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明朝首富沈萬三滅門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沈萬三  下層百姓努力追求財富,無可厚非;富裕起來的百姓,希望能夠保住家產,同時希望用手里的錢去賺更多的錢,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富可敵國更是危險,明朝首富沈萬三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正月,蘇州府周莊的糧長顧學文呆在京師應天府(今南京)。這一天,顧學文去涼國府看望在府內教書的同鄉王行。 王行是蘇州城有名的老塾師。從元朝末年開始,除了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短暫在南京藍玉藍家坐館外,王行長期在顧學文的小舅子沈達卿家任教,和顧學文認識有三十多年了。如今兩人同處異鄉,顧學文從去年十一月起就多次來涼國府看望王行,每次來都大包小包提著許多禮物,包括一些海外的異樣犀帶,打點府上各色人等! ∫虼,涼國府的上下對顧學文這個蘇州鄉下的土財主很熟,很有好感。 這一次,顧學文照樣和王行在耳房內說話。涼國公藍玉剛好經過,見一個陌生人在自己家里大方地交談行走,走過來奇怪地問王行:“這個人是誰?”王行回稟說:“他是小人鄉人沈萬三秀女婿。”藍玉聽說后,臉色大變,立即熱情地招呼起顧學文來,吩咐準備佳肴酒宴招待顧學文,推杯換盞之間拍著顧學文的肩膀說“有空記得常來這里說話”,就差沒說“你就把涼國府當做自己家吧”! ∷{玉是堂堂的涼國公,多次出任大將軍,戰功顯赫,權勢炙手可熱;顧學文是鄉下糧長。明朝初期,官府指定鄉間交糧納賦最多的百姓為糧長,協助官府征收糧賦,糧長類似于現在的“樓長”和“居委會主任”,根本算不上是干部。兩人身份相差懸殊,藍玉為什么對顧學文過分熱情呢?他為什么聽到“沈萬三秀”這個名字后判若兩人?這個“沈萬三秀”又是誰?  “沈萬三秀”就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豪沈萬三,“資巨萬萬,田產遍于天下”。他的財富多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明朝有“福布斯排行榜”,沈氏家族一定能雄踞財富榜首位數十年。蘇州周莊原本是一個小村莊,沈萬三在周莊安家后硬是把小村子建設成了一個聞名遐邇的集鎮。后來,明朝人將花錢買的官都叫做“沈萬三官”;現在江浙一帶還有家長教育子女,“我家又沒有沈萬三”所以要勤儉持家之類的說法。  “沈萬三”三個字不再是一個人名,越用越活了。其實,沈萬三真名沈富。朱元璋當皇帝后,將每縣人口分為哥、畸、郎、官、秀五等,哥最低,秀最高,每等中又分三個小等;巨富則被稱為萬戶。沈萬三秀,顧名思義就是說那個姓沈的、最高等的巨富。因為叫法太長,有點拗口,“沈萬三秀”漸漸簡化為“沈萬三”或者“沈秀”,至于沈富的本名,反而鮮為人知了! ⊥跣性谏蚣医虝臅r候,每教會學生一篇文章可以拿到20兩黃金酬勞。王行在藍玉家教了一年書后又跑回沈家坐館授徒,主要原因是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胡惟庸黨案”發生,他唯恐受牽連,所以辭別藍家重返沈家;另外沈家的“天價工資”也是他重返沈家的重要原因。可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王行家莫名其妙地被編為“織挽匠戶”,要去應天府住坐。涼國府藍家知道后,立即再次請他來府中教學。王行跟沈藍兩家的長久交情,讓沈家眾人敏銳地發現了一個機會:通過王行結識藍玉,給沈家的巨額財富尋找一個政治靠山。藍玉名震朝野,手握軍權,而且他的姐姐是開國元勛常遇春的妻子,外甥女是懿文太子的王妃,很有希望成為未來的皇后。藍家的地位看起來穩如泰山! 『槲淙荒辏ü1398年),同里鎮的陳某出面告發入贅沈家的顧學文等人串同藍玉謀逆。  同里的陳某在衙門里當差,家里留下一個弱智的兒子和兒媳婦梁氏。這個梁氏美貌出眾又知書達理。顧學文偶見梁氏,一見鐘情,開始引誘梁氏。他一邊找人拉著弱智的陳家兒子到處游玩,不著家,一邊買通陳家的鄰居天天在梁氏面前說顧學文的好處,最后親自出馬一舉將梁氏“拿下”。兩人感情日深,頻頻有書信往來,桃色新聞傳得沸沸揚揚。誰想梁氏偷情疏于防范,竟把顧學文的書信裁開后卷成紙燃放在燈罩下。陳家人拿到書信后,寄給了陳某。陳某一心報復,但僅憑一封書信,他根本告不倒顧學文,而且沈家勢力龐大,即使告倒了顧學文,陳某也會遭到沈家的報復。除非,陳某能將沈家連根鏟除。剛好,藍玉案爆發了,朝廷廣撒株連之網。陳某于是告發顧學文和沈家參與了藍玉的“謀反”。“謀反”可是族誅的大罪,陳某算是找到了一把利器! ∷{玉案正在風口浪尖上,凡和藍玉有文字往來的都牽連得罪,甚至有人因為在藍玉家的畫上題過字就被當作反賊同黨給殺了。朱元璋接到沈家參與謀反的控告后,立即下詔逮捕嚴訊。顧學文全家包括妻族沈家,一共有七十二家人逮捕下獄。因為沈家蔓延很廣,財富又遍布全國各地,所以刑追逼供隱匿人口和田產的工作持續了好幾年時間。最后顧氏一門和沈氏全族同日被凌遲處死,共殺八十余人,全部家產沒收。周莊沈家勢力算是被連根鏟除了。沒幾年工夫,盛極一時的“沈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亦不甚宏大”! ∵@就是明朝洪武年間著名的“沈萬三族誅案”,整個案子缺乏明確的證據,基本可以斷定為徹頭徹尾的冤案! ∩蚣业囊鲇H莫家也受到株連,“俱死于法,余謫戍幽閉,一家無能免者”。好在莫家前輩知道盛極而衰的道理,預先冒認洱海衛一個同姓的人為族人。案發后有家人變更姓名,投奔洱海,保存了性命,蒙建文帝即位后的大赦返回故里,只見“故居蕩然一空”。莫家的莫旦因此痛罵顧學文:“流毒于人,皆起自顧賊一人之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7567.html

相關閱讀:李之藻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人的性觀念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