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又是一年春來到,相信很多人都在憧憬過春節的事情了。每年的春節都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人都要參與其中,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貼福字。在很多地方,都有倒貼福字的習慣。這到底是什么緣故呢?春節為什么要倒貼福字呢?接下來就讓趣歷史小編為大家解說下春節倒貼福字的來歷吧。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春節貼“!弊,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弊。
春節倒貼福字的來歷
“!弊值官N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弊肿靼涤洔蕚錃⑷。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弊。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弊仲N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弊郑有一家把“!弊仲N倒了;实勐犃朔A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弊忠郧岸酁槭謱,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9443.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