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考古工作人員“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工作的進行,他們對現存的秦代阿房宮前殿遺址進行了勘察,結果并沒有發現秦代宮殿建筑的遺跡,更沒有發現被大火焚燒的建筑遺存。于是我們對于阿房宮的歷史有了更多的疑問:阿房宮真的被項羽燒掉了嗎?
在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曾將阿房宮的突然消失歸咎于楚霸王項羽,“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墒歉鶕脊抨牭淖钚掳l現,這種說法可能完全是詩人的一種臆想。
經過勘探發現,考古專家們在阿房宮前殿遺址的20多萬平方米的范圍內僅僅發現了幾小處紅燒土的痕跡,顯然不能夠說明阿房宮曾經經歷過大規模的火燒。而且傳說中的阿房宮被項羽放火焚燒事件,在《史記》中也沒有記載。與此相反,《史記》中卻有項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這個關于火燒秦都咸陽宮殿建筑的記載,由此可知,這里的宮室應當是指秦咸陽宮而非阿房宮。而在此前,考古工作者在秦都咸陽第一、第二、第三號宮殿建筑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宮殿建筑遺址被大火焚燒的痕跡。由此看來,項羽當時焚燒的應是秦都咸陽宮或其他秦宮室。
會不會因為2000多年過去了,無數次風霜雨雪的侵襲,已經把大火留下的痕跡抹去了呢?
為了更確切地了解被焚毀的遺址究竟是什么樣子,阿房宮考古隊來到了漢代長樂宮的遺址,這里曾經是漢朝首都長安城中最為華美的宮殿之一,是漢武帝母親的居所,相傳2000多年前,長袖善舞的阿嬌就在這里遇到了年輕的漢武帝劉徹,成就了“金屋藏嬌”這樣一段流傳千載的風流韻事。然而,東漢末年,長樂宮也和漢代其他宮殿一樣,逃不過被焚毀的命運,2000多年過去了,火燒過的痕跡仍然歷歷在目。 關于項羽焚燒秦宮室的文字,首見于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書中記載:“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贝送馐窃凇妒酚?項羽本紀》中的記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但是無論是“燒其宮室”還是“燒秦宮室”,司馬遷都沒有明確說項羽焚燒的是阿房宮。
有專家認為,司馬遷之所以不說清楚到底燒的是秦王的哪一個宮殿,是一種聰明的做法。作為史學家,必定要對歷史作嚴謹的記載,他不敢違背事實而給項羽加上焚燒阿房宮的罪名,但項羽本人確實殘暴,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他既能坑殺秦降卒50萬,又有燒秦宮室的事實,加之楚漢勢不兩立,故對項羽采取模糊的春秋筆法也是可能的。
同時,這也恰是歷史的捉弄人之處,在中國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史觀評價下,項羽就成了焚燒阿房宮的千古罪人,更成為史家鏡鑒和文人抒發歷史懷想的絕好反面典型。故項羽就被唐朝詩人杜牧不經意地給歷史蓋棺定論了。如今,考古學家已經確定項羽并未焚燒阿房宮的史實后,我們應該給項羽平反,還原其本來面目,因為火燒阿房宮,真正讓項羽蒙冤太久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0501.html
相關閱讀: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