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第三代傳人王恒裕與夫人。
歷史悠久的涼茶,以價格低廉,飲用方便,受到百姓歡迎。
廣東涼茶歷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東晉時代,相傳嶺南老百姓根據東晉道學醫藥家葛洪的醫學理論,根據本地的氣候、水土特性,在長期預防疾病與保健的過程中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以藥性寒涼、解暑消毒的中草藥,熬水來喝,總結出的一系列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飲料。
而有據可查最早的廣東涼茶,就是鼎鼎大名的“王老吉”,稱得上是廣東涼茶的始祖。相傳“王老吉”名揚四海還與林則徐有關呢。
“老老實實王老吉”,這是廣州家喻戶曉的王老吉涼茶廣告語,也是王老吉始創人的寫照。王老吉始創人王澤邦,又名王阿吉。相傳清道光年間,某年瘟疫流行,王阿吉舉家上山避疫,得一位道長的真傳,以崗梅根、金櫻根等10余種山草藥,配制成獨家涼茶,專為老百姓日常清熱解毒之用,很多人飲用后立見其效,阿吉涼茶很快聲名遠播。
到十三行開涼茶店風靡羊城
清道光8年(1828年),王阿吉全家遷往廣州,在十三行靖遠街開設“王老吉”涼茶店,經營方式照舊。由于療效優異,適用面廣,價格低廉,飲用方便,不久風靡羊城。1840年,始出售袋裝涼茶。
相傳,當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微服入粵查煙,親身體驗過阿吉涼茶的奇妙后,派人送來了一個刻有“王老吉”三個金字的大銅壺贈與王澤邦。從此,王澤邦以“王老吉”為號,首創涼茶鋪,兼賣王老吉生藥茶包。從此,“王老吉涼茶”名聲大振,一傳十、十傳百,處處口碑,人人受益。
在鴉片戰爭中,“王老吉”也立下奇功。戰爭爆發后,清朝急調湘軍來援,但湘軍到廣東后,不服水土,又多吃辣椒,火氣攻心,病倒了一大片。在當地軍民的呼吁下,“王老吉”把涼茶配料送到虎門和黃埔,并指揮鄉民煎煮涼茶勞軍,一連數天,藥到病除。
廣東涼茶成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此,“王老吉”暢銷兩廣,湖南、湖北、江西、上海,以至北京等地也有銷售,還隨著千千萬萬的廣東人漂洋過海。
1898年至1903年,梁啟超赴美考察期間,曾著《新大陸游記》一書,書中有載:“西人有喜用華醫者,故業此足以至富。有所謂王老吉涼茶,在廣東貼銅錢兩文、售諸西人或五元或十元美金不等云”便是歷史的見證。
2006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廣東涼茶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意味著涼茶的秘方及術語,不僅能得到國家有關法律的保護,還能得到“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世界范圍內的保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5898.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