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是怎樣幫助隋煬帝楊廣奪得帝位的?
楊素躋身歷史舞臺,最初憑的是武人身份立下的軍功。
作為大將,他的統兵作戰方法十分獨特殘忍,每次大戰前都要在軍中借故找一些犯錯的士兵在陣前斬首,多者百余人,少者也不下十幾個。還未開打,己方先流血盈前,人頭齊刷刷落地,楊素卻眉頭都不皺一下,照樣談笑自若,而他這樣做的目的竟然是為了鼓舞士氣。
兩軍對陣,他從不指揮整軍壓上,而是先派一二百人上去廝殺,不能取勝而敗下陣來者,無論剩下多少人,立刻全部斬首于陣前。繼而再派幾百人上去廝殺,不能取勝的再全部斬首,直到取勝為止。
這種極為罕見的戰法,歷代兵法中唯有《尉繚子兵法》提過,但將之用于實戰的,僅楊素一人。這種戰法歷代以來雖一直為人所抨擊,然而卻令楊素歷經百戰,罕有一敗,因為只有抱定必死的決心,才能激發內心的戰斗意志。
這種冷酷的戰法得到大唐名將李靖一定程度的認可,他在自己的兵法《李衛公兵法》中曾如是道:“古之名將,十卒而殺其三者,威振于敵國;殺其一者,令行于三軍!碑斎焕罹赣袥]有將這種戰法引入自己的實戰中不得而知,但李靖在大唐一朝往往憑少數人馬即能取得巨大勝利卻是不爭的事實。
憑著這種殘忍的戰法,楊素統兵戰無不勝,甚至在跟突厥這種天生的騎兵作戰時都豪氣沖天,打得突厥達頭可汗的十萬鐵騎號哭而去。
憑借戰功的不斷累積,楊素很快升到尚書右仆射(相當于右丞相)的位置,與隋朝第一名臣高?共掌朝政,成為朝臣中的二號人物。然而,盡管打仗厲害,但治國理民遠非其長,政務方面遠遠不如高?。從這個時候開始,為了謀求更高、更榮盛的地位,楊素努力鉆營,大耍奸計,由“功臣莫居其右”的一時人杰,來了個華麗轉身,向“致國于傾危”之一代奸雄轉變。
翻開《隋書》,有個現象令人不得不關注,那就是在列傳中排名靠前的十幾號人,幾乎沒有一個落得善終,究其原因,乃是因為隋文帝雖有雄才大略,卻一向刻薄猜忌,加上大隋江山本是從北周的孤兒寡母手中奪來的,名不正言不順,故此隋文帝向來對群臣防范很深,晚年猜忌尤重,一干重臣,先后以各種小毛病或斬或黜,最后連視若親子的“真宰相”高?也無法避免。功臣之中,唯獨楊素沒有遭到厄運,而且一路高升,成為頭號權臣,其個中原因,不得不察。
史載,楊素當政后,朝臣中稍有不肯附和者,馬上就會遭到楊素的暗中陷害或排擠。很多同僚之所以下馬,背后總能看到楊素施展黑手在運作,更有一些人,因為十幾年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得罪過楊素,也被當權后的楊素找到機會公報私仇、打壓報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48409.html
相關閱讀: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