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古往今來第一國丈:北朝名將獨孤信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歷史上有三位獨孤皇后,北周明敬后,隋元貞后,唐文獻后,她們系同父所生,這在歷史上實屬罕見。這位三朝國丈就是西魏宰輔獨孤信。

  獨孤信,武川鎮(今內蒙武川西南)人,祖籍云中。本名如愿,后因治績突出,“信著遐邇”,被賜名為信。他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將,因戰功卓著,拔至宰輔,其聲名遠播大河上下,長城內外……

  顯貴家族 北塞俊郎

  魏晉末年,天下大亂,各少數民族紛紛南下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權。公元四世紀末期,北方鮮卑拓跋部異軍突起,聯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國,后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魏初共有四十六個部落,其中鮮卑化的匈奴獨孤部地位顯赫,它世代與拓跋部王室聯姻,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硅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為獨孤氏。

  獨孤信便出生于這樣的一個顯貴家族之中。他生于北魏宣武景明三年(公元502年),祖籍云中,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員之一。到獨孤信的祖父俟尼時,俟尼舉部遷往武川,在北塞防戍邊隘。當時北魏都城設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為防御柔然,北魏朝廷在其北面沿邊要害之處設了一些軍事據點,名為鎮,鎮將全由鮮卑貴族擔任,俟尼便是其一。俟尼辭世后,由獨孤信的父親獨孤庫繼任部落酋長。獨孤庫英勇豪爽,講求節氣,北鎮人民無不敬服他。其妻費連氏也是貴族出身。由于有這樣的高貴血統相傳,他們的兒子獨孤信天生一表人才,風度翩翩。并且,因為獨孤信自小生活在遼闊的北方大草原上,受當地尚武之風的感染,騎馬射箭,無所不精。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自幼熟讀百家經史,深受漢文化熏陶。他認為祖宗們南征北戰,威震四方,雖重武略,卻忽視了文治,于是親政后他便大興“文治”。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他力排眾難,遷都洛陽。南遷的鮮卑貴族們迅速漢化,而仍留在北方駐守邊防的鮮卑貴族們則因遠離都城,受漢化影響小,依然保持著鮮明的鮮卑舊習:姓復姓,說胡話,著胡裝,崇尚武藝,聚部而居。他們逐漸被淘汰,地位驟降,身份淪落。獨孤家族亦是如此。

  戍守北方的鮮卑士兵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他們淪為“府戶”,位如奴隸,怨聲載道,加上當地是各少數民族雜居之所,民族沖突日益嚴重,北部邊塞成了一個充滿危機的火藥桶。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初,高平鎮(今甘肅固原縣)鎮兵推舉高車酋長胡深為高平王,舉起起義大旗,北方人民欣然響應。義軍力量迅速壯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沃野鎮,胡深又派遣大將衛可孤率軍攻打懷朔、武川二鎮。

  武川豪強賀拔度、宇文肱聞風,趕緊在當地招兵買馬,組成了一支宗鄉武裝以抗擊起義軍。日后從這支小小武裝中走出了不少人物:北周王朝的締造者宇文泰,名將賀拔勝、賀拔岳兄弟,獨孤信亦是其一。盡管家道中落使獨孤信對已漢化的洛陽集團深感不滿,但他畢竟是一個貴族子弟,義軍起義直接威脅到了他的自身利益,故也加入了這支隊伍。他馳騁疆場,英勇善戰,幾度出生入死,名揚一方。武川豪強們奮力抵抗,襲殺了衛可孤,給義軍以重創。無奈此時“六鎮風暴”刮起,席卷北魏。武川旋即被攻下,首領賀拔度不幸陣亡,群龍無首,隊伍解散。

  獨孤信只得隨其家流徙到定州(今河北定縣)。可才安定下來不久,起義風浪又波及到了河北。葛榮在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唐縣)率軍起義。定州人民將對鮮卑統治者的滿腔憤恨轉嫁到當地北鎮流民的身上。為免遭殺戮,獨孤信被迫加入義軍隊伍中,成為葛榮的一名部下。此時的獨孤信正是一位翩翩少年,風流倜儻,才貌出眾,且好“自修飾服章”,軍中人皆稱他為、“獨孤郎”。

  孝明帝武泰元年(公元528年),爾朱榮發動了河陰之變,掌握了北魏實權。這年秋天,他與葛榮在滏口展開大戰。葛榮麻痹輕敵,戰敗身亡。爾朱榮見俘軍中的獨孤信本是鮮卑貴族,又年少英勇,氣度不凡,便提升他為別將。不久,獨孤信受命征討義軍的殘余勢力韓婁,他在戰場上表現十分出色,單槍匹馬,出陣挑戰,一舉擒拿了韓婁手下的一員干將袁肆周。此后,爾朱榮對他更加看重。元顥入洛陽后,獨孤信再次受命為先鋒,卓有戰績,賜爵愛德縣候,后遷武衛將軍。

  北魏末年,權臣高歡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不可一世,唯獨當時坐鎮荊州和擁兵關隴的賀拔勝、賀拔岳兄弟不肯從命于他。于是高歡挑撥離間,唆使關西將領候莫陳悅謀殺了賀拔岳。賀拔勝得到消息后,意恐奸人從中獲利,忙命身邊的大都督獨孤信立即入關,接任賀拔岳的職位,招撫余眾。獨孤信日夜兼程地趕到隴關,才得知岳部將士們已推舉字文泰作了統領。宇文泰也是武川鎮人,與獨孤信自幼相好,后又在沙場上并肩作戰,感情篤厚。二人異地相見,分外高興。不久,獨孤信受命到都城洛陽向孝武帝報告關隴一帶的情況,行至雍州(今陜西西安),恰好遇見孝武帝派遣的大使元毗,遂中途折回荊州賀拔勝處。爾后,他“尋征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忠義為先 竭誠盡忠

  高歡在朝中掌權,想自立為帝的心思昭然若揭,孝武帝實則是他手中的一個傀儡,二者的矛盾愈演愈烈。永熙三年,孝武帝拉攏宇文泰、賀拔勝等人,暗中調兵遣將,決定與高歡決一雌雄。但孱弱無能的他哪里是高歡的對手,最后只得西逃長安投靠宇文泰。眾人見之,軍心大散,一夜之間,逃亡者竟超過了半數。

  獨孤信聞迅后,頗感為難。因為當時他的父母妻兒全在高歡的轄地之內,若想追隨皇上,則需舍家而去,落個“不孝”的名義。但孝武帝畢竟是堂堂一國之君,身為下官不為其盡忠效力又會有“不忠”之嫌,況且他的昔日好友如今都已坐鎮西邊,于其前途甚為有利。權宜片刻之后,獨孤信還是決定追隨皇上,西入關中。于是他馬不停蹄,一路追趕,至洛陽西北的漉水終于趕上了孝武帝。孝武帝見他單騎而至,心中真可謂感慨萬千,嘆聲說:“將軍今能辭父母,捐妻子而從朕,'世亂識忠良’,此話當真不假呀!”遂賜御馬一匹,進其爵為浮陽郡公。

  自此,魏分東西。是年,高歡另立孝靜帝,自己執掌朝政,并遷都于鄴城,史稱東魏;宇文泰則鴆殺了孝武帝,于大統元年(公元535年)另立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二者分別以懷朔系軍閥集團和武川系軍閥集團為靠山,開始了十多年的對峙。

  荊州成為東魏的領地,但當地的人民卻“心猶戀本朝!(因獨孤信曾在荊州任過大都督,對當地民情甚為了解,西魏朝廷便任命他為掌管三荊州軍政事務的都督、東南道行臺(派駐地方兼管民事的官員)、荊州刺史,想以此來招撫荊州人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6081.html

相關閱讀: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