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北方最后一個朝代是由鮮卑人建立的北周。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繼位。周宣帝昏狂暴虐,誅殺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舉朝為此不安。次年,宣帝傳位于子靜帝,而自稱“天元皇帝”,號所居為“天臺”。
580年,宣帝病卒,時靜帝還幼,大臣鄭譯、劉?等遂引楊堅入宮輔政,由他總攬朝政。楊堅原籍為弘農華陰,父楊忠為北周的開國功臣,府兵十二大將軍之一,被封為“隨國公”。后楊堅襲父爵,并將長女嫁周宣帝為后,地位顯赫。宣帝死后,楊堅自為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楊堅當政引起部分朝廷貴族不滿,群起叛亂,但很快就為楊堅所平。接著他又誅殺周室諸王,率兵平定尉遲迥、王謙和司馬消難的叛亂,逐步為自己登帝位而鋪路。公元581年,楊堅以“受禪”為名,廢靜帝而自立,是為隋文帝,改元“開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3830.html
相關閱讀: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