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抗日名將孫立人被解除兵權是為什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杜聿明的眼睛從來沒有離開過孫立人,見這次又有小辮子可抓,他立即表示要對“指揮無方、作戰無力”的新30師師長唐守治予以嚴懲,想來他個殺雞儆猴。一聽說杜聿明要懲處唐守治,孫立人立即挑釁性地回答道:“88團是我的所部,作戰不力,應由我負責,我愿意接受長官的處分!”

杜聿明舊恨新怨齊涌心頭

攻下四平之后,杜聿明想一鼓作氣,北上長春、永吉(今吉 林市),以取得更大的戰果。他按照攻打四平時的兵力部署,以廖耀湘、陳明仁為左右翼,以孫立人為中央追擊部隊,沿中長鐵路呈扇形北進,力圖奪取松花江以南 的地區。杜對孫、廖兩人說:“誰先攻進長春,就獎誰100萬(東北流通券)!”

杜聿明下達電令后,即乘專列趕到泉頭指揮所,督率各部加速進軍。當時副司令長官鄭洞國先他而到,杜剛落座,鄭對他說:“陳、廖兩部已遵令前進,只是孫部尚未出發,僅令第50師向公主嶺、長春方向追擊,不知何故,你是不是找他談談?”

鄭對杜、孫之間的糾葛心知肚明,所以涉及他們兩人之間的事情時,他說得盡可能委婉些。

早在第一次緬甸戰役的時候,作為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的副司令長官,杜聿明是頗能服眾的,但美國軍校出身的孫立人對這位黃埔1期出身的長官卻很是瞧不起。那次遠征軍失利時,杜聿明要求他隨第5軍北撤回國,可個性鮮明的孫立人偏偏往西跟在英軍的后面退到了印度,而且還以未損一兵一卒的事實受到了西方人的追捧!

這讓杜聿明大丟顏面,恨得牙癢!

抗戰勝利后,孫立人先受邀于艾森豪威爾,繼受寵于英國王室,風光八面且目中無人,這讓黃埔系的眾將領怎么想?

現在,軍令已頒,獨他孫立人按兵不動,杜聿明不免舊恨新怨齊涌心頭。

很快地,他和鄭洞國折回四平街,把車停在雙廟子車站,讓孫來見他們。

孫立人來后,杜聿明劈頭蓋腦地問道:“命令已下達,你怎么還不行動?”

孫立人像是有所準備似的說道:“部隊作戰過久,疲勞不堪,要經過整補才能前進。”

杜聿明火氣直往頭頂上竄:新1軍疲累,其他部隊就不疲累?但他忍住了沒說。他只說道:“你只讓第50師出擊,倘使長春共匪反撲,第50師吃了虧不僅是新1軍的損失,更有損黨國的聲譽!”

孫立人還是那副硬朗朗的性子,寸步不讓:“我還是不能率隊北上!現在梨樹方面有大批的敵人,我們北進,敵人就會截斷后路,太危險!”

杜聿明提高聲調說道:“各方情報都表明,梨樹附近沒有大量敵人!”

孫立人堅持說:“怎么說梨樹方面沒有敵人?梨樹之敵不消滅,后方被截,誰負責任?”

杜聿明一改儒雅模樣,指著孫立人道:“你看到命令沒有?原來命令新1軍以一部掃蕩梨樹方面之敵,現在還未派出,假如出了問題,你看誰應該負責任?!”

孫立人也毫不示弱,雙手叉腰,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

站在一旁的鄭洞國趕緊規勸,仍止不住兩人的火氣。

最后,杜干脆命令道:“新1軍速照令前進,否則長春攻不下,你負責;梨樹方面你派1個團,出了問題我負責。”

孫雖然怏怏回到部隊,可就是不執行杜的命令!

事后鄭洞國了解到,孫立人之所以如此抗拒杜聿明的命令,是因為杜在劃分攻取長春的作戰區域時,將長春圈在新6軍的名下,孫認為這是杜聿明在暗中偏袒黃埔系!(廖耀湘為黃埔系)“攻四平打硬仗,新1軍上,而收復長春卻交給新6軍,這是哪門子道理呢!”孫立人憤憤不平。

事情到此還未了結。

5月22日,蔣介石見國民黨軍隊進攻長春甚為順利,遂來沈陽為杜聿明等人慶賀。

此時守鞍山、海城、大石橋、營口等地的潘朔端184師因受民主聯軍的攻擊,頻頻來電向杜聿明告急,于是杜聿明就集中數十列火車于四平,限令新1軍(欠第50師)于5月26日前集中遼陽,速解鞍山、海城之圍。

命令下達后,杜聿明怕孫立人不聽他的命令,即在面見蔣介石時要蔣面諭孫立人遵令,蔣介石回答說:“好的,新1軍一定要趕快去解184師之圍。”

次日,蔣介石在召見杜聿明時,忽然說道:“我已允許孫立人休息3天,令184師死守待援。”

杜伸著舌頭,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情況這樣吃緊,你還要孫休息3天?老頭子莫不是糊涂了?

杜于是提醒蔣說:“這樣鞍山、海城會出亂子,沈陽亦將危急。”

蔣介石卻把握十足地說:“不要緊的,我看184師守得住。”

杜默默而退。

不幾日,固守孤城的潘朔端在海城宣布起義,東北戰場上蔣軍從此打開了成建制的師級單位陣前倒戈的先河,國民黨內一片嘩然。杜聿明把這筆賬又記在了孫立人的頭上。

1946年6月7日,蔣軍提出停戰半個月,民主聯軍因長時間作戰也急需補充和整頓,并為爭取時間建立根據地,于是雙方停戰。由于關內多處大戰,東北蔣軍未能得到后續增援,停戰期限一再延長,直至10月中旬,東北戰場出現了4個多月難得的停戰狀態。

1946年10月,經過幾個月的休整,蔣軍集中了8個師約10萬兵力向南滿解放區進攻,杜聿明揚言:“三個月解決民主聯軍,半年之內解決東北問題。”

蔣介石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南攻北守”,民主聯軍則針鋒相對,給他來個“北攻南保”、“南打北拉”或“北打南拉”,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先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共殲敵4萬余人,收復城鎮11座,迫使蔣介石在東北由攻轉守,從而扭轉了整個東北戰局。東北老百姓形象地稱民主聯軍的戰法為“篩豆子”,還編了一首打油詩《篩豆子》:

國民黨,兵力少,

南北滿,來回跑。

北滿打了他的頭,

南滿打了他的腰。

讓他來回跑幾趟,

一筐豆子篩完了。

篩豆子,大家干,

咱把反動派篩幾遍。

南滿消滅他幾個師,

北滿消滅他幾個團,

機動兵力篩完了,

用筐再打殲滅戰!

杜聿明要懲處唐守治,孫立人立即挑畔性地回答道:“88團是我的所部,作戰不力,應由我負責,我愿意接受長官的處分!”

時序轉到1947年的1月,當月5日,東北民主聯軍的北滿部隊集中12個師的力量,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越過松花江,在東起九臺、西迄伏龍泉的100多公里戰線上,主動攻擊孫立人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4667.html

相關閱讀: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