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殘忍呂雉濫殺劉邦子孫的原因何在?守活寡心變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漢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漢高祖死后,他的結發之妻呂雉,亦即呂皇后,成了呂太后,新皇帝漢惠帝是她兒子,漢家以孝治天下,加之漢惠帝性格優柔軟弱,呂太后脾氣陰鷙強悍,于是,呂太后實際上掌握了皇家全部權力;到漢惠帝死后,新皇帝幼小,她又臨朝稱制八年,成為事實上的皇帝。她不像漢高祖那樣成熟老到,而是以市井潑婦的大刀闊斧,操辦漢室皇朝的家國大事。三下五除二,稀里嘩啦也就似乎樣樣都隨心所欲地辦成了。舉個例子,可能是由于忌妒,或是其他原因,她對漢高祖的那些其他妃嬪所生的子子孫孫們,想殺誰就殺誰,殺到什么程度?去其多數而只剩少數!像呂太后這樣隨心所欲、快意恩仇,做人辦事,也真是爽快之至!卻不料,六月債,還得快,她的下場卻比漢高祖凄慘得多,因著漢高祖生前的某些巧妙的制度預設與人事安排,呂太后才離人世,全部呂姓外戚,盡遭大臣們誅戮,老幼無存,雞犬不留。最后結果乃是,漢高祖差一點兒因為呂太后的快意恩仇而斷子絕孫;而呂太后自己的呂姓家族,也就因著呂太后的快意恩仇而真的斷子絕孫了。

  瘋狂呂太后盡殺劉姓子孫

  劉邦死后,呂太后做了一件常理上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就是,她把劉邦的那些已經封王的子子孫孫們,一個一個地消滅了。這些劉姓分封王們,各自封王于離京城較遠的地區,也并不像戚夫人與趙王如意那樣,同她有爭奪皇位的深仇大恨,但她何以會如此辣手?我們且看她是如何收拾這些劉姓分封王的,再來探討她的動機。

  先看趙王劉友,劉友為漢高祖中子,于漢高祖十一年(前196)立為淮陽王。趙王如意死后,漢惠帝元年(前194),淮陽王劉友改封趙王。呂太后決定,以呂姓外戚之女為趙王劉友之王后。趙王劉友不喜歡這位呂姓王后,而寵愛其他王姬。呂姓王后于是怒而回京,進讒言于呂太后說:“趙王說:‘呂姓外威豈應封王,太后百歲(死)后,吾必攻擊之!’”呂太后大怒,于呂太后七年(前181),召趙王劉友來京,至京后,呂太后拒絕接見,將趙王劉友幽閉在趙邸(分封王在京均有館邸,以該王國之名命名)中,發兵圍守之,不給食物。趙國諸臣,凡是偷偷向趙王供應食物的,一律被逮捕治罪。趙王劉友餓極了,于是作歌曰:

  “諸呂用事兮,劉氏微;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悟。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決中野兮,蒼天與直(希望上天給我一個公道,即申冤)!于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賊(自殺)!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托天報仇!”

  詩寫得不算精彩,只能說是紀實之作。不過,說實話,一個人餓得頭昏腦漲、六神無主時,能夠留下這樣一首詩歌,也就不容易了。

  趙王劉友終于餓死于長安趙邸。呂太后決定,以民禮葬之于長安民壕之間。所謂“民壕”,或者也就是亂墳崗了。

  趙王劉友死后,呂太后改任漢高祖的另一個兒子梁王劉恢為趙王,而將呂王呂產改任梁王,這一來,呂產封王以后,不就從無國土到有國土了嗎?呂太后又以呂產之女為趙王王后。王后帶去了大批呂姓隨從官員,控制了趙國的權力,趙王劉恢的一舉一動,都在諸呂的伺察之下。趙王有愛姬,呂姓王后則以鴆酒毒死之。趙王劉恢于是作歌曲四章,悼念其愛妃,令樂人歌之。歌畢,趙王劉恢感到活得實在沒有味道,于是自殺。呂太后聽了說:“趙王為一個婦人棄宗廟而死,其子不當繼承王位!狈址馔鯂w國,就此又空出來了。于是,呂太后派人告訴處于漢、胡邊境的漢高祖的另一個兒子代王劉恒,要求代王劉恒改任趙王。代王劉恒謝過呂太后,要求繼續守于邊境。

  代王劉恒的決定,當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兩個劉姓分封王已經被整死了,他哪里還敢往油鍋里跳。趙國相對而言處于內地,呂太后容易控制;代國乃是與匈奴接壤的邊疆之國,天高皇帝遠,鞭長莫及,而守邊的理由也算充分。另外,正由于代國處于與匈奴接壤的邊境地區,代王劉恒肩負著抗擊匈奴的重責,手中握有相當的兵權。(按,據漢代制度,為了有效地抗擊匈奴,邊境諸郡、國中,必有一位權威性人物,有權統一調度邊境諸郡兵力。雖然代王劉恒此時是否有此權力,史無明文。但是,一來,代國處于抗擊匈奴前沿,國中必有較強兵力;二來,他是劉姓分封王,地位遠高于諸郡太守,無疑為邊境諸郡中的領袖人物,按照漢代邊境抗擊匈奴的一貫制度,理當有此權力。那么,此時代王劉恒手中的兵權,呂太后亦不能低估。)兵權在手,加之天高皇帝遠,呂太后輕易動他不得。由此,代王劉恒逃過了一劫。

  不過,呂太后雖然沒有能算計到劉恒,倒也有失有得。分封王國趙國,則又空出來了。于是,太傅、梁王呂產與丞相陳平等大臣建言,武信侯呂祿爵居上侯,位次在侯爵中第一,請立呂祿為趙王,呂太后同意,同時追贈呂祿之父康侯呂釋之為趙昭王。在大臣建言名單中,呂產打頭,陳平隨后,這顯然是說明了,呂產是呂太后的代表,陳平等大臣必是唯睢諾諾了。

  同年九月。漢高祖的另一個兒子燕王劉建死,燕王劉建無嫡子,但是,后宮一美人生有庶子,按照王位繼承制度,分封王無嫡子時,則以庶子繼承王位。呂太后也有辦法,于是派人殺其庶子。這一來,燕王劉建就再也沒有王位繼承人了。十月,呂太后乃立呂王呂臺之弟呂通為燕王。

  另有一個淮南王劉長,我們在這里也順便說一下。

  劉長事見之于《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劉長的生母原是趙王張敖的后宮美人,姓趙,漢高祖八年(前199),經過趙國時,趙王張敖令趙美人侍寢于漢高祖。趙美人侍寢后有孕,張敖不敢再留趙美人于自己宮中,于是另筑一宮以居之。本想將此事及時報告漢高祖,不料,趙王張敖此時卻牽涉進一件謀反案中,和張敖有關的人,一律被捕,趙美人亦下獄。趙美人告訴獄吏說:“曾侍寢皇上,有孕!豹z吏報告漢高祖,漢高祖正惱火于張敖的謀反,對此置之不理。趙美人的弟弟趙兼通過辟陽侯審食其,言于呂后,呂后忌妒,亦置之不理。趙美人在獄中生下劉長后,即自殺。獄吏將剛生下來的劉長送達漢高祖處,漢高祖這才懊悔了,將新生的劉長交給呂后,要呂后把他當做自己的兒子撫養。此時,劉長之母趙美人已死,呂后已經無須忌妒了,于是,呂后乃將劉長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養大,劉長于漢高祖十一年(前196),被封為淮南王。說了這樣一個經過,我們知道,劉長之所以能夠幸存,是因為,他本來就是呂太后撫養大的,與呂太后的關系有些特殊之處。

  現在我們知道,為什么《史記·呂太后本紀》的開頭處,要有一段專門介紹漢高祖諸子情況的閑文字了。讓我們把這段閑文字重復一下:“高祖八子,長男肥,孝惠兄也;異母,肥為齊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為趙王;薄夫人子恒為代王;諸姬子,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子長為淮南王,子建為燕王。”

  這八個兒子當中,去掉已死的漢惠帝,還有七人。七人中,淮南王劉長是由呂太后從小撫養大的,愛如己子,當然較為安全。剩下六人,其中四人,或本人,或其后代,皆消滅于呂太后之手,身死國除。實際上,前面已說過,齊王劉肥差一點被鴆酒毒死,后來因為獻出了一郡給呂太后之女魯元公主,始得呂太后有所照顧;另一人則是代王劉恒,一因其母薄太后無寵于漢高祖,二因代國遠處邊境,手中又有兵權,呂太后投鼠忌器,也因’為劉恒比較見機,方得免于毒手。

  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呂太后何以會將漢高祖諸子消滅得差不多呢?

  我們當然不能完全排斥忌妒的因素。劉邦起兵以后,她長期處于守活寡的境遇,眼看著劉邦與戚夫人等諸姬廝守快活,心理上出現變態,這也是能夠理解的。不過,眼前的實際利益,則可能是更現實的考慮因素。

  一個實際問題是,漢惠帝早死,并未留下嫡子,幾個兒子都是漢惠帝后宮美人生下的幼子。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說,漢惠帝的皇后是其親妹妹魯元公主的女兒,無子。大約是受了呂太后的教唆,漢惠帝的皇后假裝懷孕,而后取后宮美人之子冒充作為自己所生之子,同時殺其生母。此子遂成為漢惠帝的嫡長子。漢惠帝死后,此子就立為新皇帝。當然,此子十分幼小,呂太后又善于弄權,這個新皇帝并無實權。后來,新皇帝漸漸長大了,知道生母被殺以后,就說:“怎么能作出殺我母親讓我冒充皇后兒子的事呢?我現在還沒有長大,長大以后就要為生母報仇!眳翁笠宦牐鲁鍪,就把這個新皇帝幽閉于皇宮內的永巷中,禁止一切人與他接觸,對外說是新皇帝病重。于是,呂太后下詔大臣說:“凡是擁有天下而治萬民的人,蓋之如天,容之如地,皇上有歡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擁戴皇帝。上歡下欣,相互交通,而天下治。如今皇帝病久不已,迷惑昏亂,不能繼續奉宗廟社稷,不可以管理天下,其代之!边@封詔書中,“蓋之如天,容之如地”云云,可見她自己連漢高祖的兒子們都容不下!但是,在當時漢廷,群臣遵奉呂太后的一切旨意已成習慣,于是,“皆頓首”曰:“皇太后為天下百姓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為深遠,群臣頓首奉詔!贝藭r朝廷之輿論一律如畫。

  于是,呂太后乃撲殺小皇帝,另立小皇帝的弟弟,也是后宮美人所生之另一幼兒常山王劉義為帝。常山王劉義立為皇帝以后,因為呂太后臨朝稱制之故,不稱元年,所以史稱“少帝”。也就是說,這個小皇帝只是擺擺樣子的,真正的皇帝還是呂太后。若按漢家禮制的規定,皇帝的母親稱為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則應稱之為太皇太后。已經廢掉的小皇帝與新立的小皇帝劉義'都是呂太后的孫子,呂太后原應改稱為太皇太后。大約呂太后覺得,兩個孫子都不過是用來擺擺樣子的,并不當真,所以,她還是被稱為呂太后。漢皇朝自叔孫通制朝禮以后,一切禮法都是有規有矩的,像模像樣的。禮首先是規范上層人士自己的,上層有了規矩,自然逐步影響中、下層,使中、下層遵禮守法。呂太后卻不懂這個淺顯的道理,自己帶頭破壞禮法,更換皇帝有如弈棋,皇帝即位而無年號,自己本應稱太皇太后而仍稱太后,遂使漢廷尊嚴不斷下滑,這種下滑,最終必然削弱皇室權威

  問題還在于,呂太后立帝、廢帝,有如弈棋,心中自然有鬼!在此背景下,漢高祖的所有兒子,都成了她的心腹之患。因為,如果眼下坐在皇位上的小皇帝,地位有疑問,那么,一切漢高祖的兒子們,就都具有繼承皇位的合法性,也就是說,對她呂太后的權威就都具有挑戰性了。這也就是說,呂太后的各種舉措,不斷地在形成促使人們挑戰呂太后權威的后果。她已經感覺到了,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卻不去追究權威受到威脅的內因與前因,而是致力于消滅各種威脅到自己權威的力量,打擊面越大則反作用力越強,揚湯止沸,其沸更甚!

  這是從消極方面,即對于呂太后的不利因素看;另一方面,若從對她的有利因素看,諸呂雖已封王,但是就漢初而言,全國半數以上的地塊早已分封給各個劉姓分封王了,哪里再有土地分給呂姓諸王呢?呂臺初封王時,要從齊國挖出一郡來,還要封齊國王子、齊國高官各兩名為侯,作為交換。這類運籌,何等吃力!于是,消滅一個劉姓分封王,就多出一個分封王國的地盤,燕王呂通、趙王呂祿,不都是因消滅劉姓分封王而得到地盤的嗎?

  這樣,從呂太后的角度思考,消滅劉姓分封王,豈不正是一舉多利的事情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7987.html

相關閱讀: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