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鄉素有歌海之稱。黎族民歌,渾厚樸實、瑯瑯上口,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黎族歌謠是一朵絢麗的藝術之花,黎族人民男女老少都愛唱歌。黎族歌謠分為民歌和民謠兩種。民謠是用黎語和韻調吟唱的,多為傳統的古典黎歌,一般是5個音節一句,但每首沒有固定的句數,小調之類大體以四句為一首的較多。
黎族民謠多是獨唱、對唱,用黎特有的民樂伴奏,往往和音樂、舞蹈連在一起,歌譜曲,曲載歌,三者一體,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古風,講究節奏韻律,易于上口傳頌。黎族的民歌是用海南方言和黎族韻調唱的,它是隨著黎族社會的發展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派生出來的新黎歌。一般七言一句,四句為一首,稱為"四句歌仔"。較長的敘事詩即四句一節,多節續唱下去。除了獨唱、對唱之外,還有齊雖、輪唱、合唱,并有樂器伴奏。黎族歌謠關于采用賦、比、興的手法,想象豐富,比喻貼切,語言形象,結構嚴謹,意境深遠,生動活潑。情歌在黎族民歌中為數較多,是黎族民歌中精湛的珍品。黎族人民吟唱歌謠,主要在喜慶的日子里,如建新房、舉行婚禮、節日戲會、訪親會友等場合,一般是男女對唱,往往唱到天明。尤其是每年的"三月三"這個黎族傳統佳節,青年男女聚會在山間坡野,以歌為媒,交流感情,吐傾愛意,尋找情侶。平時在生產勞動中,也因興趣之所至引吭高歌,直抒情懷。在一些家族性的慶典上,德高望重的長者,也常常即席吟唱包羅萬象的"經典"性黎歌,這種吟唱通霄達旦。
在革命戰爭時期,黎族歌謠又有新的發展。它以革命的內容和昂揚的格調,取代了原來歌謠中的落后、消極部分和如泣如訴的吟嘆,成為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戰斗武器。如《五指山上五條河》,堅定樂觀的情緒,欣喜深情的唱詞,表達了黎族人民堅強的革命信念,聽后使人意氣風發,斗志昂揚。黎族歌手層出不窮,成批涌現,最知名的有符其賢和王?大。符其賢被吸收到廣東民族歌舞團當專業歌唱家,曾到過全國20多個省市演唱100多首黎族民歌,還到過國外演唱,轟動世界歌壇,他的黎族民歌被中國唱片社灌制唱片,王?大曾在縣、省、全國民歌演唱會上屢次獲獎,《叫儂唱歌儂就唱》這首黎族民歌的歌詞歌曲是她自己創作的,曾在省和中央廣播電臺播放,受到聽眾熱烈的贊賞。
黎族歌謠,以其內容豐富的歌詞配以形式多樣的曲調,有優美抒情的,也有激昂高亢的,它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樸、樂觀、耿直和剛毅的性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6943.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