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漢武帝全面擴張的背后:付出多少昂貴代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核心提示:元狩二年是漢朝取得重大戰果的一年,斬殺、俘獲近十萬匈奴部眾,占領了整個河西走廊,但付出的代價極其高昂,僅這一年內為此就花費了一百多億錢《史記》卷30《平準書》。

年輕的漢武帝通過獨尊儒術,確立了大一統帝國的官方意識形態。他在雄厚國力的支持下發動了一系列對匈奴的反擊戰,解除了匈奴的威脅;同時開展了全面的對外擴張,不僅恢復而且超越了秦朝的版圖,直到兩千多年后的現代,中國人仍然在享用他的遺產。

橫絕大漠的決戰

元狩二年秋天,因被漢軍殺傷、俘獲數萬人,害怕被單于責殺,匈奴的渾邪王、休屠王決定投降漢朝。漢武帝擔心他們詐降,命令霍去病率軍迎擊。休屠王反悔,被渾邪王殺掉,部下也被吞并。匈奴人見到漢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并不想投降,于是霍去病騎馬闖入匈奴軍營與渾邪王相見,并斬殺想逃跑的八千人,脅迫渾邪王所部四萬余人號稱十萬渡河降漢。漢武帝大喜,賞賜了有功將士和匈奴降眾數十億錢,并封渾邪王為漯陰侯,食邑萬戶,封其部下等四人為列侯,加封霍去病食邑一千七百戶;由于這兩部的投降,漢武帝同時減去隴西、北地、上郡(今陜西省榆林市附近)一半的戍卒,以減輕天下的徭役。

霍去病的兩次征伐與匈奴渾邪王的投降使得漢朝占領了原屬匈奴的整個河西走廊。匈奴人失去了這塊水草豐美、冬溫夏涼、適宜畜牧的土地,為此悲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漢書》卷94《匈奴傳》。后來漢武帝在河西走廊先后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它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最重要通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只有控制了河西四郡,才能從匈奴手中奪得并控制西域,漢朝的版圖借此才能一直擴張到了帕米爾高原以西;中國與中亞、西亞、歐洲間的絲綢之路才能得以開辟;河西走廊從游牧區變成了農業區,大量的中原移民居住此地,隔絕了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這兩大游牧區,改變了中原王朝不利的戰略態勢,同時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此后一千多年里,這塊土地將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元狩二年是漢朝取得重大戰果的一年,斬殺、俘獲近十萬匈奴部眾,占領了整個河西走廊,但付出的代價極其高昂,僅這一年內為此就花費了一百多億錢《史記》卷30《平準書》。雖然代價如此高昂,但斗志昂揚的漢武帝卻決定要發動對匈奴的總攻擊。匈奴騎兵機動性強,他們可以主動選擇入侵的地點,出其不意;與之相應,如果不進行主動的打擊,那漢軍只能在長達數千公里的邊境線上設置重兵,處處設防,處處挨打,非常被動,疲于奔命,而且效果很差。漢武帝選擇的是主動進攻,消滅匈奴的有生力量,從而消滅匈奴入侵的能力,只有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才有可能達成這一目標。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決定出其不意,集結幾十萬大軍與14萬匹馬橫越大漠直撲匈奴單于主力。漢軍兵分兩路,分別由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其余幾十萬步兵、后勤部隊跟隨其后。漢武帝將所有精銳全部調撥給了霍去病,而且想讓他獲得殲滅單于主力的大功。原來漢武帝想讓霍去病從定襄出兵攻擊單于,后又聽說單于在東面,于是又將他調往代郡出兵,衛青變為從定襄出兵。

這件事充分證明漢武帝是一個愛之欲狂的人,他寵愛霍去病已經到了絲毫不加掩飾的地步,不僅將年僅21歲的霍去病提拔到與他的舅舅大將軍衛青一樣的級別,而且將所有的精銳調撥給他,甚至不惜改變戰前部署,就是想讓他獲得殲滅單于主力的這一最大功勞,而絲毫也不顧忌衛青的感覺。但非常幸運的是,霍去病從17歲第一次從軍征伐匈奴起,每一次都用戰績證明了他一點也沒有辜負漢武帝對他異常出格的偏愛,這也是漢武帝寵愛他的根本原因所在,否則以漢武帝的脾氣,一定會翻臉不認人。

此時郎中令李廣請求從軍,漢武帝認為他老了,不允許,過了很久,才勉強答應,于是任命他為前將軍,與左將軍公孫賀、右將軍趙食其、后將軍平陽侯曹瓤所部均隸屬于大將軍衛青。趙信為單于謀劃:“漢兵度過大沙漠,人馬疲乏,我們就坐等收容俘虜了。”匈奴將輜重囤放在北邊后方,集結精兵在漠北以逸待勞等待漢軍。人算不如天算,衛青率軍出塞千余里,穿越大漠,正好遇見單于的主力,漢武帝刻意的安排落空。衛青見匈奴列陣以待,于是命令用武剛車(一種戰車)環繞為營,派出五千騎兵攻擊與匈奴的一萬騎兵作戰。此時太陽落山,刮起了大風,沙礫擊面,兩軍都互相看不見對方,漢軍從左、右兩翼包圍單于。單于見漢軍人馬眾多、兵強馬壯,于是傍晚他乘著騾車與數百精騎突圍向西北逃跑。

漢匈兩軍在昏暗中繼續混戰,雙方殺傷相當。當漢軍知道單于已經逃跑,隨即派遣輕騎在夜里追擊,衛青率大軍跟隨其后。天亮后,已經追擊了200余里,仍然不見單于蹤影。漢軍一路追殺抵達了趙信城(今蒙古國杭愛山南麓),獲得匈奴在此囤積的糧食,大軍逗留一天撤軍,并將剩余的糧食全部焚毀。衛青所部一共俘獲、斬首達19萬人。衛青回到大漠以南后,才遇到了迷路的前將軍李廣、右將軍趙食其。為了向皇帝匯報情況,衛青命令長史(掌管有關官署日常事務的官員)按法律所列的罪狀逐條審問李廣,李廣以自己“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而自殺,趙食其則下獄論死贖為庶人。

并非漢武帝、衛青有意想迫害李廣,相反,漢武帝對李廣還是非常信任、賞識和寬大的,他剛即位就提拔李廣任未央宮的衛尉,保衛皇宮,不可謂不信任;李廣曾因兵敗判處死罪,贖為庶人,曾飲酒后夜行到霸陵亭(今陜西省西安市東郊),霸陵尉喝醉了,呵斥李廣。李廣在馬上說:“我是前李將軍。”霸陵尉回道:“現任將軍都不能夜行,不要說前將軍了!”命令李廣睡在亭下,等天明再走。不久匈奴入侵,漢武帝重新起用李廣為右北平太守,李廣要求霸陵尉一起去參軍,而到軍前就斬殺了他,然后再上書謝罪。漢武帝寬恕了李廣,給他回復:“將軍者,國之爪牙也,應該用自己的名聲震懾四夷,用自己的威風來恐嚇鄰國。我希望將軍為國除去禍害,并放棄殘暴屠殺的行為。我難道希望看到你現在這樣免冠光腳,屈膝下拜,以額觸地向我請罪嗎?”《漢書》卷65《李廣蘇建傳》。

殘殺霸陵尉的行為說明李廣為人心胸狹隘,報復心極強,將私人恩怨置于國家大事之上;在匈奴入侵,自己承擔抵抗重任之際,竟然還殘暴、極端自私地利用抵抗侵略的機會濫殺無辜。漢武帝對此的回答可以說是有情、有理、有節,并顯示了自己寬容大度,他指出李廣身為一位肩負重任的將軍,使命是抵御外侮,而不是借機因個人恩怨而殘殺無辜。即使如此,漢武帝以后仍然任命李廣位列公卿的郎中令,地位僅在三公之下,全面負責皇宮及他本人的安全保衛,這充分表明他對李廣是絕對信任并且非常器重的;不僅如此,李廣的三個兒子李當戶、李椒、李敢均擔任過漢武帝的侍衛,李椒被提拔為代郡太守,李敢更是擔任郎中令。李廣的長子李當戶性格也類似于他的父親,非常剛直、忠勇。備受漢武帝寵愛的佞幸韓嫣與漢武帝調笑,侍立在旁的李當戶一廂情愿地認為韓嫣過分放肆,竟然當場將他打得抱頭鼠竄,結果李當戶非但沒有遭處罰,反而因此深得漢武帝賞識,可惜因他早死而未來得及被重用。后來李當戶的遺腹子李陵也擔任了漢武帝的侍衛,可以說李廣一家祖孫三代都深受漢武帝的賞識、信任。

漢武帝為人慷慨大方,甚至大方得有點過分,賞賜有功將士從不吝惜,衛青收復河南地,他一次就封衛青部下十人為侯,如果李廣有功,他又怎么會不封呢?李廣曾宣稱名聲遠不及自己的堂弟李蔡也能以軍功封侯,另外諸部校尉以下,他們的地位不高,才能均不及中人,當然更不及自己,卻也有數十人能以軍功封侯。這些事實雖然讓李廣很不服氣,但這恰好證明漢武帝的封侯只憑軍功,而不以名聲、地位。在衛青出兵前,因為李廣的年齡太大,并且他在與匈奴作戰中的運氣太差,戰績不佳,漢武帝擔心因為他的不勝任會影響此次決戰,于是暗中命令衛青不讓李廣當前鋒對付匈奴單于的主力;另外,衛青也想讓自己的老部下,新失去侯位的公孫敖面對匈奴主力立功,所以也想將李廣調離,但主要還是服從漢武帝的命令,從而導致了李廣迷路不能按期到達的悲劇。

漢武帝是一位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生死予奪、殺伐決斷、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人,更何況漢武帝的愛恨轉換很快,最后兩次出征后,衛青都沒有被加封,年輕的霍去病后來居上,這些都是明顯的信號,表明漢武帝對衛青的寵愛已經急劇衰減。從這個意義上講,霍去病的早逝未必是件壞事,在以后多年漢匈之間并無大規模的戰事,他失去了用武之地,一旦漢武帝對他的寵愛衰減,以他的桀驁不馴,下場會很危險。

元光、元狩年間,漢朝對匈奴的戰爭波瀾壯闊,場景極為宏大,戰場從東到西直線距離超過了二千公里,南北直線距離則超過了一千公里。匈奴全部是騎兵,機動性強,很難捕捉,戰斗力強勁,而漢朝的舊時名將如韓安國、李廣、程不識等人均無法適應這種大規模、高強度的機動作戰,漢武帝發現了在自己身邊這兩位出身卑賤的年輕人具有軍事才能,便讓他們有機會在實際的戰爭中鍛煉,證明了自身的能力,然后再破格提拔,讓他們超越了所有將領,授予他們北伐匈奴的最高指揮權;衛青、霍去病也用其超人的指揮能力、驚人的戰功證明了自己是最優秀的軍事家。

漢武帝識人、用人的能力之強,魄力之大,都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領導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恐怕就是知人善任,就憑這一點,漢武帝就不愧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9986.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