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10大千古奇冤 登徒浪子源于笨嘴拙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被人冤枉總是會讓人心中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正所謂比竇娥還冤,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人來拿這句話比喻自己的心情。事實上,在古代,有一些千古奇冤是大家所不知的。今天,小編從歷史故事中為大家進行歷史分析,一起透過古代奇聞看看吧!

  歷史故事

NO.10李鴻章——替罪羔羊,枉背滿清黑鍋

  滿清的賣國賊只有一個,那就是掌握滿清實際權力的西太后。在清朝,特別是在西太后時代,連光緒皇帝都得聽太后的,何況一個當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李鴻章冤,所以盡管當時就有全體軍機大臣為其喊冤,集體上奏:“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過”,但總要有人承擔責任吧?朝廷豈可將矛頭指向自己,豈可輕易引火燒身?所以,那個帽子也只有給他戴上了。李鴻章簽完《馬關條約》就被革了職,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著血還在與洋人爭辯周旋。1901年他代表大清國與11列強簽完《辛丑條約》后,再次大口大口地吐血。他死前一小時,俄國公使的還站在他躺著的床頭面前逼迫他,其時李鴻章已經是口不能言,唯有眼中不停的流著淚。李鴻章給朝廷遺折中說“切盼”大清國“舉行新政,力圖自強”的愿望,并提醒朝廷“一國生事,多國構煽”,要警惕列強對中國存在“野心”。

  史實相悖指數:★★

  世人誤解指數:★★

  綜合評定指數:★★

  

NO.8蘇定方——軍功顯赫,何來奸詐之說

  說起這個蘇定方,老一輩的人都會想到著名的武生戲《羅成叫關》里那個動不動就奸笑的白臉大胡子。在《說唐》和《隋唐演義》里,在竇建德旗下的時候,他設計害死了正面英雄羅藝、羅成父子,尤其是這個少年英武的帥哥羅成,是英雄秦瓊的表弟,是天下第一武狀元,又是唐軍第一勇將,人氣高得不得了,結果中了蘇定方的圈套,萬箭穿身,死得那個慘啊。然而歷史上真實的蘇定方,其膽略真是絕倫超群。有人評價蘇定方為唐高宗時期天下第一良將。蘇定方一生中,為大唐破滅三個國家,都活捉了他們的君主,獻給高宗?梢攒姽ι踔Ef唐書評價它為“神略龕張”真是恰如其分。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在評價蘇定方時說“蘇定方名將亦大將”,足見此人之雄略。

  史實相悖指數:★★★

  世人誤解指數:★★★★

  綜合評定指數:★★★☆

  

NO.6魏延——一代良將,硬安腦后反骨

  魏延字文長,是三國后期蜀國的第一虎將,他曾效命于荊州劉表,后來轉投他處,在關羽攻城時,義斬太守,救下老將黃忠,成為蜀漢開國元勛的猛將!度龂萘x》中的魏延卻是一個被說成“腦后有反骨”的反賊。魏延作為蜀國后五虎將時代的戰將扛把子,卻一直不受信賴,尤其以子午谷奇謀不被諸葛亮采納最為后人惋惜(當然這個“子午谷奇謀”究竟可行性幾何尚有爭論)即使是在那樣的環境下,魏延依然奮勇向前,為蜀漢的北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至于魏延之死實乃與楊儀政治斗爭的結果,與諸葛亮無關。魏延雖然才干出眾,但他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剛愎自用,同僚們普遍對他敬而遠之。許多人因接受不了魏延的這種性格,便處處讓著他,更助長了魏延的這種脾氣。不過,蜀軍中掌管后勤的官員楊儀卻從不把魏延放在眼里。楊儀本性狷狹,為人奸詐。魏延一向看不起楊儀,而楊儀又偏偏與魏延對著干,這使魏延十分惱火,對楊儀恨之入骨。久而久之,二人積怨很深,猶如水火。諸葛亮一死,楊儀就讓費?去揣摩魏延的意圖。這時的魏延卻對形勢做出了完全錯誤的判斷,他天真地認為,諸葛亮活著時自己受到壓制,才能得不到施展,現在諸葛亮既然已經不在了,那么也就輪到自己大展雄才,伐魏殲敵了。楊儀便上表朝廷,告魏延謀反。事后魏延也覺得自己言辭不當,但有口難辯,也告楊儀謀反。一時間二人羽檄交馳于成都、漢中之間。而后魏延自知謀反之罪已定,必死無疑,便一不做,二不休,揮軍逆擊楊儀主力。楊儀派王平出戰。兩軍對壘,王平指著魏延大聲質問:“諸葛丞相尸骨未寒,你們就要謀反嗎?”魏延手下將士也都認為魏延理虧,又知孤軍難敵,便紛紛倒戈,一哄而散。魏延無奈,帶著幾個兒子向漢中逃去,途中被馬岱追斬,死于非命。魏延頭顱被割下,作為禮物獻給楊儀。楊儀起身將魏延頭顱踩在腳下,咬牙切齒地:“狗奴才,還能再作惡嗎?”在楊儀的授意下,魏延全家被滿門抄斬,雞犬不留。楊儀泄私憤之情,暴露無遺。

  史實相悖指數:★★★★

  世人誤解指數:★★★★★

  綜合評定指數:★★★★☆

  

NO.4 周瑜——雅量高致,反誣心胸狹小

  因為一部“七分虛構、三分真實”的《三國演義》,周瑜讓人家喻戶嘵。但人們所知曉的這個周瑜卻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判若兩人!度龂萘x》中的周瑜是一個風流倜儻、有些才干,但心胸狹窄,總想算計諸葛亮卻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的大都督,是一個性格暴躁,政治、軍事才能遠遜于諸葛亮的人最后被諸葛亮氣死的人。是與“三氣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這樣一些典故相聯系著。而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卻是一個德才出眾堪為中國古代男人楷模、洋溢著漢代風骨和中國古人崇尚的氣節之美、慷慨之氣、忠義之氣的優秀男人,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軍事奇才,是中國古代優秀男人的典范。

  而據民間傳說原來周瑜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周循頗有周瑜的風范,但周循死得很早。而周瑜的二兒子周胤因為言語觸犯了孫權,被發配到了當時的廬陵郡(今江西吉安烏東)。周胤到了廬陵郡,一度落魄不堪,被當地一個姓羅的老員外(也就是羅貫中祖先)收為女婿。兩家結為親家后,代代相傳,一直到元末明初,周家為周敘一代,羅家為羅貫中一代。“羅貫中每次科舉考試都落榜,而周瑜后裔周敘卻金榜題名,羅貫中心里非常不服氣。后來羅貫中隨父到山西太原一帶經商鹽業,常出沒茶館聽三國戲曲。當時的三國戲曲都是以劉姓為正統,后人就把周瑜的功勞轉移到了諸葛亮的身上。羅貫中聽在耳朵里,覺得有趣,就把平時聽來的改編改編,寫成了《三國演義》,他不僅沒給和自己有親戚關系的周氏祖先周瑜平反,還進行了夸張創作來惡搞周瑜,以達到貶損和自己同時考科舉的明代進士周敘的目的。”

  史實相悖指數:★★★★★★

  世人誤解指數:★★★★★

  綜合評定指數:★★★★★☆

  

NO.3 登徒子——好色之名,竟因笨嘴拙舌

  “登徒子”是好色之徒的代名詞,但登徒子到底是誰,他究竟怎樣好色,很多人都說不清楚。登徒子是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襄王的大夫,是一位政府官員。楚襄王很寵幸辭賦作家、屈原的弟子宋玉,登徒子很嫉妒,就向楚襄王進讒言道:“宋玉雖然長得文雅英俊,但是老是喜歡發牢騷,又是一個好色之徒,希望大王為了您的名聲著想,不要讓他跟隨您隨便在后宮出入。”

  楚襄王沒想到在別人眼中,宋玉居然是一個好色之徒,于是回頭來質問宋玉。宋玉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臣不是好色之徒,相反,登徒子先生倒是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楚襄王一聽來了興趣,問道:“此話怎講?”宋玉回答道:“天下的美女以楚國為最,楚國的美女以臣的家鄉為最,臣家鄉的美女以臣東邊鄰居家的女子為最。這個東鄰的美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搽粉則太白,涂胭脂則太紅;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一束白色的生絹,比喻腰細),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就是這樣的傾城美女,因為愛慕臣,登上墻頭偷偷瞄了臣三年,我至今都沒有答應跟她拍拖。登徒子先生就不一樣了,他老婆長得蓬頭卷耳,齙牙稀疏,彎腰駝背,身上又長滿了疥瘡和痔瘡。就是這樣一個奇丑無比的女人,登徒子居然還跟她生了五個子女!大王您仔細想一想,我倆到底誰是好色之徒?”

  楚襄王一聽,頓時暈了。宋玉雖然是詭辯,但是邏輯性極強——我宋玉美色在前連眼睛都不眨一眨,登徒子卻連丑妻都愛得要死要活,登徒子難道不是真正的好色之徒嗎?這番混蛋邏輯居然說服了楚襄王,楚襄王繼續寵幸宋玉,只是可憐了登徒子老先生,自從宋玉把和楚襄王的這段對話寫成了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賦》,登徒子從此就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詞。

  史實相悖指數:★★★★★

  世人誤解指數:★★★★★★★

  綜合評定指數:★★★★★★

  

NO.2 陳世美——得罪小人,冤背千古罵名

  “陳世美科考時,妻子含辛茹苦,對他恩重如山,高中狀元后被仁宗招為駙馬,從此便數典忘祖,休了結發妻子,享盡人間榮華富貴……于是他便成了中國男人忘恩負義的代表。”世人皆罵陳世美并不是沒有根據,可是,又有幾個人了解陳世美幕后真正的故事呢?在中國的歷史上,確實存在陳世美這樣一個人。他出身在清朝時期的一個仕官家庭,成年后,便做了一名清正廉潔、大公無私、待人謙和的官員。

  一日,朋友上門拜訪,并希望尋得一官半職,陳世美爽快答應并幫助了這位朋友。很快這件事就在當地傳開,于是同窗、好友、親威紛紛上門尋求幫助,由于人數太多實在無法應付,陳世美便吩咐管家將這等人士統統拒之門外。不久后,一位曾在科考時幫助了陳世美的同窗也來到了陳府,管家在不知名的情況下也將他掃地出門。事后,他非常記恨陳世美,于是執筆將當時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小人所為之事統統記于陳世美頭上。后來此傳記被一戲班子所得,于是把他改編成戲劇,在各地上演,于是便有了《秦香蓮》——陳世美休妻之說。 世代相傳后,陳世美的后代一直不服于這種說法,在傳到第8代后,陳的子孫曾將這出戲的道具、人馬掀了個底朝天,但都無濟于事,陳世美還是背上了千古罵名!

  史實相悖指數:★★★★★★★

  世人誤解指數:★★★★★★★

  綜合評定指數:★★★★★★★

  NO.1華南虎——萬獸之王,竟輸赤手空拳

  景陽岡武松打虎可謂《水滸傳》中的一段最婦孺皆知的著名橋段,小說中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行者武松,早被人們看成歷史的英雄。但《水滸傳》畢竟是虛構的小說,歷史上根本沒有武松打虎一事。

  《臨安縣志》《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于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于涌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后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候蔡婆前呼后擁而來之際,箭一般沖上前去,向蔡?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后慘遭重刑死于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橋畔”,后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可見,歷史上武松打的是“蔡虎”(蔡京的兒子蔡?),這段真實的記載,想必施耐庵是看過的,將其中的幾個細節充分渲染,便成了小說中的武松。退一步說,就算武松真的碰到老虎也就是華南虎了(因為事發中國山東,故為華南虎),也不可能赤手空拳將其打死。因為從人與老虎的種種生理對比,人如果不借用武器是不可能將一頭成年老虎打死,而歷史上所記載的打虎之事,也都是借助了武器才成功的。所以說,華南虎被說成可以被人赤手空拳打死實在冤枉,弄得人們都覺得華南虎好對付,以至于它們在野外都都絕跡了!

  史實相悖指數:★★★★★★★★

  世人誤解指數:★★★★★★★★

  綜合評定指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1597.html

相關閱讀: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