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盤古神話流源及盤古與盤瓠的關系,歷來是史家爭論的問題。清初修《康熙字典》最初將盤古釋為天地萬物之祖,又引晉干寶《搜神記》釋云:“犬名。高辛氏有犬,其文五彩,名盤瓠”。清末民初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夏曾佑在《古代史》一書中說:“今盤古之名,古籍不見,疑非漢族舊有之說,或盤古盤瓠音近。盤瓠為南蠻之祖”,認為是漢民族把南方少數民族神話人物盤瓠誤為己有,造出盤古。但后來改變觀點。他在《盤古考》一文中說:“盤古即盤瓠之說,始于夏穗卿(見所作《古代史》)。予昔以信之,今乃知其非也!睆膮嗡济愕浇诘暮涡,認為盤古神話最可能的來源是印度。
其根據是,盤古神話的主題與佛教《吠陀經》尤其是《厄泰黎雅伏婆尼沙壇》記載的有關梵天(Brahma)的宇宙化生情節頗相似。國際瑤族研究協會1986年5月在香港召開第一屆瑤族研究國際研討會,次年又在香港召開盤古、盤瓠專題研討會。香港國學大師饒宗頤在發言中指出一個重要事實,從某文獻的略述中可以知道,還在154年(東漢永興二年)四川成都壁畫中已有盤古畫像存在。在同一壁畫中,盤古之旁為老子之像。
國際瑤族研究協會首任主席、法國人類學家雅克?勒穆瓦納由此聯想到法國漢學家馬伯樂的一個比較。馬伯樂曾談到有一個老子身體化身的造世神話,頗與盤古神話相似:“老子化生,左眼為日,右眼為月,頭為昆侖山,須為星辰,骨為龍,肉為諸獸,骨為蛇……”。
雅克認為,盡管不能說印度神話對中國神話毫無影響,但前者從其感官化生宇宙,后者從其肉身化生宇宙,倘若中國采用印度神話,在重述時亦曾與中國傳說相結合,使盤古在很多地方似燭龍之處尤多于印度模子。
問題在于:假使盤古是采用了印度神話,他如何能崇祀他的眾多華南民間廣泛流傳?答案是:這故事從道教傳說多于從佛教傳說而來。至少在勉瑤中,盤古傳說完全融入道教活動中。他并且指出:“盤古神話在華南幾個民族中流傳,不能被當作是盤瓠故事??一個身份鑒別神話”。( 雅克?勒穆瓦納:《盤瓠是否盤古》,載《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9-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1462.html
相關閱讀: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