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除夕是中國傳統的大節日,和春節一樣是個承載了大多數中國人的情感與記憶的節日。中國人過除夕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萬水千山只為了一頓團圓飯。那么,古代的除夕有哪些呢?古時候的除夕怎么過?快點隨趣歷史小編一起盤點下古代除夕習俗吧。
古代的除夕有哪些習俗 古代除夕習俗盤點
1、驅儺
驅儺在宋代有大儺儀、小儺儀之分。盛行于宮中的主要為大儺儀。據宋代人解釋,大儺,意在逐盡陰氣為陽導也,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是也。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除夕這天,禁中呈大儺儀,并用皇城親事官。諸班直戴假面,繡畫色衣,執金槍龍旗。教坊使孟景初身晶魁偉,貫全副金鍍銅甲,裝將軍;用鎮殿將軍二人,亦介胄裝門神;教坊南河炭丑惡魁肥,裝判官;又裝鐘馗、小妹、土地、灶神之類,共千余人。自禁中驅祟,出南薰門外轉龍彎,謂之埋祟而罷。而對比其他史料記載,南宋時期的臨安驅儺儀式也大體如此。
2、送節物
史料記載,除夕這天宋代皇帝有賜文武大臣鐘馗像的風俗。如北宋神宗時期,宋神宗就命畫工摹拓鐘馗像,然后雕版印刷精裝后,將成品賜給中書省和樞密院中的官員。除夕之夜,神宗又派入內供奉官就東、西府給賜鐘馗之像。而在民間,當時的人們也送門神、鐘馗等節物之禮俗,如宋代史料筆記《雞肋編》記載,除夕日送節物,必以大竹兩竿隨之。
3、年??
??,是宋代除夕所制作的一種特色小吃,類似于今天羊肉泡饃等湯餅類的食物。宋人就有冬餛飩,年??的說法。大詩人陸游《歲首書事》一詩有言:中夕祭余分??,犁明人起換鐘馗,并自注:鄉俗以夜分畢祭享,長幼共飯其余。又歲日必用湯餅,謂之冬餛飩、年??。
4、試年庚
陸游《劍南詩稿》有云:鄉俗,歲夕聚博,謂之試年庚。即將除夕這一天的賭博輸贏視為預測下一年人生命運的游戲。另外陸游《新歲》一詩中,明燭聚呼盧之句便專指此游戲。
5、消夜果
除夕夜闔家團聚,為了打發晚上閑暇時光,宋代時,很多人家都要準備一些消夜食品,也叫消夜果,如《夢粱錄》一書有描述宮廷內消夜果的場景,其言:是日,內司意思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內簇諸般細果、時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如十般糖、澄沙團、韻果、蜜姜豉、皂兒糕、蜜酥、小鮑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銀杏等品,及排小巧玩具頭兒、牌兒、帖兒。供宮中皇子、女眷玩耍、食用。而在普通百姓家中,雖不能如宮中豐盛,但也極盡所能,準備消夜果,力保年節順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09974.html
相關閱讀: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