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月16日,為配合反“清鄉”的需要,根據蘇中軍區黨委的決定,新四軍通海自衛團在團長湯景延的率領下,集體打入敵人內部。歷經了驚心動魄的163個晝夜后,“湯團”于9月29日夜在金沙、劉橋、石港等地同時暴動,勝利回師。這種集體假投敵的斗爭方式,在我軍的歷史上史無前例!
大膽設想
1943年春,蘇中抗日根據地面臨的局勢日益嚴峻。日偽軍秘密調集大量兵力,準備重點“清剿”蘇中四分區的通海五縣(南通、如皋、海門、啟東、崇明)。情報傳到蘇中軍區,引起了粟裕等首長的高度重視。通海五縣臨江面海,無險可守,但它的戰略地位十分突出,是貫通大江南北的咽喉通道。一旦這五縣失守,江南新四軍18旅將孤軍奮戰,江北的軍需供應也會陷入困境。事關根據地的安危存亡,堅守又沒有實力,怎么辦?
軍區領導經過反復研究,一個大膽設想形成了。他們決定派一個團以假投敵的形式駐扎到通海,借以偵察敵情,控制大江南北的通道,等任務完成后再與主力部隊里應外合,勝利返回根據地。該方案在軍區黨委會上獲得一致通過,但它具有極大的冒險性:萬一被敵人識破;萬一走漏風聲;萬一叛徒告密;萬一有人在敵區腐化變質……哪種“萬一”出現都會招致巨大的災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懷著對自己部屬的無限信任,軍區司令員粟裕決定與通海自衛團團長湯景延單獨談一談。
“為了粉碎敵人的'清鄉',你有什么打算?”
“帶領部隊,勇敢作戰。”
“還有別的辦法嗎?”
“別的辦法?”
“譬如說,鉆到敵人肚子里去。”
“怎么鉆?”
“帶部隊投敵。”
“投敵?”湯景延大吃一驚。
“當然是假投敵!”粟裕笑了。他當即把目前的局勢和軍區的決定講了一遍,要湯景延率通海自衛團“鉆進去”。他有個形象的比喻:要像孫悟空那樣搖身一變,鉆到鐵扇公主的肚子里。
通海自衛團1942年初組建,是由民間愛國人士出面組織的地方自衛武裝,并沒有列入新四軍的序列,隸屬蘇中四分區和中共通海工委、通海行署雙重領導。那么蘇中軍區為什么要選這樣一支部隊去完成這個任務呢?
原來,通海自衛團團長湯景延有個特殊的背景:他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因局勢變化和黨組織失去聯系?箲鸪跗,他加入國民黨任中校炮兵營長。找到黨組織后,他離開國民黨參加新四軍,并重新入了黨。正是考慮到湯景延身分特殊,立場堅定,軍區才把這個任務交給“湯團”。雖然假投敵會遭受不明真相人的誤解,但為完成黨賦予的光榮任務,湯景延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智入敵腹
為適應打入日偽內部的需要,蘇中軍區讓崇明警衛團團長沈鼎法、副團長沈仲彝和參謀長茅琛率部并入通海自衛團。另外,上級又為“湯團”配備了兩名政委,一位是顧復生,負責全團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位是趙濟民,攜帶兩部由短槍警衛保護的秘密電臺,負責與上級聯絡。另外,湯景延對部隊進行了精簡整頓,對不適應參加此次特殊行動的人員進行調離,同時調進30余名黨員,使黨員在全團人員的比例達到十分之一。為使部隊既能拉出去,又能拉回來,團黨委還專門在全團基層骨干中秘密傳達上級的指示精神,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泄密。等一切準備就緒,湯團長搖身一變,開始“腐化墮落”起來:抽鴉片、打麻將、花天酒地……他的行為引起了偽蘇北特工站站長姜頌平的注意,兩人很快“情投意合”。閑談中,湯景延對共產黨“牢騷滿腹”,姜因急于擴充自己的勢力,主動提出要湯景延率部“反正”。湯景延先是假裝吃驚,繼而猶豫不決,最后是討價還價:“反正”可以,接受番號也行,但部隊建制和駐防地不能變(這是投敵的最終目的),姜頌平滿口答應。
4月19日深夜,“湯團”駐地槍聲驟起,“捷報”立馬傳到南京:新四軍通海自衛團在原國民黨炮兵營長湯景延的率領下集體“反正”!日偽軍好不高興。他們當即下達公開、秘密兩道命令:一是重獎湯景延,給全團官兵發錢慶功,并批準“湯團”為蘇北清鄉公署“外勤警衛團”,湯景延任團長,沈仲彝任副團長;二是密令蘇北清鄉公署和蘇北特工總站,嚴密監視“湯團”的一舉一動,防止有詐。
隨后,湯景延在姜站長的幫助下“晉見”了偽江蘇省主席李士群。李對湯景延的行為大加贊賞,當即晉升他為旅長,授少將軍銜。湯景延“升官”后,喜氣洋洋,大操大辦,發放請帖招待敵偽各路頭面人物,一些阿諛之徒紛紛前來套近乎。于是,敵人的“清鄉”計劃、兵力部署、部隊調動等情報便在談笑中和酒桌上不斷傳入湯景延耳中,他再通過秘密電臺傳回蘇中軍區,這樣,粟裕等首長身處軍區指揮部,對敵情卻了如指掌。
湯景延“反正”后果然“墮落”得厲害,他不但求升官,還想發財。當旅長沒幾天就下令開辦協記公行,自任經理,賬房先生由顧復生擔任。公行主要是販運糧食、肉類、菜蔬等,在幾個港口都設有分行,南北貨物頻繁進出。實際上,“湯團”正是利用打入敵人內部之后控制南通沿江港口和開設公行的便利條件,保障新四軍長江南北的聯系。他們一面支援江南的18旅,一面替江北主力購買和運輸軍需物資,為新四軍籌款籌糧。他們還負責搜集和轉送軍事情報,掩護黨政軍干部往返大江南北,并秘密處決了一批日偽特務。一舉多得,真是大快人心!
經受考驗
當然,敵人也不是傻瓜,他們也在不斷考察這支新的“反正”部隊。
一道命令下來,某月某日要點驗“外勤警衛團”。明為點驗,實則要查家底,看看“湯團”到底有多少人員和武器裝備。湯景延當即做出安排,將一批精良的武器及擔負特別任務的人員隱藏起來,不接受點驗,一面命令部隊加緊操練,以良好的形象去應付敵人。果然,敵點驗官在檢閱部隊后大加贊,認為“湯團”的訓練人員、武器裝備登記翔實,當即表示滿意,高高興興地回去交差了。
不久,敵人又問為什么在二營附近發現穿便衣、挎短槍的人?原來,“湯團”的秘密電臺就設在二營防區。為防止被敵人發現,電臺經常轉移,時而陸地,時而水上,雖然電臺未被發現,但保護電臺的便衣隊被敵人看到了。湯景延一看不妙,當即派二營長周顯才到敵偽特工站匯報解釋。周顯才沉著走進偽特工站,向站長匯報說那是營短槍隊,負有化裝偵察任務,所以穿便裝,并按偽軍慣例獻上1000元孝敬費。由于周顯才神態自如,匯報情況滴水不漏,敵人疑慮頓消,他們不僅收下了“孝敬費”,還禮貌地回贈駁殼槍一支,一場危機得以化解。
6月上旬,一輛小車突然開進“湯團”團部。來人手持蘇北清鄉公署主任張北生和偽特工總站站長姜頌平的聯名請帖,邀請湯景延到南通“游玩”。敵人究竟在耍什么花招?湯景延來不及細想,毅然坐上小車,只身前往南通。緊接著,又傳來一道命令:“外勤警衛團”更名為“教導二大隊”,于6月16日集中到南通受訓。原來,敵人怕指揮不動“湯團”,先把湯景延當人質抓在手里,再來調動部隊。
方先覺將軍率領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十軍進行的衡陽保衛戰,被日方稱為「中日八年作戰中,唯一苦難而值得紀念的攻城之戰」。在衡陽之役結束后,方先覺所率第十軍所屬各師師長均獲頒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勛章,使得第十軍成為中華民國建軍至今唯一一個師長以上將官共獲得四座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勛章的部隊。
第十軍以攻城日軍十分之一的兵力守城四十七天,最終敵我死傷比例三比一。在寡不敵眾又久未得到援助的情況下,方以“保證生存官兵安全,保證傷兵得到救治”為條件與日軍談判停戰。衡陽保衛戰后投降日軍,受到世人爭議。
根據喬家才的“戴笠先生與他的同志們”記載,方先覺當時被日本軍隊單獨拘禁,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遂發動一次搶救行動,成功將方先覺救出。中華民國政府皆以“方先覺于衡陽會戰中力戰被俘”記載于官方紀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6079.html
相關閱讀: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