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覺彝族以酒為貴,酒是迎賓待客、過節、婚禮、喪葬、探親訪友、畢摩祭祀等活動等必備禮物,同時配于豐盛的肉食,以此熱情待客。用于每一場合的酒均各有專名。昭覺彝族傳統在迎賓待客的場合上,如果沒有好酒招待,認為主人是沒有禮貌的,過去實在找不著酒的時候主客雙方都會說:“無酒如隔山,無肉隔菜板”意思是說,親朋好友相聚時,酒比肉更為重要。彝族俗語:“臘肉無味,加鹽給客人吃;蕎酒不香,加蜜給客人喝”。到過昭覺的人都能體會到,昭覺彝族是極其好客的。當客人一進門,主人就讓客人坐在火塘旁上位,端出香噴噴的酒來,請你先喝幾口后,主人家才與客人共飲。
彝族贊美酒席是這樣說的“酒壇置放如紅巖,敬酒穿梭如蜜蜂!薄盎ū聩o鳴,黑杯似鴉叫,白杯如蝶舞”。
在高規格待客儀式上,一般是殺牛、羊、豬、雞與飲酒文化融為一體,其中有獻“哲布”(群碗酒)儀式,此儀式為特殊禮節。主人家專派一名敬酒者,先將八碗白酒、一碗泡水酒和一碗水端放于上鋪一塊白布的漆器“哲體”(木盤)上,如主人是彝族曲涅系,敬酒者手捧“哲體”按順時針方向旋轉至上位貴賓面前,如主人是古候系則反時針方向旋轉至上,貴賓享用“哲布”者接到“哲布”后,把“哲體”輕輕地放于地上享用。按照彝族享用“哲布”(群碗酒)的規矩,先選用“哲體”上的一碗水漱口后,將“哲體”上的“哲布”一一喝盡。如一人喝不完,則可傳遞給周圍同伙客人喝,若一人能喝完就稱海量、敬佩。
在此儀式上,主人及客人圍觀者眾多,若不按傳統規矩喝群碗酒者可恥,見者會譏笑貴賓的。貴賓按規矩喝“哲布”后,按理這種特意款待,客人要向主人家贈賜禮物的,贈賜的禮物(銀錠或現金)應放于“哲體”的白布上傳遞給敬“哲布”者,主人家收下貴賓贈賜禮物結束。
昭覺彝族為了表示真摯之情,在沒做好飯菜時就獻上美酒,然后才大做酒菜。彝族的酒菜是十分講究的,往往根據貴賓的情況準備不同的佳肴,一般客人殺雞招待,并請長者看雞舌,看看客人前程如何。比較重要的客人要打羊殺豬。最尊敬的客人來了,必須殺牛招待。無論殺何種牲畜、家禽,在宰殺之前,都把要宰殺的對象送到客人面前過目,表明“請客人們慢慢喝酒吧,好酒好菜還在后頭呢!”至此,主人和客人互相傾訴客套之言,互相敬酒問候,自由散打起來。這里充滿著主、客雙方以酒表達真摯之情,有豪語狀言的,也有輕言細語的,從中使你感受到昭覺彝族酒文化的魅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38133.html
相關閱讀: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