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民間補繡不僅是為了裝飾、美化生活,同時也反映了滿族人民的道德觀念、理想追求和審美習俗,因而具有裝飾性、藝術性、實用性和功利性等特征。從繡品功能意義上看,大多是滿族姑娘為自己刺繡的嫁妝,因而補繡紋樣往往與幸福、愛情、命運等連結在一起,傾注了她們對大自然的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紋樣多采用離意圖案和吉祥紋樣的象征意義,以體現喜慶、吉祥氣氛。如筆者近幾年在鐵嶺東部山區收集的補繡枕頭頂紋樣“榴開結百子”、“吉祥盤長”,是滿族婦女多子多福、生活美滿、長久吉祥寓意的體現。
滿族民間補繡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如在開原威遠東山溝收集的滿族補繡坐墊,是用四種深淺不同藍色家織布,剪出復雜多變的“魚戲蓮”圖案,在樸素、單純中求豐富、變化。律動的線、跳躍的點、靜止的塊面形成了豐富多彩、節奏和諧的抒情畫。
滿族補繡藝術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語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其紋樣特征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以線造型、黑白為色彩構成。以寫生手法為基礎,進行提煉、取舍、夸張,使之圖案化,并吸收了我國民間剪紙、皮影、漢磚、畫像石等的藝術待點。
二、四周邊緣以粗獷的裝飾黑線、力度很強的花邊圍住中間的圖樣、文字,這與滿族服飾領口、袖頭、衣襟鑲邊習俗同一機抒,其審美意識是一致的。
三、多吉祥喜慶的內容。滿族人民對“吉祥盤長”這一紋樣有著濃厚的興趣,用以象征幸福美滿、地久天長。此外,福祿、禧壽、富貴、八寶、八吉祥等也是常用的紋樣,這既同其他兄弟民族的民間藝術有著共同性,體現了民族間文化的交融,也反映了滿族的藝術個性和民族心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9718.html
相關閱讀: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