幾年時間,漢與匈奴打了十幾仗,每次用兵少則20余萬人,多則30多萬人,實施了河南漠南戰役、河西戰役、漠北戰役等大規模進攻戰役。漢軍最后一次出兵幾十萬人,跨越大沙漠,奔馳2000余里,給匈奴以沉重打擊,使之“遠遁,而漠南無王廷”。長期以來來自匈奴的威脅基本得到解決,漢朝還收回了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區,并在邊疆地區大開官田,補修長城,屯軍達20萬人之眾。邊疆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和平昌盛景象。發展馬政,造就真正的騎兵時代騎兵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乃至世界軍事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使騎兵真正成為一個戰略軍種則始于中國的漢武帝。漢代騎兵的發展大致可以漢武帝為界劃分階段,此前是騎兵與車兵并重,此后則由騎兵完全取代車兵,進而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漢軍在與匈奴的頻繁交戰中,越來越感到車兵在作戰中笨拙、被動的弱點以及匈奴騎兵的機警、敏捷而主動的明顯優勢。于是,漢武帝全力發展騎兵,使戰爭形態完全成為騎兵的對抗。在一些重大戰役中,車兵已逐步退出戰爭舞臺,從而使中國古代騎兵完成了由一般輔助性軍種向戰略軍種的轉變,成為戰爭的主力。在騎兵迅猛發展的同時,養馬制度也不斷建立健全。據《史記》載:漢武帝時期“盛養馬”,以致“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漢武帝麾下名將霍去病遠征漠北時,已能動員戰騎24萬匹。鼎新經濟,打牢強兵財力基礎漢武帝執政期間,實行經濟改革,使經濟發展迅速。他先后實施了一系列新經濟政策,如擴大征稅范圍,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打擊富商大賈;改變漢朝建國以來鹽鐵生產經營一直私有化局面,實行鹽鐵官營,增加國家收入;改革貨幣制,把各地鑄幣權收歸中央;調劑運輸、平衡物價,建立官營商業網;創行酒權法,則官方供給私營釀酒商原料,統一掌握其產品,實行專賣,補充國家財力。
上述新經濟政策不僅促使了“國富”,而且極大促進了“兵強”。漢武帝時期采取強硬對外進攻戰略、頻繁用兵,必然需要大量財力物力支撐:幾十萬名軍卒的糧餉、軍械、車騎和運輸,移民邊疆屯兵屯田以及各類賞賜等均由國庫支出,數目驚人。新經濟政策出臺不到一年,就成效顯著。當時漢武帝率28萬騎巡狩北邊,用200多萬匹絲綢和上億的金錢賞賜官兵;僅對匈奴作戰所需軍馬一項,就調集大批人力養馬幾十萬匹……僅這些充分證明,強大的經濟實力為軍事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5379.html

相關閱讀: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