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笙在拉祜族的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函并深為人們所喜愛;其制作工藝及其在民間的傳承獨具特點,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中,這一工藝逐漸形成相對集中的產地和成套的工藝。
拉祜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葫蘆文化不僅極有民族特點且淵源流長。在拉祜族古詩歌中,葫蘆被美稱為“阿朋阿龍”!芭蟆焙汀褒垺倍季哂屑、幸福、豐收的含義。在拉祜族創世史詩《索代》和《牡帕密帕》中,流傳葫蘆孕育了人類的始祖。因此,拉祜人把葫蘆作圖騰而加以崇拜,甚至把它作為一個民族發展強盛的吉祥神圣之物。而由此而產生的在拉祜族中流傳盛廣的葫蘆笙因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也流芳千古。
葫蘆笙的傳說
在瀾滄拉祜山寨,相傳古時候有一對老夫婦,他們的五個兒女都在外邊謀生,有的打獵,有的捕魚,分散在五個方向,就是逢年過節也難得團圓。老夫婦心靈手巧,從山上砍來“波搭”竹,做成五支精致的竹管,在竹管的底端還削出簧片,用嘴一吹就發出響亮、優美的音響,他們又從竹樓的棚架上選了一個光滑的葫蘆,掏出里面籽粒,將五根長短不同的竹管捆在一起,插在葫蘆膛里,又在葫蘆柄處安了一個木制吹嘴。
每當他們吹起葫蘆笙,五個兒女聽到由家鄉傳來的新奇、悅耳的音調,便從不同方向奔回家中。從此,老倆口再也不愁見不到兒女了,葫蘆笙就這樣在拉祜族流傳起來。
葫蘆笙的制作
拉祜族的日常生活、生產勞動、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等都離不開葫蘆笙。南嘎河拉祜族的葫蘆笙制作較精細,主要工具為6~7種大小不同的刻刀,原料包括堅竹、泡竹、空心竹、葫蘆、酸蜂蠟和鉛等。制作工藝十分精細考究,音管和葫蘆的選擇都非常認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6939.html
相關閱讀: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