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醫藥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間有“千年苗醫,萬年苗藥”之說,而苗族醫藥見諸史籍的時間也很早。西漢劉向在《說苑?辨物》中說:“吾聞古之為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為醫也,以營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之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薄懊绺浮闭哒l?有的學者認為:“劉向《說苑》說上古有人名苗父,……這個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師(巫醫),巫師治病主要是祈禱禁咒術,但也逐漸用些酒、草等藥物”(《中國通史簡編》)。
有的學者認為,漢族文獻所記的苗父,就是苗族傳說中的“藥王爺”。湘黔交界的苗族人民說,藥王爺是一個周身透明、狀如玻璃、有翼能飛的神人,他不畏艱難險阻,披星戴月為人民“岔稅岔嘎”(東部苗語即“尋找藥方”),這個傳說流傳很廣,苗族東西部地區均有“一個藥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藥,八百單方”的歌謠。至今黔西南州安龍、貞豐、晴隆等地的苗醫,還非常崇敬“藥王”,在行醫過程中治好病,就要以殺雞祭祖的方式來敬祭“藥王”。這個傳說同《淮南子》記載的“神農嘗百草”的傳說非常類似,《山海經》云:“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其中“有翼”和“有翅”、“透明”的傳說,均是神話時代苗族先民的特征,這說明苗族醫藥是起源于上古神話時代的。
由于苗族本身無本民族文字和史實的記載,故其醫藥的起源難于考證,但從眾多的其它文獻和傳說、古歌中,仍可窺知其具體情況,其特點一是起源較早,歷史悠久;二是起源于苗族人民生產和生活實踐。苗族由于生活于藥物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較早地了解和掌握了植物的知識和藥用價值。至今在苗族地區,幾乎每人都能認識掌握幾種甚至幾十種藥物治療方法,有些地方家家戶戶門庭院落房前房后皆種植一些常用藥物,形成人們應用草藥極為普遍的特點,具有“百草皆藥,人人會醫”之稱,史載楚國巫師經常用苗藥作巫具.
《楚辭》中有不少記有被稱為“苗藥’、的“菖蒲”和“澤蘭”,長沙馬王堆一、二號漢墓把“澤蘭”作為殉葬品,說明了苗藥的歷史悠久和廣泛應用。漢武帝時唐蒙在南越吃到枸醬,問從何來,曰:“道西北(yangke江)”(《史記?西南夷列傳》),即古夜郎境內,《興仁縣志》載:“山產萎(草頭加弱),花如流藤,葉如蓽茇,子如桑椹。苗家瀝其油,醢為醬,味亦辛香。取其葉,裹檳榔食之,謂可辟瘴,苗女持贈所歡,以為異品!
興仁在古夜郎境內,從上述記載,可知苗族開發植物資源作為食品和藥物的歷史悠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8243.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