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8月20日上午,盛夏的廣州籠罩在一片濕熱之中,空氣沉悶得令人窒息。突然,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越秀南路惠州會館前響起一陣密集的槍聲,凝重的空氣被擾動了,隨著人群的尖叫和血腥味的彌漫,廖仲愷倒在血泊中!
廖仲愷,身兼國民黨黨政軍財十多個重要職務: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黃埔軍校黨代表、黨軍黨代表、工人部長、農民部長、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常委、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廣東省財政廳廳長……血案發生時,廖仲愷正偕同夫人何香凝驅車赴廣州中央黨部參加會議,當汽車到黨部大門前時,廖仲愷先下車,在門前登至三級石階時,突然跳出兩名暴徒,向他開槍射擊,大門鐵柵內也有暴徒同時開槍,共射20余發。他身中4彈,俱中要害,當場倒地,不能做聲,在送往醫院的途中與世長辭,享年48歲。
這樁光天化日之下的謀殺案轟動廣州城。20多萬人自發為他送葬,淚灑羊城,史上罕見。但是,這樣重要的政治人物的不正常死亡最后竟然不了了之,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然而,總有一些蛛絲馬跡不會被淹沒,忠誠者的鮮血,總會引導我們發現那神秘的槍聲來自何方……
神仙眷侶攜手革命路
廖仲愷,原名恩煦,又名夷白,1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父親廖竹賓年輕時流落到香港,被賣身為豬仔,遠渡重洋,到美國做勞工。其父一生含辛茹苦,終至致富,成為匯豐銀行分行的職員。1893年,廖竹賓在舊金山病故。廖仲愷陪同患病的母親,護送父親的靈柩回原籍廣東省歸善縣鴨仔鄉。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爆發,清政府慘遭北洋水師被殲的大敗,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維新思潮風起云涌,廖仲愷決意放棄舊學,學習西學以尋求救國圖強之路。1896年,在叔父的資助下,廖仲愷赴香港,進入英國殖民當局所辦的皇仁書院讀書。
1897年底,廖仲愷在廣州與何香凝結婚。二人的結合得益于“天足”緣,未經自由戀愛,屬門當戶對的舊式婚姻,卻是難得的神仙美眷。原來,廖竹賓親歷了旅美華僑在異域遭受的種種歧視與不公,深知小腳女人是中國人的恥辱,按照客家人的規矩,他臨終前留下遺囑:“今后兒子娶親,必須討一個大腳天足的婦女為妻!痹诋敃r19世紀末的中國,婦女幾乎都裹小腳,大腳婦女極為罕見,上層社會中更難尋覓到不纏足的名門閨秀。
何香凝,原名諫,又名瑞諫,別號雙清樓主,廣東省南?h(今南海市)棉鄉人。其父何載,是一個破落商人之子,后到建埠不久的香港經商,從小雜貨店發展為家資百萬的大地產商。
何香凝在何載的12個兒女中排行第九,人稱“九小姐”。她自幼喜歡讀書,但在舊式封建家庭中,父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何香凝多次請求到鄰近的女書館讀書,但僅讀兩年家里就不讓她讀了。何香凝只好在閨中自學。由于她天資聰穎,學識不斷長進,竟然還可以寫作詩詞。
何香凝從小喜歡聽親戚和長輩們講述太平天國反清革命故事,對太平軍中天足的女兵非常向往,幼小的心靈中萌生出向她們學習的想法。所以當母親堅持為她纏足時,五歲的她進行了頑強的反抗,每天晚上都用剪刀把纏足布剪掉,次日雖遭母親的訓斥和責罵,但仍不動搖,纏而再剪,再纏再剪,終不屈服。最后感動了寵愛她的父親,不再強求她纏足。后來,當何香凝赴日留學時,進步的留日學生都為她有一雙天足而驚異,親昵地稱她為“何大腳”。
經媒妁之言,香港富商之女與旅美華僑之子喜結連理。二人情投意合,由于經濟上不能獨立,只好住在廖仲愷的哥哥廖恩燾家中。為避喧囂和減少與嫂子的矛盾,廖仲愷夫婦在屋頂曬臺上搭建了一間小屋,以斗室作為新房。
在這里,他們白天評詩論文,晚上賞月觀星。一次中秋佳節,皎月清輝,何香凝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雙清”的詩句,還把這間陋室命名為“雙清樓”,并自號“雙清樓主”。二人在此生活了四五年之久,直到廖仲愷赴日留學。
為了幫助丈夫赴日留學,何香凝變賣妝奩,資助廖仲愷進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兩個月后,何香凝變賣家當,毀家去國,追隨廖仲愷留學東瀛。他們在早稻田大學附近租了一間公寓,名之為“覺廬”。不久后何香凝也考入東京目白女子大學,后轉入女子師范學校預科。廖仲愷則在早稻田大學政治預科畢業后,考入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科,專攻政治經濟學。廖仲愷后來在財經工作上所表現出來的卓越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這個時期的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3061.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