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最早的朝鮮韓國是中國人建立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朝鮮”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曰:“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公元前200年成書的《尚書大傳》中介紹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鮮”之地,“朝鮮”即“朝日鮮明”之意。《史記》《朝鮮列傳》引張晏云:“朝鮮有濕水、洌水、汕水,三水合為洌水,疑樂浪朝鮮取名于此也。”日本古時候的典籍《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很把朝鮮半島稱為“韓”的記載。
  
  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麗,自立為王,明太祖朱元璋取“朝日鮮明”之意,定國號為朝鮮,稱為李氏朝鮮,一直持續了500多年。“朝鮮”一詞成為國家、民族和語言的名稱甚至至今。
  
  1930年前后日本人拍攝的朝鮮箕子陵,而今安在否?
  
  唐代柳宗元記載的箕子碑
  
  根據司馬遷的名著《史記》記載,箕子,商紂王的叔父,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帶),名胥余,是中華第一哲人,因其品行高尚,被孔子譽為殷商“三仁”之一。在商周政權交替與歷史大動蕩的時君就是箕子的親戚微子,而孔子是宋國貴族后代,也就是所謂韓國祖宗箕子的后代中,因紂王無道,受到政治迫害,箕子“違衰殷之運,走之朝鮮”,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里的民眾推舉為國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認,史稱“箕子朝鮮”。
  
  箕子受封建立朝鮮箕氏王朝后,促進了朝鮮半島的文明開化。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箕子帶去了先進的殷商文化,以禮義教化人民,傳授耕織技術,還帶入了大量青銅器,朝鮮半島社會由此有了迅速的進步,進入文明時代。
  
  據《史記》記載,箕子在朝鮮立國后,曾經回到周朝國都朝見周王。當經過殷商故國,看到過去華麗宮殿已成為廢墟、禾黍叢生時,箕子十分傷心,便作《麥秀之詩》詠道: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
  
  詩中所說的“狡僮”,指的就是商紂王。商朝遺民聽到這首詩后,都感傷不已,不禁痛哭流涕。這個故事說明,受封于朝鮮的箕子,與周朝之間還有一定的政治往來。
  
  筆者王錦思疑問,箕子真的去過朝鮮半島嗎?
  
  明清之際著名學者、抗清志士顧炎武在其著作《日知錄》里說;“朝鮮城,在永平府(河北省唐山市灤河西岸)境內,箕子受封之地。”就是說箕子朝鮮都城可能在河北灤河岸邊的朝水鮮水間(朝水即今潮河,鮮水為唐山陡河古名)。這個記載告訴我們,古代交通不便,箕子到不了今朝鮮半島。不過在朝鮮半島曾有箕子墓,樹碑立傳,這難免讓人有些費解。或許顧炎武說的確實,朝鮮有人假托建墓;或許顧炎武只是一家之言,或許箕子真的到了朝鮮,真有其人,由此開創了朝鮮半島和韓國的一片光明前景。
  
  有人說,有了箕子朝鮮,方有衛氏朝鮮,方有漢之四郡,方有高句麗史、渤海史,從而構成了古東北史、東北民族與疆域史的基本系列,而箕子朝鮮是為中國東北史之開端。
  
  《書經·洪范》中記載了對答周武王,實際上是后人偽托的。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集團、實行政治革新而獲罪,被貶滴到荒遠的邊郡為官,遭遇與古代賢者箕子的遭遇是有類似之處,因此他寫下了《箕子碑》,以他人之酒澆自己之塊磊,借贊美箕子來寄托自己的信念和抱負。文章雖以議論為主,但行文中卻蘊含著深厚的感情和無限的感慨。
  
  不只是一個箕子來到過朝鮮半島。隨著秦國統一戰爭的加速,燕、齊、趙等國老百姓為了躲避戰亂勞役,開始經由遼東徒步,或者由黃海渡船,紛紛逃往朝鮮半島。“天下叛秦,燕、齊、趙民避地朝鮮數萬口”。這一時期的朝鮮王是箕子40余代后裔,名字叫箕準。他將流亡到朝鮮的數萬流民,妥善地安置在半島西部地區。
  
  西漢時期,有一個名叫衛滿的燕人,也率領1000多名部屬,來到了朝鮮半島,得到朝鮮王箕準的禮遇;䴗拾菟麨椴┦浚n給圭,封給西部方圓百里的地方,守護西部邊境。然而衛滿用封地為依托,不斷招引漢人流民,積聚自己的政治、經濟力量。公元前194年,衛滿向箕準假傳漢朝要派大軍來進攻,率軍攻占王都后自立為王,滅亡了已經衰落的箕氏王朝,國號仍稱朝鮮,歷史上稱其為“衛氏朝鮮”。箕準戰敗后,逃到了半島南部的馬韓地區,也就是現在的韓國。衛氏朝鮮前后存在近90年,于公元前108年被漢武帝所滅而后置郡統治,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樂浪文化”。
  
  韓國人的祖先朝鮮人也被叫做韓族。韓國學者金庠基根據《詩經·韓奕》篇和王符的《潛夫論》等文獻研究,在《韓徙貊移動考》中詳細描述了古韓族人的移動,并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岐周之西向陜西韓城遷移;第二個階段從韓城移到河北固城一帶;第三個階段再從那里向朝韓半島一帶移動。因此,他認為,朝鮮半島的韓族人和中原的韓族人可能是同源的,關系較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47223.html

相關閱讀: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