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歷史上真實的桃花源在哪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晉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仇池國  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世人皆知,但一切都只是作者的想象。很多人都好奇是否真的有桃花源呢?歷史上,這么一個地方確實是存在的,而且就存在于作者生活的那個戰亂頻仍的年代,那就是仇池國。  仇池國,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一個很小的割據政權,即便是在那個動蕩不堪的多事之秋,它也沒能留下什么驚天動地的傳奇,往往被歷史所忽略。仇池,在今甘肅、四川、陜西三省的交匯處,因“地方百頃,因以百頃為號”(《晉書》),所以此地又被稱作“百頃”,是個地域狹小的彈丸之地。五胡十六國時期,主戰場不外乎四個,一是群雄逐鹿的中原;二是西部要塞涼州地區;三是山西河北一線的邊緣;四是巴蜀與荊楚之間(主要是東晉和成漢之間)。仇池國地處邊緣,又居山險,遠離主戰場,使它幸運的躲避了戰火洗禮,換來了幾十年的寧靜,成為亂世中的一方凈土,從而也演繹了一段人間佳話。  相較幾乎無月不戰的中原、五涼爭霸的要塞,這里鮮少有兵戈鐵馬之聲,人民可以正常的生產生活,是亂世中難得的避世之所。這里的地域特點也很像傳說中的桃花源,“四面斗絕,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腸蟠道,三十六回。山上豐水泉,煮土成鹽”。山險偏僻,讓它顯得尤為寧靜;“山上豐水泉”,又有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基礎;而“煮土成鹽”,則又充分表現出那里生活上自給。不管古代還是現代,鹽,都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各朝各代都設有鹽官,負責鹽的供應運輸,而這里的人們“煮土成鹽”,解決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需求,這就讓他們有了自足的條件,并不需要與外世貿易! 庫o只是相對而言,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絕對的平靜幾乎是不可能的。應該說,仇池國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平淡中度過的,這本身也是一個奇跡。仇池國的建立者是氐族楊氏,建國歷程也是幾經風霜,其間還一度被滅,之后又得以復國,所以仇池國又分成前仇池和后仇池兩段。氐族楊氏世居隴右的略陽清水(陜西省西南部)一地,自秦漢以來,“世為豪族”(《晉書》),屬于氐族中的貴族。到了東漢末年,部族首領楊駒帶領部眾“始徙仇池”(《晉書》),后來楊駒的兒子楊千萬被曹魏封為“百頃氐王”,算是穩定下來。到了楊千萬的孫子楊飛龍一代時,部族逐漸強盛,西晉武帝便任命他為征西將軍,“還居略陽”(《晉書》),離開了仇池! 钍显俅位氐匠鸪兀菞铒w龍的養子楊戊搜為部帥的時候。適逢晉末喪亂,楊戊搜為躲避齊萬年的禍亂,便“率部落四千家,還保百頃”,重新回到仇池故地,并自稱“輔國將軍、右賢王”,一時間,“關中人士奔流者多依之”(《晉書》),流民的大量依附,使其逐漸發展成為西部的一股勢力。楊戊搜之子楊難敵襲位后,前趙皇帝劉耀來伐,楊難敵投奔成漢,劉曜退兵后,楊難敵“復還仇池”(《晉書》),三入仇池一地。咸康三年,也就是公元337年,楊難敵的族侄楊初,殺掉楊難敵的兒子楊毅,“并有其眾,自立為仇池公”(《晉書》),之后向后趙石虎稱臣,又遣使稱蕃于東晉。自此,開始了仇池一地將近40年的平靜生活! ∠贪苍,亦即公元371年,前秦苻堅攻下仇池,并“徙其民于關中,空百頃之地”(《晉書》)。將仇池一地的氐族部眾全部遷往關中,仇池成為無人之地。肥水之戰后,前秦一蹶不振,楊氏此時的部族首領楊定“乃將家奔隴右”,而后“置倉儲于百頃”,回居隴右,重建仇池,并“招合夷、晉,得千余家”(以上均見《晉書》),楊氏四入仇池,也恢復了此地往日的繁榮熱鬧。楊定自稱龍驤將軍、平羌校尉、仇池公,仇池國開始進入后仇池時代。一直到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派兵平定仇池止,仇池沒再發生大的變故。  仇池政權雖然名義上遙奉晉室,也曾一度稱蕃于后趙、前秦,看似君臣關系,其實并不承擔什么義務,只因它國小兵弱,不得不采取求全之策。仇池自有一套行政系統,“置百官”(《魏書》),自主任命官員,有軍隊,有疆域,總瓢把子也是皇帝一樣的禮儀和待遇,儼然是一個獨立的割據政權。作為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國,仇池不但創造了“世外桃源”般的人間仙境,而且它在五胡時期建立的諸多割據政權之中,是存活時間最長的一個。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2743.html

相關閱讀: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東晉的時尚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自亂陣腳的苻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