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邦節在肉孜節后的70天,如果從封齋開始算起,則是整整100天。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做“爾德?古爾邦”節。爾德,節日的意思。古爾邦,亦稱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之意。故又稱之為“宰牲節”。在新疆的維吾爾族及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與肉孜節相比,古爾邦節顯得更加熱烈隆重。
古爾邦節來源于古代阿拉伯宗教傳說,北部阿拉伯人的始祖伊布拉欣直到年老,收下哈加爾為妻,才有了兒子易司馬義。年老得子,伊布拉欣自然分外高興,但他的結發妻子薩拉不容哈加爾母子,伊布拉欣只好忍痛將哈加爾母子送到沙漠的克爾白附近的帳篷生活,在沙漠中哈加爾的水喝完了,便到薩法山、馬爾瓦特山找水,口干舌燥,一無所獲。但回到帳篷竟發現易司馬義用小手在沙漠中扒出一個小坑,有泉水溢出,這便是有名的滲滲泉。從此吸引了許多人到此定居。易司馬義成為人們最喜歡的孩子。時光荏苒,易司馬義長成了英俊的青年。
伊布拉欣更加痛愛自己的兒子,每年來此一次,看望妻小,朝拜真主。一天夜里,伊布拉欣在夢中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真主命令將你兒子易司馬義殺掉獻祭。”他從夢中驚醒,說:“真主啊,如果您命令我殺死我的兒子,我遵命!贝撕,他又睡了,夢中再次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真主命令你將兒子易司馬義殺掉獻祭”。伊布拉欣又驚醒,連忙跑下禮拜,說道:“主啊,如果你命令我殺死我的兒子,我遵命。”
此后,他又睡了,夢中又聽到了剛才的話。他醒后自言自語,現在,我必須遵命了。他來到帳篷,讓易司馬義跟他走,在山頂之上,他對兒子講了夢中之事,易司馬義說:“父親,您就奉命行事吧!您將發現我能夠忍受下來,為了真主的旨意!
伊布拉欣不忍心讓兒子看見刀,將他雙手捆綁,推到一塊石頭上,伊布拉欣拔出利刃,硬著心腸說:“主啊,我就這樣執行您的旨意了!迸e起刀來,還沒落到兒子的脖子上,突然聽到一個聲音,“伊布拉欣,現已表明,你是忠實于信仰的人!敝灰娨粋天使捧著一只肥大的綿羊來到他跟前,說:“殺掉這只綿羊代替易司馬義獻祭吧!币敛祭澜忾_兒子手上的繩子,將綿羊殺了。于是每年回歷12月10日成為古爾邦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36068.html
相關閱讀: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