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二胎”經過多年爭論終于塵埃落定,很多符合條件的家庭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當然,也有一些小夫妻擔心生育成本正猶疑不決。那么,在古代,關于生育問題有沒有明確的規定呢?是否也實行過計劃生育?
春秋越國生男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女獎勵兩壺酒一口豬
戰國初期我國總人口才1000多萬,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全國人口翻了一倍。東周王室衰微,諸侯國爭霸,戰爭連連,死亡巨大,可人口不減反增,就是當時各諸侯國實行鼓勵多生的“計生”政策的結果。比如吳越之戰,越國戰敗,勾踐臥薪嘗膽,實施強國戰略,其中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鼓勵生育,增加國內人口。
從《周禮?地官?大司徒》的記載來看,可認為西周時的中國政府已相當重視人口保養了。所謂“以保息六,養萬民”中,第一條就是“慈幼”。鄭玄的注釋是:“慈幼,謂愛幼少也,產子三人與之母,二人與之餼!贝呵飼r越國的制度是,婦女快分娩時得報告官府,由官府派醫生守護,生男孩的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女孩的獎勵兩壺酒一口豬。生三個子女的,由官府派給乳母哺育(《國語?越語》)。
漢朝適婚女子不出嫁罰金相當于一年口糧
在漢初劉盈(惠帝)當皇帝時期(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便有明確的“罰款”方案懲罰那些違反計生政策的人。據《漢書?惠帝紀》記載,在公元前189年,劉盈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边@“國策”用今天的話來解讀是這樣:年齡在15至30歲之間的適婚女子如果不出嫁,將被罰款,罰款的金額是“五算”!八恪笔钱敃r計征人頭稅的一種計量單位,是開國皇帝劉邦在建國后第四年定下的稅收辦法。15歲以上、56歲以下的國民,都要繳納人頭稅,每人稅款金額是120錢,稱為“一算”。
對于西漢“五算”的罰款標準,在當時并不算低,以整個西漢的糧食均價每石100錢上下的標準來算,720錢可以買到七八石糧食,至少是一個成年人一年的口糧。
擔心“人滿”之患宋代提出少生、不生
在古代中國,也有一些學者意識到人口過快增長帶來的嚴重問題,擔心“人滿”之患,于是提出了少生甚至不生的口號,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是唐代的王梵志。
王梵志是唐初民間通俗詩人,生平坎坷,飽經憂患,50歲后皈依佛門。他反對“多生”,提出重視人口素質教育的思想,以當時最流行的詩歌形式,用大白話寫出了不少計生“標語”。最有名的一條是其《大皮裝大樹》一詩中的一句“生兒不用多,了事一個足!
到了宋代,有學者估算中國人口總數首次過億。在這種背景下,宋末著名學者、《文獻通考》作者馬端臨正式提出了“少生”、“優生”、重視人口質量和整體素質的“計生”理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9774.html
相關閱讀: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