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匆恍┪鋫b小說或者武俠片,都會看到他們使用的 兵器多數是刀和劍,那么大家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13大奇門兵器是什么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在古典小說和傳統評話中,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十八般武藝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刀槍劍戟、斧鉞鉤叉、?棍槊棒、鞭锏錘抓、拐子流星,這是中國古代最為常見的18種冷兵器。
對于每個習武者來說,能夠熟練掌握這十八般兵器,就意味著達到了極高的武術境界。而對于中國漫長的冷兵器發展史來說,中國武術中的兵器遠不止十八種,我國武術流派眾多,許多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拳種器械等武術傳承,如果加上這些武術流派的各種奇門兵器和各式暗器,其總數恐不下數百種。今天,我們不談十八般兵器,就專門談談從古至今的奇門兵器。
1.橛:
武術器械之一,短棍式兵械。由棒棍演化而來的武術雙器械,以堅木制成,長約1.5米。圓柱形,一端粗、一端細。粗端為把,直徑約5厘米;細端為梢,直徑約3厘米。形似筷子。粗端有似馬鼻子的小孔以穿穗。演練時,兩手各持一械,握粗端。技法有:刺、劈、杵、截、掃、抖等。此外,還有“羊角橛”、“攔門橛”,形制同上,略短,全長約1米,是在全長三分之二多點之處的木棒上裝有一牛角或羊角或金屬尖,另一端系一牛皮索套而成,增加了橛梢的硬度和戳擊強度。一般兩手各持一橛演練,稱為“雙橛”。近代習練者多在梢端或羊角與棍之連接處鉆一小孔,系以紅纓或彩穗。練習時,將牛皮索套在手腕上,再握緊棒端。
2.鐵尺(筆架叉)
筆架叉,又名“鐵尺”最初流傳于福建永泰等地,后傳入日本,日本人為了便于攜帶和出擊,掰掉了一個齒,起了個名字叫“十手”,克制武士刀很管用。因其形似筆架而得名?勺鳛槎瘫,也可作為暗器使用。其形如圓柱、圓楞、尺,四面不內陷,上粗下細,兩側有向上旁枝或兩側沒有向上旁枝,易于攜帶,可暗于腰間,通常雙手各持一支,所以也稱為“雙鐵尺”。中柄有六棱柱形、八棱柱形、圓柱形,頭有點穴為主的圓頭和刺殺為主的尖頭?烧只蚍词殖。旁枝多用于格擋時卡住對方的兵器,因此對付刀劍或更長兵器有較大的優勢。鐵尺大約起源于唐宋時期,為我國衙役捕快的常用武器,易于攜帶,可暗于腰間。在武俠小說中為普通捕快的標準裝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6781.html
相關閱讀: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