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不幸遇難。彭德懷站著發呆:“唉,為什么偏偏把岸英給炸死呢?”毛澤東聽到這一噩耗,輕輕地念叨著《枯樹賦》
“文化大革命”中,在彭德懷被專案組審查時,專案組提出了一個令彭德懷大吃一驚的問題。他們說:1950年11月在朝鮮前線犧牲的毛岸英不是美國飛機炸死的,而是彭德懷有意害死的。這個誣陷給彭德懷精神造成了很大的刺激,使他又氣憤又傷心,連續失眠,甚至發生了幻覺,1972年11月的一天,專案組又為毛岸英的問題提審彭德懷。據哨兵回憶:彭德懷回來的時候神智模糊,走錯了地方。哨兵叫住他,領他回到屋里。他倒床時昏迷,撲通一下,頭朝下磕在床板上。哨兵扶起他,他兩眼含淚說:“我認不清你是誰了!
是的,這個刺激對于彭德懷來說,確實太巨大了,他怎么能忘記呢?
1950年10月7日晚上,北京中南海的夜空,月明星稀,清幽寂靜。毛澤東特地設家宴為即將赴東北就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彭德懷送行。
“不是‘發動’,是正義戰爭的召喚!難道你要去朝鮮是我動員的嗎?”毛澤東微笑著糾正說。“主席,這……”彭德懷愕然?,盯著主席。毛澤東微笑不語,慈祥地望著愛子!芭硎迨澹悴皇窃谡斜I馬嗎?我第一個報名當志愿軍!”毛岸英朗聲笑道。“主席,這不是開玩笑吧?”彭德懷再次把探詢的目光投向主席!鞍队⑾敫闳ゴ蛘,要我批準,我沒得這個權力喲!你是司令員,你看收不收這個兵吧?”毛澤東依然不置可否地微笑著。
“岸英,現在國家最缺的是經濟人才。你在工廠好好鍛煉,也能干出一番事業嘛!”彭德懷試著勸說。“可是,‘唇亡齒寒,戶破堂!以趺茨馨残脑诤蠓焦ぷ髂?現在,全中國的人民都行動起來了,我是國家主席的兒子,應該帶頭去朝鮮!”“你們小兩口商量好了嗎?你可不能背著她噢!”彭德懷又找了一個勸說的借口!皠偛盼乙呀浵蛩o行了!泵队⒑滢o地說。
彭德懷的腦子在飛快地轉動著:看來這父子倆早就商量好了,那就表態吧?可是,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他心里清楚,打仗不是玩游戲。再說,毛澤東一家為革命付出的已經夠多了。
他怎能忍心讓岸英再去朝鮮冒險呢?
彭德懷領會了那言下之意;保密!
酒過數巡,毛澤東起身舉杯,慨然說道:“這杯酒就為你們送行嘍,祝你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他與彭德懷、毛岸英??碰杯。三人一飲而盡……
關于毛岸英隨彭德懷入朝的經過,當時的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元帥是這樣回憶的:“彭總入朝時,為了和駐朝鮮的蘇聯顧問取得聯系,確定帶一名俄文翻譯,原先確定從延安時期就擔任中央領導俄文翻譯的張伯衡同志,但當時張已擔任軍委外文處處長。由于大批蘇聯顧問來到北京,張伯衡工作很忙,難以離開,后又挑選了一名年輕的新翻譯,可是軍委作戰部長李濤同志提出,入朝作戰非常機密,應選一名經過政治考驗和可靠的翻譯,當時時問很緊,我立即向毛主席請求怎么辦。主席立刻就說:‘那就讓岸英去吧,我通知他。’就這樣,毛岸英就隨彭總一起入朝了!
10月8日早晨,云霧低垂,空氣潮濕,預示一場秋雨即將來臨。
上午7時,這清晨的寧靜被打破了,一輛又一輛轎車,送來了一批賦有特殊使命的神秘人物:彭德懷及其秘書張養吾、警衛員郭洪光;高崗及其秘書華明;總參謀部作戰參謀成普、機要參謀海歐,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和幾位身份不明的蘇聯同志。
10分鐘后,飛機轟然作響,像一只巨大的鐵鳥,射向灰色的天空。
起飛不久,坐在前排的一位蘇聯同志掉下一支鋼筆,毛岸英拍拍蘇聯同志的肩膀,指著鋼筆說:“格爾瓦斯!”
張養吾學過幾句俄語,知道這“格爾瓦斯”就是俄語中的“鋼筆”。他好生驚奇:這個同志年紀輕輕的,怎么懂得俄語呢?于是他就比較注意毛岸英的舉動了。
沈陽北陵機場。暴雨還在“嘩嘩”地下個不停,下飛機都成問題,這一行人被迫在機翼下避雨。
張養吾指著毛岸英,悄悄問彭德懷:“那個小同志會講俄語嘛,他是誰?”
雨勢稍減,毛岸英隨彭德懷、張養吾、郭洪光上了一輛轎車,到高崗家稍事休息后,又來到沈陽市和平街1號。
這是一幢鐵門青磚環抱的小樓,原來是東北軍閥萬福臨的公館,現為中央東北局的交際處,毛岸英隨彭德懷在沈陽期間,就在此工作和休息。
當日傍晚,彭德懷心不在焉地吃了晚飯,然后把張養吾、毛岸英、郭洪光叫到一間會客室開會。
“你們可能還不知道吧!中央決定派志愿軍到朝鮮,幫助朝鮮人民軍打擊美國侵略者。我們都是共產黨員,都要無條件地服從中央決定!從今天起,我們4個就是一個黨小組,你們說誰當小組長?”彭德懷開門見山地說!懊队⒃诠S當過副書記,我選他當小組長。”張養吾首先建議。彭德懷接著說:“我同意,小郭同志呢?沒有意見。那就這么定了。以后我們這個黨小組,就由毛岸英同志負責!
其時,東北邊防軍尚未改成“志愿軍”番號。毛岸英所在的這個黨小組,可以說是志愿軍的第一個黨小組。后來黨小組又增加了彭德懷的軍事秘書楊鳳安、朝語翻譯金昌勛和駕駛員劉祥等人,仍由毛岸英任組長,直到他犧牲為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4302.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