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板,簡稱板,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唐玄宗時,梨園樂工黃幡綽善奏此板,故又 稱綽板。滿、蒙古、納西、畬、漢等族互擊體鳴樂器。滿族稱察拉齊。此外還有扎板、大板之稱。古代流傳全國各地,現代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云南、山西、陜西、河北 、河南、福建、臺灣等省區。?
歷史久遠。古代的拍板,是由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傳入中原的,隋代已應用于樂舞、儀禮和佛教音樂中。在敦煌千佛洞的唐代初期壁畫中,已繪有擊拍板的樂伎像。吉林省渤海墓葬群( 公元698年?926年)壁畫中,也有一女樂伎懷抱拍板的圖像!杜f唐書?音樂志》載:“拍板 ,長闊如手,厚寸余,以韋連之,擊以代扌卞”。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載:“夷部樂”有鐵拍板,壺蘆笙。當時,拍板已在宮廷的燕 樂和北方民間流行的散樂中使用。唐代詩人曾為拍板寫下詩篇,如朱灣在《詠拍板》中說:“赴節心長在,從繩道可觀。須知片木用,莫作散材看?諡楦杵,仍愁和即難。既能親掌握,愿得接同歡!倍拍恋脑娭幸灿校骸爱嬏锰窗迩锱乃椋灰袝r聯十觥”之句。從成都王建墓的樂舞石刻中亦有擊拍板形象可以看出,在五代前蜀宮廷樂隊中,拍板已是重要的節奏樂器。?
宋代,拍板已用于宮廷的教坊大樂、小樂器合奏、馬后樂、民間器樂和說唱音樂中。宋代陳?《樂書》載:“拍板,長闊如手,重大者九板,小者六板!庇纱丝芍扑螘r期的拍板有大、小之分。到了元代,拍板以宮廷樂器載入正史,《元史?禮樂志?宴樂之器》:“拍板,制以木為板,以繩聯之!
元代陳元靚《事林廣記》載:“《滿庭芳》……十拍板音韻 宣清,……詩曰:鼓拍清音按樂星,……板聲有若靜鞭鳴!闭f明它在由扁鼓、笛和板組成的民間器樂鼓笛曲中是主要樂器,也是曲藝唱賺的伴奏樂器。它還是雜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明、清的中和韶樂、清樂和番部合奏等宮廷音樂都使用拍板。在近代的滿族民間歌舞中,拍板還是主要的伴奏樂器和道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7709.html
相關閱讀: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