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一代奇人狄仁杰是如何一步步搞垮武氏江山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步步為營,踩人上位

中國有個成語叫作“唾面自干”,按照這個詞的要求,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應該讓它自己風干。人們往往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受了污辱卻能極度隱忍,從來不加以反抗。

不要以為這個詞是憑空捏造、文人虛構,這個詞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婁師德。

婁師德(630—699),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西南)人,唐朝大臣、名將,曾任宰相。婁師德最大的特點是事事講究忍讓。據《新唐書》記載,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今山西代縣)刺史后,興致勃勃地來向哥哥辭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時候,弟弟問哥哥還有沒有什么要交代的。婁師德語重心長地詢問道:“我坐在宰相的位置上,你現在又要去當州官,我們兄弟二人可以算得上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了。但是,我們榮寵過盛,必定有人暗自忌恨我們,對此你有什么對策嗎?”聽到哥哥這樣問,弟弟馬上跪在地上說:“我是這樣打算的,假如現在有人往我臉上吐唾沫,我一定會自己擦干凈,決不為此和人計較。

請哥哥指點,這樣做行不行?”聽完兄弟的話,婁師德神色憂慮地說:“你的做法正是我所憂慮的!”弟弟本來想哥哥會表揚他幾句,沒想到哥哥竟不以為然,一下子不好意思起來:“那應該怎么辦呢?”“怎么辦?我的意思是不擦!你想啊,別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臉上,你卻一擦了之,別人的快感還從何而來?別人沒有了快感,那他一定還會繼續忌恨你的。我建議,別人往你臉上吐唾沫,你不應該自己擦掉,而應該等待自然風干。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應該保持微笑!”

婁師德到底做沒做到唾面自干,我們不得而知,因為他貴為一朝宰相,敢往他臉上吐唾沫的人估計不會太多。但是婁師德的謙讓卻是出了名的,除了謙讓,婁師德的肚量大也被廣泛傳頌,以至于后人經常說他是“宰相肚里能撐船”。

說了這么多,其實只是為了引出狄仁杰來。

那么婁師德和狄仁杰有什么關系呢?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婁師德和狄仁杰是同事——兩個人一同做相國。

盡管同為相國,但兩個人的能力卻有差別。狄仁杰出類拔萃,而婁師德卻顯得有些平庸。盡管婁師德是個謙謙君子,從來不會和任何人發生矛盾,但盛氣凌人的狄仁杰就是看不慣婁師德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平時擠兌起婁師德來,狄仁杰都是不遺余力。

但是,婁師德是個信奉唾面自干的人,任憑狄仁杰怎么欺負,他似乎都不放在心上,而且似乎也沒什么怨言。這樣一來,反而讓外人都看不過去了,他們認為狄仁杰連老婁都不放過是不是有些太過火了。但大家都知道狄仁杰向來自高自大的秉性,所以也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調解此事。最后,連武則天也看不下去了,她只好親自出面做狄仁杰的工作。

有一天,散朝的時候,武則天留下狄仁杰,聊了幾句,武則天單刀直入地問狄仁杰:“我這么重用你,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狄仁杰答得也很干脆:“我是一個從來不知道依靠別人的人,而皇上您最后居然重用了我,我想一定是因為我的文章出色外加品行端方。

”盡管這樣的回答在武則天意料之中,但是狄仁杰的口氣還是令她有些小小的不快,她呷了一口茶,又咽了一口唾沫,盡量用平靜的語氣說道:“狄先生啊,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當年,我對你其實一點了解也沒有,為什么想起來提拔你啊,全仗有人在我面前推薦你。”這次輪到狄仁杰吃驚了:“真的啊?我怎么想不起來會是誰推薦了我呢?”“給你三次機會,你猜一下吧?但我想,就是給你十次機會你也猜不出來!”狄仁杰是個聰明人,見皇上這么說,就順口答道:“那就請皇上您直接告訴我好了。

”“告訴你吧,你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別人,而是婁師德,就是他在我面前三番五次地推薦你!”武則天似乎看出來了狄仁杰的驚詫和難以置信,她隨即讓侍從取來檔案柜,笑著對狄仁杰說:“你自己去打開看一下里面的東西吧。”檔案柜打開了,十幾封寫給皇上的推薦信一一呈現在狄仁杰面前,這些推薦信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推薦狄仁杰擔任重要職務。十幾封推薦信的作者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婁師德。這一下輪到了狄仁杰無地自容了,原來自己能有今天,靠的全是婁師德當年的大力推薦。自己不領情也就罷了,誰知自己還時時打擊婁師德。而更令他慚愧的是,婁師德居然從來不居功自傲,居然一直默默承受冷嘲熱諷而不作任何解釋!

這件事對狄仁杰是個不大不小的諷刺,讓他不由得反思自己走過來的歲月。

偵破才能首屈一指,能謀善斷獲得信任

狄仁杰雖然時下升到了高位,但他的家世卻一點也不顯赫,狄仁杰的父親也只是做過夔州(今重慶奉節)長史而已。狄仁杰本人早年似乎也沒什么出眾之處,因為他僅僅是以明經出道。在唐朝以明經出道的人往往會很受人歧視,明經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似乎很近于今天的自考文憑。家庭背景一般,加上明經出身,似乎注定了狄仁杰很難出人頭地。

但狄仁杰卻是一個有真功夫的人,唐高宗儀鳳年間,狄仁杰升任大理丞。在任期間,他曾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記錄: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到17000人,但是卻沒有一人喊冤。一時間,狄仁杰成為世人推崇的神探。

在唐高宗的時候,狄仁杰就是著名的“反對派”,他敢于反對一切他看不順眼的事,對抗一切他看不順眼的人。

譬如,唐高宗要到汾陽宮去視察,當地的長官為了討好皇上,決定新開一條御道,但在狄仁杰的堅決反對之下,御道修建計劃被迫中止。

譬如,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寵用事,朝中大臣都很怕他。可是狄仁杰卻不以為然,經常抓住機會彈劾王本立,即使唐高宗有意偏袒,狄仁杰也不為所動。最后,他還真把王本立給扳了下來,一時朝廷肅然。

打擊武家親要,為李唐復辟掃清道路

武則天當政時,久經江湖的狄仁杰慢慢變得老辣起來,即使心狠手毒的來俊臣也不是他的對手。

狄仁杰官居宰相,在朝廷慢慢走紅之時,也正是陰謀家武承嗣躊躇滿志之日。滿朝之中,武承嗣誰也沒放在眼內,他唯一顧忌的就是狄仁杰。他認為狄仁杰將來一定會成為自己被立為皇嗣的最大障礙。因此,他就指示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杰等人謀反,并隨即將狄仁杰逮捕下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

”意即如果一個人主動承認自己有謀反罪可以減輕罪行,其意思接近于今天所說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來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認“謀反”,狄仁杰隨即予以完全承認:“謀反是事實!”得到了狄仁杰的口供,來俊臣滿心歡喜,也就放松了對狄仁杰的警惕。

誰知,老辣的狄仁杰只是用這招兒來麻痹來俊臣的。其后,狄仁杰趁獄吏不備,偷偷寫下了上訴材料,悄悄放在了自己的棉衣之中,并請獄吏轉告家人將棉衣取走。最后,狄仁杰的兒子將上訴材料轉到了武則天的手中。于是,武則天親自召見狄仁杰,并當面詢問他:“你當初為什么主動承認謀反?”狄仁杰平靜地回答:“假如我不承認謀反,估計我早就死在來俊臣的皮鞭之下了,又怎么能再見到皇上呢?”狄仁杰以自己的機智逃過了一劫,但從此他也就和武承嗣成了死對頭。

為了和武承嗣斗爭,狄仁杰利用武則天對自己的信任,在立儲的過程中,發揮了獨特而決定性的作用。

在狄仁杰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任令其他人望塵莫及。譬如,武則天常稱狄仁杰為“國老”,而很少直呼其名。對于老年的狄仁杰,武則天更是顯示出了溫情的一面:朝堂之上,武則天特許狄仁杰不用跪拜;武則天還曾多次告誡朝中官吏:“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指狄仁杰)。”對狄仁杰可謂優渥有加。在武則天的朝堂里,狄仁杰地位之崇高,無人可出其右。這讓狄仁杰有機會對武則天之后的繼任者作出從容安排。

武承嗣是武則天的侄子,一直渴望成為太子,而武則天則猶豫不決。狄仁杰抓住機會,以親情打動武則天。

疑問二:墓志上寫了什么?

千字墓志可以確定墓主身份

李明簡略介紹了外界頗為關注的墓志的情況,墓志蓋題“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志文為楷書,近一千字,記載了上官昭容的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墓志記載的葬地為“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出土墓志記載,該墓墓主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詩人上官婉兒,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八月。“并非所有的墓葬都會出土墓志,從該墓葬的形制、墓志判斷,可以確定墓主人的身份。”

至于墓志上的千字文到底寫了什么?耿慶剛介紹說,目前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考證,墓志文字近千個,具體內容會在細致工作并仔細確認后另行發布。但墓志是何人所擬目前無法確認。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百家講壇》“狄仁杰真相”講座主講人于賡哲對這個墓志也十分感興趣,他很期待,“想知道唐玄宗是怎么樣評價他的政治敵對上官婉兒的。”

疑問三:是否遭遇過盜墓?

應遭官方大規模有組織破壞

與墓志出土的令人驚喜相比,上官婉兒墓遭到的嚴重破壞,也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深深思索。

從高處的土堆望下去,圍在藍色隔離墻里的墓地形制整潔。耿慶剛介紹說,墓葬屬帶小龕的單室磚券墓,坐北朝南,由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組成,水平全長36.5米,深10.1米。

壁龕被發現開鑿于第三、四過洞兩側。土層考古研究發現,該處未被盜擾過,形制和出土物皆保存較好。甬道前砌筑磚封門,僅殘余二層。正是在這個甬道內發現了標注墓主人重要身份信息的墓志。這些都是完好的部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9417.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