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宏最重要的著述是《毛詩序》,它是先秦到漢這一歷史時期我國詩歌理論的總結!睹娦颉酚写、小之分!对姶笮颉繁容^全面地論述了詩歌的性質、內容、表現方法和社會作用等。其中許多觀點,對我國詩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首先,它吸收了先秦時代“詩言志”的理論,指出“詩者,志之所之也”,并進而指出“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而足之蹈之也”,既闡明了詩歌的抒情特點及其與音樂舞蹈的相互關系,又指出了思想內容對形式的決定作用。其次,《詩大序》提出了詩歌的美刺原則,說明了詩歌與時代政治的密切關系。它認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作品,“治也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政治情況往往在詩歌的內容中反映出來。這對后來劉勰“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心雕龍?時序》)理論的形式,有著重要影響。再次,《詩大序》總結了我國古代詩歌的體制和表現手法,提出了“六義”說,這對古代詩歌的分類,特別是對理解古代詩歌的藝術方法,提供了線索,而且對后世詩歌的藝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其中的比、興二法,實質上是形象思維的方法,經后世一些優秀詩人,如陳子昂、李白、白居易等的實踐和發展,成為詩歌創作和批評的一條重要原則。還有,《詩大序》強調詩歌必須為統治階級的政治服務。它在說到詩歌的言情特點時,提倡“發乎情,止乎禮義”;談到詩歌的政治作用時,又強調“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忠孝,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它的這種思想還集中突出地表現在關于詩歌的社會作用的論述方面:“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這一理論在政治上表達了統治階級對詩歌的要求,在思想上則是孔子“思無邪”,興、觀、群、怨,事父事君說的進一步發展。唐代韓愈“文以載道”,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等理論主張,與此一脈相承。后世不少人以此作為詩歌創作和批評的原則,對詩歌的創作有著長遠影響。
《詩小序》簡稱《小序》,它是每首詩的題解!缎⌒颉方庠姷谋撞∈秋@而易見的,其精神和方法與春秋時代的“賦詩言志”和戰國時代的“著述引詩”是一致的,采用牽強附會的方法為孔子的“詩教”服務,所解詩意,時多歪曲,有的甚至是生拉硬扯,捕風捉影。盡管如此,《詩序》在《詩經》研究史上仍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也是我們今天研究《詩經》的重要資料,從中我們還可以窺見到漢人對《詩經》的理解及其研究方法。《漢舊儀》所記甚雜,城市的布局,皇帝起居,皇后親蠶以及璽綬的等級差別等靡不記載。此書今有輯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2418.html
相關閱讀: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