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鳥槍換炮:解放軍序列中逐漸消失了的幾個兵種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創建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并逐漸由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一支諸軍兵種合成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人民軍隊。在其80年的歷史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先后組建過陸軍、海軍、空軍、公安軍、防空軍等幾大軍種及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兵、裝甲兵、鐵道兵、通信兵、防化兵、基本建設工程兵等兵種。在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公安軍、防空軍及鐵道兵、基本建設工程兵、騎兵先后被撤銷。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再也沒有這幾個軍兵種了。那么,這幾個軍兵種是如何組建的?組建后又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展歷程呢?本文將對此作一簡要的介紹。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在1955年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主要擔負著維護社會治安,警備重要城市,守衛國家重要企業、廠礦、交通設施及保衛邊疆等任務,1957年番號被撤銷。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夕。隨著解放戰爭的即將勝利,保持社會穩定、維護社會治安的問題日顯重要。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軍委于1949年7月6日決定,在軍委設置公安部,統轄全國各地的公安機關,并任命羅瑞卿為公安部長。羅瑞卿受命后,即開始著手組建公安部。8月31日,中央軍委根據羅瑞卿的建議,發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直屬公安部領導,以保障中共中央和北平市(今北京市)的安全。9月29日,新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統一的軍隊,即人民解放軍和人民公安部隊,受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統率,實行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共中央軍委公安部即改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任命羅瑞卿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長、楊奇清為副部長。10月30日,周恩來在北京接見參加全國公安工作高級干部會議的代表時曾指出:“軍隊與保衛部門是政權的主要的兩個支柱。你們是國家安危系于一半。國家安危你們承擔了一半的責任,軍隊是備而不用的,你們是天天要用的。”11月1日,公安部啟用印信,開始辦公。11月5日,羅瑞卿主持召開了公安部成立大會。

195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整編,將陸軍統編為國防軍和公安部隊。國防軍集中力量擔負對付外來侵略、鞏固國防的任務;公安部隊則主要擔負肅清殘匪、維護社會治安、保衛祖國建設的任務。5月31日,中央軍委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在軍委參謀會議上宣布:軍委成立公安司令部,統一指揮全國的公安部隊。同年秋,中央軍委決定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第20兵團機關部分人員為基礎組建公安部隊司令部等機關,并任命羅瑞卿為公安部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程世才為副司令員,李天煥為副政治委員,吳烈為參謀長,歐陽毅為政治部主任。11月,軍委公安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機關先后組成,正式開始工作,并開始接管與整編內衛公安部隊。至1951年10月,共組建了20個師又23個團的正規公安部隊,計18萬余人。

在軍委組建全軍正規的公安部隊及其領導機構的同時,各大軍區及各省、市地區也先后組建了一批公安部隊。至1951年5月,先后在華東、東北、中南、西北、西南等大軍區和鐵道兵成立了公安部隊領導機構,各省、市也相繼成立公安總隊,負責領導各地的內衛、邊防和地方公安工作。1951年9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將全國內衛、邊防、地方公安部隊統一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受中央軍委統一領導。

1955年7月18日,根據國防部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據此,公安部隊司令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司令部;各大軍區公安部隊司令部也相應改稱公安軍司令部或公安部隊處;公安部隊學校改稱公安軍學校。從此,公安部隊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

公安軍組建后,在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繼續擔負著原公安部隊的職能。在內衛方面,執行清剿土匪、警備城市、平息叛亂、警衛首腦機關、守護重要工業設施、守衛重要的鐵路橋梁隧道、看押勞改罪犯及捕殲空降特務等任務;在邊防方面,執行國境警衛、偵察、檢查和邊境事務管理等任務。對鞏固和?I衛誕生不久的國家政權,保衛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起了重要作用。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部分公安部隊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公安部隊入朝,執行鞏固戰地后方治安、保障交通運輸安全、清匪肅特、防空護路、警備城市、糾察執法以及看押戰俘等任務。在執行任務中,涌現出“警衛英雄”賀福洋、“剿匪和群眾工作模范”張福全、榮獲朝鮮三級國旗勛章的戴子和、“人民功臣”孫廣起等一批英雄模范。

1957年1月,中央軍委決定對全軍實行精簡整編。鑒于社會治安日趨好轉,且公安軍的作用與省軍區、軍分區的地方部隊基本相同的情況,軍委決定撤銷公安軍的番號及其領導機構,將其所轄的內衛、邊防、城防部隊交歸省軍區、軍分區和城市警備司令部領導和指揮,將凡是可以改為警察的看守監獄、守衛工廠、倉庫和國家機關的部隊均改編為警察,連同其所擔負任務一并撥給國家公安部門;專區、縣的公安部隊交地方政府公安機關改編為人民警察。從3月開始,公安軍所屬的部隊開始陸續地撤銷與整編。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的番號正式被撤銷。從此,公安軍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消失了。公安軍被撤銷后,在總參謀部和大軍區司令部設警備部或警衛處,作為研究和領導內衛、邊防工作的業務部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是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為基礎發展而來的,它在1955年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主要擔負著國土防空作戰的任務,1957年番號被撤銷。

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就陸續組建了一些高射炮部隊,以抵御國民黨軍的空襲。1948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提出了對城市、要地實行積極防空的方針。遵照這一方針,中國人民解放軍加強了防空部隊的建設。從1949年4月起,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各野戰軍高炮部隊為基礎,先后在華北、華東、東北等地建立了幾個地區性的防空司令部。截至1949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組建了近20個高射炮團,分別部署在北京、上海、沈陽、撫順、南京、長沙、武漢等大中城市。

朝鮮戰爭爆發前后,為加強對主要城市和工業區的防空,防止國民黨軍的轟炸襲擾,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在各主要城市和工業區相繼設立了一些防空司令部。期間,為統一對防空部隊的領導與加強國土防空建設,中央軍委于1950年9月7日決定組建國土防空部隊的領導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同年12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在北京成立,隸屬中央軍委領導,周士第任司令員,鐘赤兵任政治委員,譚家述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防空部隊還是作為陸軍的一個兵種來建設的。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防空部隊先后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參加作戰,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據統計,在整個抗美援朝作戰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防空部隊共作戰1萬余次,擊落敵機400多架,擊傷敵機1500多架,對掩護朝鮮后方交通線和重要軍事、工業目標,配合其他部隊作戰,起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按照邊打邊建的原則,由單一的城防高炮部隊逐漸發展為包括探照燈、雷達、通信等諸兵種合成的部隊。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在執行防空作戰任務時亦歸防空司令部統一指揮,這樣就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國土防空作戰體系。

1953年秋季,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在華北地區進行防空戰役演練,開始以軍事訓練為中心的正規化建設。1955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的番號總稱定名為防空軍,將防空部隊由陸軍的一個兵種上升到一個獨立的軍種,與陸軍、海軍、空軍、公安軍處在同一個平臺上。同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北京軍區司令員兼京津衛戍區司令員的楊成武兼任司令員,成鈞、譚家述任副司令員,谷景生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成鈞兼任參謀長。在防空軍成立的同時,還組建了防空軍第1軍,接著又組建了3個防空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成立后,認真貫徹中央軍委加強防空建設的方針,一方面繼續組建新的防空軍部隊,一方面注重加強防空軍部隊的自身建設,同時還積極向蘇聯方面學習防空軍建設的先進經驗,請蘇聯防空軍專家來中國幫助建設防空軍指揮所,改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防空系統。另外,還從蘇聯引進了一批較為先進的高射炮系統,以提高防空軍部隊的作戰能力。

據有關資料統計,從1955年8月至1957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共組建有4個大軍區防空軍領導機構、1個防空軍軍部、11個高炮師師部、32個高炮團、6個探照燈團、25個雷達團、5個通信團又1個通信營。學校訓練也初步形成體系,先后建立了高級防空、高射炮兵、防空、雷達、技術等9所學校。部隊、學?傆嫿15萬人,在共和國的藍天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

198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第七次大裁軍。為適應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軍隊精簡整編的需要,國務院、中央軍委于同年8月作出了《關于撤銷基建工程兵的決定》。基建工程兵大部按系統對口集體轉業到國務院各有關部委、北京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水文地質部隊轉隸有關軍區;戰備通信部隊移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通信部;水電、交通、黃金地質部隊劃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983年11月,基建工程兵領導機構被撤銷。至此,作為一個兵種的基建工程兵完成了其自身的歷史使命。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除了上述撤銷的軍兵種外,被撤銷的兵種還有騎兵,另外還有司號兵、探照兵、對空情報兵等兵種專業被撤銷。其中,騎兵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的一個兵種,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已組建起來。在解放戰爭時期,騎兵部隊最多發展到10余個騎兵師,這也是其發展的鼎盛時期。新中國成立后,還組建過專門的騎兵學校。1985年,中國進行百萬大裁軍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摩托化和機械化取代了騾馬化。至此,騎兵作為一個獨立的兵種已不復存在,全軍僅象征性地保留了幾個騎兵營、連,目的是為了展示中國人民解放軍過去的騎兵風貌,讓中外人民了解、目睹現代條件下的這一古老的兵種,另外,還擔負著中國影視片的拍攝任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3062.html

相關閱讀: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