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隋朝兩帝與鄂爾多斯十二連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公元581年,北周大司空楊忠之子、掌握北周實權的楊堅廢周代立,建立了隋朝,是為隋文帝。而此時北方的匈奴、鮮卑、柔然等游牧民族,相繼向隋朝納貢稱臣。史上的隋朝與鄂爾多斯有何關聯?記者采訪我區著名文化學者潘照東得知,隋朝兩帝,在鄂爾多斯與一個叫做“十二連城”的地方密切相關。

十二連城,隋文帝建

我區著名文化學者潘照東認為,為了防御北突厥的南侵,隋文帝開皇三年即公元583年,在今鄂爾多斯準格爾旗北臨黃河的險要之地修建了勝州榆林城,此即歷史上著名的十二連城。

關于十二連城的地理位置,史料記載,這里北控黃河至云中的要道,依托鄂爾多斯高原,守御隋王朝京畿之地的北大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城為十二座城堡連接而成,且易守難攻,故稱為之“十二連城”。

另據史料介紹,十二連城建成之后,在隋唐時期均為北方軍事重鎮。隋文帝之子隋煬帝楊廣曾北巡安撫東突厥內附部眾,還親自到過十二連城。 歷史

隋文帝允許啟民可汗入居鄂爾多斯

按照潘照東的說法,隋朝初年,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突厥可汗沙缽略屢受西突厥及契丹的攻掠,將部落遷至漠南,歸附隋朝。此后沙缽略卒,弟處羅侯立,處羅侯子染干繼立,號突利可汗。 歷史

突利可汗與隋朝友好,積極要求和親。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隋文帝將義成公主嫁給突利可汗為妻,并封他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以后又允許啟民可汗入居河南地(即今天的鄂爾多斯),在東西至河、南北400里的鄂爾多斯高原駐牧。

潘照東撰文認為,隋朝屢次出兵幫助啟民可汗攻打仇敵,并派遣啟民可汗的部下赴東突厥分道詔撫,所獲人畜均歸啟民可汗,啟民部眾日益增加。

據史料記載,啟民可汗率部內遷后,在隋朝的保護和幫助下,部眾生活安定,畜牧業迅速發展。啟民可汗十分感激,上表稱謝:自將部眾歸附圣朝以來,如枯木更葉、松骨更肉;蚰先腴L城或駐白道、人民羊馬、遍滿山谷。啟民可汗表示誠心歸服,愿意千萬世與大隋典羊馬。

此后,東突厥部眾及漠北鐵勒的思結、阿拔、仆骨等十余部相繼投歸啟民可汗,東突厥統一于隋。

隋煬帝巡行十二連城

隋煬帝繼位之后,啟民可汗于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春正月,赴隋都長安朝見隋煬帝。夏五月,隋煬帝巡行至榆林(十二連城),啟民可汗偕義成公主同至行宮覲見。

在此期間,隋煬帝下詔嘉獎啟民可汗,賜帛二十萬段,鉻車、乘馬、鼓吹、幡旗、令贊拜不名(覲見時只跪拜而不必自唱其名),位次在諸侯王之上。 歷史

據史料記載,隋煬帝要炫耀國力富強,軍威雄壯,觀漁于河、宴請百官。在榆林城東設大帳,備儀衛,建旌旗,宴請啟民可汗及其部屬3600人,奏百戲之樂,賜賞啟民可汗及其部屬,盛極一時。啟民可汗等又驚又喜,爭獻牛馬駝羊數千萬頭。

潘照東受訪時說,隋煬帝在榆林(即十二連城)一住就是54天。至秋八月,隋煬帝至金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黑河),至啟民可汗牙帳。啟民奉觴上壽,隋煬帝大為高興。

“雖然隋煬帝后來以荒淫無道著稱,并丟了隋家天下,但是親赴十二連城安撫啟民可汗,仍不失為賢明之舉,至今被傳為千秋佳話。”潘照東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1155.html

相關閱讀: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