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子虔,歷北齊、北周入隋,在隋朝時曾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在他的一生中,曾在洛陽、長安等地的寺院畫過許多壁畫。從這些壁畫分布的地區來看,他的足跡幾乎遍及大江南北。他多才多藝,對各種畫類幾乎無所不能。他畫人物,畫立馬,畫山川,都形象生動、逼真,呼之欲出。特別是他描繪貴族游春情景的《游春圖》,是我國現在保存下來最古老的卷軸山水畫之一,對后世山水畫的發展影響很大。對于展子虔的作品,歷代就有所評。唐人張彥遠把他的畫列在“中品下”。他“所畫臺閣,雖一時如董展,不得已窺其妙。寫江山遠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痹谥袊L畫史上占據著重要位置。東晉、南朝的名家頤(愷之)、陸(探微)、鄭(鄭法士)、展(子虔)并列為四大家。元人湯?贊譽他為“唐畫之祖”。他在中國繪畫史上,是承前啟后的一代宗師。
展子虔的繪畫題材廣泛,手法多變。他不僅善畫人物、車馬、山水、臺閣,而且大都臻于精妙。在著色技巧上,他用青綠設色。他的畫法為唐代繪畫名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所宗法。他所畫之馬,神采飛揚,十分有神。他所畫“立馬而有走勢,其為臥馬則有騰驤起躍勢,若不可掩復也!闭棺域軌蜃プ●R的瞬間神態,表現出整個綽約風姿,達到以形傳神,以神帶形,形神兼備,維妙維肖的藝術境界。
善畫佛道、人物、車馬、樓閣、山水、殿閣、翎毛、歷史故事等,尤以畫山水聞名。他的山水畫被稱為“遠近山川,咫尺千里”,F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該畫用青綠重著色法畫貴族春游的情景,用筆細勁有力,設色濃麗鮮明。圖中的山水“空勾無皴”,但遠山上以花青作苔點,已開點苔的先聲。人馬體小若豆,但刻劃一絲不茍。此畫已脫離了為山水為人物畫背景的地位,獨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獨立山水畫的面貌。雖然與發現的隋代壁畫中的山水相比顯得成熟一些,但與記載并不相悖。歷來史家皆根據隔水上的宋徽宗題簽認定此畫為展氏手筆,今人則根據建筑等細節對此畫的年代和作者提出質疑,認為此畫的底本在中晚唐以后,為五代摹本,但并未獲得公認。
他畫人物描法工細,以色暈染面部,神采意態俱是;畫馬各盡其妙,將馬站立走臥騰躍奔飛之姿描摹得栩栩如生;畫山水則有咫尺千里之勢,充分表現出自然中深遠的空間感。展子虔“天生縱任,亡所祖述”,而自能開一代風氣。他與當時另一畫家董伯仁齊名,人稱“董展”。他的山水畫風直接影響到唐代李思訓父子的金碧山水創作,被后世譽為唐畫之祖。--《中國畫鑒賞》
隋唐時,山水畫已逐漸發展成為繪畫中獨立、成熟的一支。然而,可以引以為證的畫作,恐怕只有隋代山水畫家展子虔的《游春圖》了。在存世的山水卷軸畫中,《游春圖》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非常完整的一幅。
《游春圖》于尺幅之內描繪了壯麗的山川和流連其中、樂而忘返的游客。圖中展現了水天相接的廣闊空間。青山疊翠,湖水融融,士人或策馬山徑或駐足湖邊,仕女泛舟水上,熏風和煦,微波粼粼,桃杏綻開,綠草如茵,美不勝收。
這幅畫作,山水重著青綠色,山腳用泥金,山上小樹直接以赭石寫干,樹葉以水沈靛橫點,大樹多勾勒而成,松樹不細寫松針,直以苦綠沈點,人物用粉點成后,加重色于其上,分出衣褶。畫法雖顯草率,且只用“勾”法而沒有“斫”、“皴”等畫法,但青綠山水之體已初成,故后人多認為展子虔的繪畫開唐代李思訓、李昭道“金碧山水”一派。
展子虔的畫被后世視為“唐畫之祖”是有根據的,與六朝山水畫那種不合乎視覺自然比例的畫法相比,《游春圖》的處理顯得勻稱多了。盡管他的畫面貌古拙,樹枝缺少縱橫抑揚、穿插多姿的變化,樹葉也不及后人那樣形狀多樣,云也勾得過于整齊???從技法上看,還處在山水畫的濫觴期,但由于運筆比較成熟,所以他的畫仍顯得輕重有致,未用“皴”法卻能畫出山石樹木的質感。《游春圖》構圖壯闊沉靜,設色古艷,富有典麗的裝飾意味,體現出承上啟下的風格,也標志著山水畫即將進入成熟期。
《游春圖》作者展子虔屬隋代畫家,歷仕北齊、北周,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帳內都督。他除了工畫山水、樓閣、車馬外,兼擅人物、道釋。他畫馬出神入化,立馬有走勢,臥馬腹有騰驤起躍之感,畫人則描法甚細,用色暈開面部,神采如生,與同時代著名畫家董伯仁齊名。
從后世著錄中可以看出展子虔畫作的題材十分廣泛,從《法華經變相》、《北極巡海圖》、《維摩詰像》、《長安車馬人物圖》、《弋獵圖》、《按鷹圖》、《人騎圖》、《人馬圖》、《石勒問道圖》、《北齊后主幸晉陽宮圖》、《八國王分舍利》、《授塔天王圖》、《摘瓜圖》等畫名中可見一斑。展子虔曾在長安的定水寺、靈寶寺、崇圣寺,洛陽的天女寺、云花寺、龍興寺,以及江都(揚州)的寺院畫過不少壁畫,是個多產的畫家。后世將他與東晉南朝的另三位名家并列,稱為“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展(子虔)”。
畫山水,展子虔,游春圖,春光艷;
山青青,水藍藍,近尺尺,千里遠。
通幽徑,峰回轉,小橋旁,綠樹掩;
婦人立,竹籬前,江南春,美無限。
《宣和畫譜》對展子虔的評語是“咫尺有千里趣”。畫卷首段,近處露出倚山俯水的一條斜徑,路隨山轉,直到婦人立于竹籬門前,才顯得寬展。由此向上,山隈岸側,樹木掩映,通過小橋,又是平坡,布篷游艇,容于其中。下端一角,便是坡陀花樹,圍繞山莊。明代鑒賞家詹景鳳曾仔細看過這幅畫卷,他認為:“其山著重青綠,山腳則用金泥,山上小林木以赭石寫干,以沉靛橫點葉。大樹則多鉤勒,松不細寫松針,直以苦綠沉點。松身界兩筆,直以赭石填染而不能松麟。人物直用粉點成后,加重色干上分衣折,船屋亦然。此殆開青綠山水之源,似精而筆實草草!蔽覀儚奶拼慕鸨躺剿芍棺域漠嫹ㄊ菫檫M一發展奠定了基礎。及至南宋的趙怕駒、趙伯?,勾皴設色,畫法大備,青綠山水便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他所畫寺廟壁畫,雖系應酬之作,但也很出名。例如,江都東安寺(后改為常樂寺)壁畫(與張儒童合作)、長安靈寶寺(與鄭法士合作)壁畫、長安光明奪(與田僧亮、鄭法士、楊契丹合作)壁畫、洛陽天女寺和洛陽云花寺壁畫,以及長安定水寺殿內東壁及前面門上所畫三圓光,“皆突生壁”,“窗間菩薩亦妙”,長安崇圣寺東殿壁畫和長安海覺寺雙林塔西面壁畫,在唐代就很著名。他在龍興寺畫的《八國五分舍利》,就是一幅構圖宏偉,情節豐富,人物眾多的大型壁畫,展示了當時的時代風貌,畫得生動傳神,貼切生活。
展子虔的山水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獨樹一幟。他所畫人物和車馬,對后世影響也很大。展子虔當時為許多寺院創作的以宗教內容為題材的壁畫,直到宋代,河中(今山西永濟)的古廟中還保存著他的作品《鬼拔河圖》,贏得了不少詩人的吟詠和贊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48402.html
相關閱讀: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