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拉祜族習俗 拉祜族是怎樣安葬逝者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死后停尸于正屋右側的火塘旁,頭朝里腳朝外,靈前供米飯一碗、筷一雙、熟雞一只。婦女在旁哭泣守靈,并由1個領哭者領唱挽歌,贊頌死者一生的功德。停尸1日或數日,到選定的吉日良辰出殯,并鳴槍告知親友前來吊唁。來吊唁的人都要帶豬、雞、酒來,作為喪禮。出殯前將喪禮中的豬、雞用木棍打死,人葬后在墳前供祭。供品除老人外,任何人都不能吃。

  棺材有兩種:一是用篾席卷裹,一是普通的木棺。墳地就在家的附近,只要滾1個雞蛋于地,在蛋破處或停止處下葬。人葬時棺材的大頭朝向西方,墳壘高堆但不立墓碑。墓前置放一兩件死者生前用過的弓箭、背籮等物,成年人死后連續3年定期掃祭。若死者系成年男子,人葬后全家原住的房屋要燒毀,另遷新扯重建。

  拉祜族的葬禮是隨著本民族的歷史發展而變化。在古代的時候,由于不停地遷徙,拉祜族處于一種動蕩不安的狀態中,沒有固定的喪葬習俗。直到進入農耕社會以后,拉祜族逐步定居下來,才逐漸重視喪葬活動,有了固定的墓地。

  拉祜族的喪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土葬;一種是火葬。土葬的規矩較復雜:首先是報喪,按拉祜族的習俗,凡是寨子里的成年人去世,都要在家門口鳴放火槍報喪,寨子里的人和親友聽到槍聲,就知道是哪家的人去世,大家都會來幫忙料理后事。

  拉祜族人去世后,要請有處理后事經驗的人來幫死者沐浴更衣,在死者的口中放一點銀子,稱為“口含”,死者的尸體要用新的白布裹住放入棺材中入殮,然后,把棺材放到正堂讓親友和寨子人吊唁。棺材前要放上一些供品,有的人家還要殺豬給來吊唁的人吃,來吊唁的人一般都會帶著雞、煙等物品給死者家屬,表示對死者的吊唁和對喪事的支持。

  辦喪事送來的雞,死者家屬一般都會殺在死者的墳墓前,有的也會放在死者的墓地附近,拉祜族稱這種放生的雞叫“鬼雞”,意思就是雞放到死者的墳墓附近,死者就會把雞拿到陰間去養,所有用在葬禮上的東西,都是屬于死者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7064.html

相關閱讀: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