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戲曲京劇形成于道光年間,最初是被封建統治者稱之為俚俗文化而加以排斥的。由于慈禧太后喜歡看京劇,晚清的戲劇舞臺才成了京劇的天下。晚清至民國,幾乎每個歷史的關頭,都會有相應的時事戲被編出來。而且藝人們還喜歡即興發揮以針砭時弊,甚為有趣。
在清末京劇丑行演員中,首屈一指的要數劉趕三。名丑劉趕三曾做過精忠廟首(戲曲界領導),名列于清“同光十三絕”之一。他以急智多才、敢言時政而蜚聲梨園戲劇界,因演技精湛,亦深得慈禧太后的喜歡。一天,慈禧命他演《十八扯》,劉趕三飾皇帝,臨入座,他便唱念道:“你看我為假皇帝尚能夠有座,他那真皇帝卻天天侍立,何曾坐過?”
劉趕三這樣說是有所指的。原來慈禧太后對光緒心存芥蒂,待之很苛刻。每次觀劇,慈禧坐在后堂中,而光緒皇帝立于一側,同仆人一般。于是,劉趕三在舞臺上為光緒鳴不平。慈禧為了掩住眾人之口,從此以后,每次看戲都給光緒一個座位,讓皇帝坐下看戲了。有時人評價此事說,“劉趕三的吊場詞編得好,巧妙地剌中慈禧,又使她欲怒無從,欲責無由。趕三真有古代優孟之風!”這樣的在戲中插入謔語譏諷實在是常人所做不到的。
劉趕三的話雖尖銳,可藝技確實驚人,又極富感染力,光彩照人,每次都能把個慈禧逗得前仰后合。劉趕三還破例地得到了藝人想都不敢想的恩賜——他演《探親家》,騎真驢上臺,慈禧一高興,恩準劉趕三可以騎驢進入紫禁城。這種禮遇是連一品大員都得不到的殊榮。
甲午戰爭中,清朝政府遭到慘敗。朝廷派李鴻章出面,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李鴻章先是因戰敗而受到“褫去黃馬褂”的處分,后又因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受到國人指責。一時間,李鴻章成了千夫所指。
此時,揚州蘇昆名丑楊鳴玉正演《白蛇傳》。楊鳴玉又名阿金,排行第三,習稱“楊三”。他在演“水斗”一場時,故意改調,對穿著黃馬褂上臺的鱉精打諢道:“娘娘有旨:攻打金山寺,如有退縮,定將爾黃馬褂剝去!”觀眾聽了,心領神會,滿堂哄笑,以致鼓掌喝彩。有些人就為聽這句話來看戲,使得演出盛況空前。
這事傳到李鴻章耳朵里,李鴻章便惱羞成怒,開始迫害楊三。大約在1889年前后,楊三悲慘死去。有人為他寫了這樣一副挽聯:
楊三已死無蘇丑,
李二先生是漢奸。
李鴻章排行老二(其長兄李瀚章官至兩廣總督),所以這里稱李二。這是一副字字對仗極為工穩的對聯,“先生”對“已死”更是工巧無比。
民國初年,社會亂象日甚,舞臺上的“好戲”更多了。京劇“麒派”的創始人周信芳在袁世凱竊國前后編演了《宋教仁遇害》、《王莽篡位》兩部大戲,閃爍著時代的光輝。尤其是1915年冬上演的《王莽篡位》,說王莽為陰謀篡位謙恭下士收買人心,一旦羽毛漸豐,便設計弒漢平帝篡位稱帝,把漢室江山盡收囊中。這出戲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一針見血地揭露了袁世凱篡位稱帝的狼子野心。演出前,報紙上所登的演出廣告上還突出了“篡位大漢奸”幾個字,觀眾看后無不大快人心。
1916年,辛亥革命義士、京劇生角、導演劉木鐸憤于袁世凱恢復帝制,在漢口的滿春大戲院上演了一出自己編寫的新戲《皇帝夢》,深刻揭露袁世凱夢想做皇帝,以至眾叛親離的丑行。這出戲觸怒了袁世凱的親信、湖北督軍王占元,他密令夏口縣在劉木鐸登臺演戲之時將其緝捕。幸好戲未終場有人泄露了消息,劉木鐸來不及卸裝即逃離漢口。
仁人志士以戲劇反袁,袁世凱的勢力呢,也以戲劇來“反擊”。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南社詩人劉成禺所著的《洪憲紀事詩》記載:籌安會編寫了兩部書,名為《國賊孫文》、《無恥黃興》,居然每本印刷了十萬冊,還把《國賊孫文》一書改成京劇《新安天會》。
《安天會》本來是根據《西游記》前幾回改編的,說的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和被收伏的故事。因為孫中山先生姓氏的關系,這些洪憲文士便忽發奇想,改編出了影射孫先生的戲劇《新安天會》,戲里的孫悟空“一筋斗云逃往東勝神州,擾亂中國。號稱天運大圣仙府逸人,化為八字胡,兩角上卷,以東方德國威廉二世自命,形相狀態,儼然化裝之中山先生也”。孫悟空身邊胖軍官黃風大王,完全按照黃興的模樣化裝。先鋒官曰獨木將軍,一個俊俏的白面少年,說的是抵抗最力的李烈鈞。而李手下的左右二將,一個是刁鉆古怪,虎頭豹眼,一個是古怪刁鉆,白鼻黑頭。暗指李烈鈞手下的林虎和方聲濤二將。而玉帝詔令廣德星君下凡,掃除群魔,降生在河南中部陳州府,顯然是指袁世凱。
戲末,場景干脆回到現代:皓月當空,一個人坐在海邊的巖石上,獨白:“小生姓孫名文,廣東香山縣人士。向來學醫為業,奔走海外,誘惑華僑,中國多事,潛入國門。竊得總統一名,今日身世凄涼,家鄉萬里,仰看一輪月色,豈不慘煞人也。”然后是大段唱:“孫逸仙坐東瀛自思自嘆……”
這出搞笑戲,在慶祝袁世凱生日的中南海的宴會上首次演出了。當時北京京劇是“無腔不譚”,所以最理想的是譚鑫培來演主角,可是譚老板說什么也不干。后來又找外號叫“老鄉親”的孫菊仙,孫也堅決不演。后來以唱功聞名的劉鴻聲接了這個差事,才得以上演。
《新安天會》上演后不久,袁世凱的鐵桿、中華民國國務卿徐世昌做壽,把許多名角召到東單五條胡同的徐府演戲。孫菊仙被安排扮演《大登殿》里的薛平貴,當演到文武百官請他登基做皇帝時,孫菊仙竟站在圣壇下,口中連稱“不敢、不敢”。扮演文武百官的藝人故意追問何故,孫菊仙嚴肅地答道:“自從清室退位,從前的皇帝已經沒有了,現在是民國,并沒有皇帝,將來的皇帝還沒有出現。我是什么東西,怎敢做皇帝?”說到這里,他用手指著在臺下看戲的徐世昌說道:“哈,現在誰是你的皇帝呀?”徐世昌一臉的驚訝還沒有覺醒,孫菊仙又捋著嘴上的髯口,大聲說:“哈,我又是誰家的皇帝?”看戲的達官貴人們面面相覷,哭笑不得。(劉繼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7218.html
相關閱讀: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