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共12位
劉邦-開國君主
劉嬰-滅亡君主
成立(秦末農民起義)(前202年)
滅亡(王莽稱帝)(8年)
西漢,又稱前漢,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東漢合稱漢朝,是中國第一個強盛穩固的朝代。
前206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漢王,前202年稱皇帝,建立漢朝,建都長安。8年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呂雉和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一年的皇帝的話,西漢一共經歷了12個皇帝。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后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漢,這樣西漢滅亡則是在26年。
歷史
西漢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西漢定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寢遍布關中,文物遺存十分豐富,顯示出“漢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時代風貌。
西漢郡國
放大
西漢郡國
西漢初期的皇帝為避免秦朝的經驗,采取郡縣和封國并存的制度,分封侯國和王國,其中侯國只享有封地內的稅收無軍事和行政權并受郡的管轄,而王國則擁有獨立的政治和軍事權力,并導致了中期漢代“削番”的困難,也為“吳楚七國之亂”埋下了禍根。經濟上,由于國家常年遭受戰爭的災害,漢初的皇帝采取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治國手段,在和親匈奴,維持了和平之后,漢代的經濟開始發展起來。同時漢代皇帝也注意興修水利,為農業發展創造條件。
這些措施使得國家的實力得到很快的恢復,漢文帝和漢景帝繼續減輕人民徭役的負擔,減輕刑罰,歷史上被稱作文景之治。在經濟有所發展之后,漢初分封的王有了自己的力量,開始頻頻威脅中央政權,甚至發動了“七國之亂”。于是朝廷設法剝奪各個諸侯王的力量,加強中央集權。這些措施都為漢武帝的強盛時期打下了基礎。
漢武帝時期是西漢最強盛的時期。對內他使用推恩令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力量,禁止諸侯國自己制造錢幣,改革了選擇官僚的制度,提倡儒學,建立了比秦始皇更加集權的中央官僚機構。經濟上召開了“鹽鐵會議”將制鹽和制鐵的事業收為國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對外他攻擊匈奴,解決了匈奴的威脅,打通西域的絲綢之路。但武帝對外的戰爭也是有代價的,武帝時國家的稅收再次增加,同時武帝將刑罰也再次加嚴。武帝后期因此發生了一些暴亂。
漢昭帝和漢宣帝恢復了文帝和景帝的政策,史稱昭宣中興。
西漢晚期國家稅收再次加強,加上一些天災人禍以及皇室內部的混亂,為王莽篡權提供了機會。
西漢時期牛耕和鐵器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同時手工業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尤其紡織業和瓷器制作發達。西漢是中國古代商業非常發達的一個朝代,國家的穩定和交通的發展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不僅國內貿易,而且對外貿易也非常發達。通過絲綢之路西漢甚至與古羅馬、印度等國家有間接的貿易關系。西漢文化對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影響深刻,越南、朝鮮、日本等國家都接受西漢文化的影響。
漢初道家的影響比較強,從武帝起獨尊儒家。
司馬遷所著《史記》在中國的歷史學和文學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中國最古老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是西漢時成書的,從西漢時期開始中國也有非常詳細的天文記錄,包括公認的人類第一次對太陽黑子的記錄。此外針灸和造紙術可能是在西漢時期被發明的。
漢朝的建立
劉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頓軍隊,準備決戰天下的同時,項羽的腦子里面充滿了衣錦還鄉的念頭。由于政治上缺乏雄心壯志,一些原本為項羽征戰的優秀將領,例如韓信,轉投到劉邦手下。這些人的到來,大大的增強了劉邦軍隊的力量。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楚漢戰爭初期韓信利用項羽輕敵的特點,為劉邦獻上的妙計。在這次戰役之后,形成了中國楚漢相爭的局面。
項羽具有優秀的戰爭才能,可是缺乏政治素養,不會籠絡人心,被稱為具有“婦人之仁”;而劉邦雖然沒有項羽的軍事才能,卻具備有圓滑的政治技巧,能夠團結大批有才能的人在他周圍,為他出謀劃策。項羽的軍事才可以使得他能夠打贏一場,兩場戰役,可是卻不能掌握整個戰局的發展,而劉邦卻正好相反。
經過一段時間的戰斗,項羽手下有才能的將士幾乎都投奔到了劉邦手下,而項羽自己卻被劉邦的軍隊包圍。“霸王別姬”“四面楚歌”便是當時項羽英雄遲暮的真實寫照。最后,項羽突圍,在拒絕了屬下東渡烏江卷土重來的建議之后,他在烏江邊自盡,為楚漢戰爭畫上了句號。
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統一的王朝。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于戰勝項羽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天子。這樣的事件,表明中國的中世紀社會具備有不同于西方中世紀的特征:平民和貴族的地位,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正是由于中國的具有這樣的特質,使得即使是平民出生的社會優秀人才,也可能走到社會的最前沿,使得中國的中世紀社會具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自我完善能力,而西方的中世紀社會很快就被新的資本主義社會所替代。
西漢中期
漢武帝鼎盛時期
漢武帝末年的農民暴動
昭宣中興
西漢末期
漢元帝時期
漢成帝時期
漢哀帝時期
王莽改制
社會經濟
農業的發展農耕工具完全鐵器化,種類繁多
耕種技術:耦犁法,犁耕法
手工業的發展
商業的發展
社會階級
地主階級
農民階級
商人
奴婢
西漢王朝同邊境各族的關系
*越人
*匈奴
*羌
*烏桓、鮮卑
*西域諸國
*西南各族
文化
哲學
*獨尊儒術
*董仲舒思想
宗教
*佛教
*道教
史學
*史記
文學
藝術
*繪畫
*雕刻
*樂舞
*角抵
君主列表
西漢時期君主編輯廟號謚號姓名年號在位時間
-太上皇帝
(太祖追謚)劉?--
漢太祖
(漢高祖)[1]高皇帝劉邦-前206年?前195年
-孝惠皇帝[2]劉盈-前195年?前188年
-前少帝[3]劉恭-前188年?前184年
-后少帝[4]劉弘-前184年?前180年
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恒前元、后元前180年?前157年
-孝景皇帝劉啟前元、中元、后元前157年?前141年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元鼎、元封、太初、天漢、
太始、征和、后元前141年?前87年
-孝昭皇帝劉弗陵始元、元鳳、元平前87年?前74年
--劉賀[5]-前74年
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劉病己)本始、地節、元康、神爵、
五鳳、甘露、黃龍前74年?前49年
漢高宗孝元皇帝劉?初元、永光、建昭、竟寧前49年?前33年
漢統宗孝成皇帝劉驁建始、河平、陽朔、鴻嘉、
永始、元延、綏和前33年?前7年
-孝哀皇帝劉欣建平、元壽前7年?前1年
漢元宗孝平皇帝&nsp;劉?元始前1年?5年
-孺子皇帝[6]劉嬰居攝、初始5年?9年
注:
1.司馬遷的《史記》中稱劉邦廟號為漢高祖,后世多因循之。實際廟號為漢太祖。
2.漢朝(包括東漢)除漢高帝和漢光武帝外,所有皇帝的謚號前都有一個“孝”字,意喻強調孝治天下,如劉恒的謚號漢文帝也可作孝文皇帝或孝文帝。
3.漢文帝之前是漢高后掌權,期間有兩位傀儡少帝劉恭和劉弘。實質上漢文帝只是正式繼任的漢朝皇帝。
4.同上。
5.漢宣帝之前是昌邑王劉賀。昌邑王即位僅27日就被霍光廢黜。
6.劉嬰為皇太子,號孺子。王莽攝政,稱攝皇帝。
西漢世系表
劉太公,兒子四人
1.
1.1.劉信,漢七年十月(前196年)立為羹頡侯。
2.劉喜,代王
3.劉邦,太祖高皇帝
4.劉交,漢六年正月丙午(前201年)立為楚王,在位二十三年后(前178年)死,謚號“元”。
4.1.劉辟非,死于前178年以前。
4.1.劉郢客,原本為上邳侯,孝文帝二年(前178年)繼承楚王,在位四年后(前174年)死。
4.1.1.劉戊,孝文帝六年(前174年)繼承楚王,在位二十一年后(前154年)加入七國之亂,死。
4.2.劉禮,原本為平陸侯,孝景帝四年(前153年)繼承楚王,三年后(前150年)死,謚號“文”。
4.2.1.劉道,孝景帝七年(前149年)繼承楚王,二十二年后(元朔元年,前128年)死,謚號“安”。
4.2.1.1.劉注,元朔元年(前128年)繼承楚王,十二年后(元鼎元年,前116年)死,謚號“襄”。
4.2.1.1.1.劉純,元鼎元年(前116年)繼承楚王,十六年后(天漢元年,前100年)死,謚號“節”。
4.2.1.1.1.1.劉延壽,天漢元年(前100年)繼承楚王,三十二年后(地節元年,前69年)死,謚號“節”。
4.3.劉富,休侯,后來改封紅侯,死,有子四人,至劉富的曾孫一代無子而絕。
4.3.1.劉辟強,字少卿,曾為宗正,光祿大夫,守長樂衛尉,八十歲死。
4.3.1.1.劉德,字路叔,曾為宗正丞,昭帝時曾為丞相府待詔,后來曾為大鴻臚丞,太中大夫,宗正,青州刺史;擁立漢宣帝有功,立為關內侯;后為陽城侯。
4.3.1.1.1.劉安民,曾為郎中右曹
4.3.1.1.2.劉向,有子三人,七十二歲死。
4.3.1.1.2.1.劉向長子劉?,曾為郡守。
4.3.1.1.2.2.劉向中子劉賜。
4.3.1.1.2.3.劉向幼子劉歆。
4.4.劉歲,沈猶侯。
4.5.劉?,宛朐侯。
4.6.劉調,棘樂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0605.html
相關閱讀: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