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前45—23),字巨君,新皇朝的建立者,在位十五年(9—23)。
王莽的祖先,原為戰國時期齊田氏,因漢初失國,齊人謂之“王家”,因以為氏。文景時,王氏處于東平陵,武帝時徙至魏郡元城委粟里。王莽的祖父王禁,少時學法律于長安,為廷尉史,自此以長安為家。王禁生四女八男,其中,次女政君,為元帝之后(稱元后),生子成帝。成帝時,元后諸兄弟多任官封侯,只有王曼早卒未及封侯。王莽乃王曼之子,元后之侄。他的堂兄弟因是將軍列侯之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而他因父早死未侯,“獨孤貧,因折節為恭儉”。少時受儒家教育,“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侍奉母親及寡嫂,撫養孤兄子,都很周到。又結交英俊,侍奉父輩,符合禮儀。陽朔(公元前24—前21年)年間,王鳳患病,王莽侍候甚恭。王鳳臨終時,推薦王莽任黃門郎,王莽于是走上了仕途。
過了幾年,王商及一些名士稱譽王莽,成帝便于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王莽為新都侯。在此前后,王莽又被連續提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他這時“宿衛謹敕”,“節操愈謙”。常以車馬衣裘“振施賓客”,交結名士與公卿甚眾。所以公卿推薦,游士談說,“虛譽日隆,傾其諸父矣”。
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三十八歲時升任大司馬。這時,王莽“欲令名譽過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請一些賢良為掾史,所得賞賜分給下屬,而自己非常儉約,其妻“衣不曳地,布蔽膝”,猶如僮仆。王莽為大司馬一年,成帝去世,哀帝即位(公元前7年),外戚丁、傅用事,王莽乃退位,避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杜門自守。
哀帝于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去世,九歲的平帝即位,元后臨朝稱制,以王莽為大司馬。王莽自元壽二年再為大司馬至于身亡,掌握政權達二十四年之久。
王莽輔政頭六七年(公元前1—公元6年),一意攫取大權。他輸政伊始,立即翦除了丁、傅勢力,“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說者,莽皆傅致其罪”,從而除之。同時,拉攏名儒孔光及其婿甄邯,為其所用。他怕其叔紅陽侯王立在元后面前搬弄是非,就讓孔光上奏王立“舊惡”,從而遣放王立回到封國。因王莽頗有脅持上下的手腕,于是“阿順者拔擢,忤恨者誅滅”。王舜、王邑為腹心,甄豐、甄邯主擊斷,平晏領機事,劉歆典文章,孫建為爪牙。還有甄尋、劉?、崔發、陳崇等爪牙也得到信用。
王莽的權欲只要有所暗示,黨羽便承其旨意而行動。起初,王莽諷益州令塞外蠻夷獻白雉,群臣便盛陳“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載同符”,要求賜予王莽安漢公的稱號。于是拜王莽為太傅,號安漢公。王莽想要元后交出政權,諷公卿奏言“太后不宜親省小事”,又使元后下詔說:“自今以來,惟封爵乃以聞。他事,安漢公、四輔平決!庇谑峭趺幚硪磺写笫,“致密恩意,厚加贈送,其不合指,顯奏免之,權與人主侔矣!
王莽曾自愿出錢百萬,獻田三十頃,付大司農助給貧民。他這種獻田及讓財的行為不止一次,因而贏得了美譽,吃小虧占了大便宜。于是公卿“慕效”之。每有水旱之災,王莽便素食。
王莽想以女配帝為皇后,“以固其權”。上書建議選美女入宮。于是有司報上眾女之名,其中多有王氏之女。王莽擔心眾女與己女爭,就說:“身無德,子材下,不宜與眾女并采。”元后乃下詔勿采王氏女。而黨羽領會其意,建議說:“愿得公(指王莽)女為天下母!庇谑沁x了王莽之女。不久,王莽之女做了皇后。
陳崇勾結文人張竦寫了一份歌頌王莽功德可比周公的奏章,建議“宜恢公國,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公卿方議此事,適值呂寬事起。起初,王莽通過元后,將帝母衛姬及帝舅衛寶、衛玄等排擠出京師。其子王宇深怕平帝長大后怨恨,與衛寶通書,教他設法還京。王莽不同意。王宇與妻兄呂寬等人私下商議,用迷信的手段想令朝廷歸政衛氏。但呂寬夜間在王莽門第上灑血時被發覺逮捕,在獄中自殺。王莽奏請殺了兒子王字,字妻因懷孕待產后才殺。王莽因此誅滅衛氏,窮治呂寬之獄,連引郡國豪杰素非議己者,還株連敬武公主(元帝之妹)、梁王立、紅陽侯立、平阿侯仁,逼其自殺。“死者以百數”。王莽還為此寫書,宣揚治子之罪乃公而忘私,以戒子孫;其爪牙還奏請以此書發行全國,令學官以教授,使官吏能了解此書旨意。
呂寬案件結束后,王舜又重提陳崇之建議。爪牙們煽動“民上書者八千余人”,都要求照陳崇建議辦。于是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月,拜王莽為宰衡,位上公。王莽還刻了“宰衡太傅大司馬印”,高踞于公卿之上,出入威儀與眾不同。
這時,王莽奏起明堂、辟雍、靈臺,為學者筑舍萬區,作市、常滿倉,制度甚盛。立《樂經》,益博士員,經各五人。征召經學人材,及懂得逸《禮》、古《書》、《毛詩》、《周官》、《爾雅》、天文、圖讖、鐘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之人!熬W羅天下異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數,皆令記說廷中,將令正乖謬,一異說云!
群臣奏請加賞王莽。元后同意,詔議九錫之法。元始五年(公元5年),官民因王莽不受新野田之賜,“而上書者前后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見者皆叩頭言”,要求加賞王莽。王莽上書說,自己德薄位尊,力少任大,?植荒芊Q職,現在天下“治平”,乃元后之德,同列之功,非自己之能,拒絕加賞。但他還是受了九錫,權勢大異于群臣。
王莽曾于元始四年派遣陳崇等八人分行天下,“觀覽風俗”。元始五年秋,陳崇等八人還朝報告,說天下風俗“齊同”,還“詐為郡國造歌謠,頌功德,凡三萬言”。王莽“奏定著令”。他又奏“市無二價,宮無獄訟,邑無盜賊,野無饑民,道不拾遺”,夸飾太平。
同時,王莽為了夸張功德,派遣中郎將平憲多待金幣誘塞外羌,使獻地,愿內屬。平憲順其意奏說,羌豪良愿等種一萬二千人“愿為內臣”。王莽趁此上奏元后:“太后秉統數年,恩澤洋溢,和氣四塞,絕域殊俗,靡不慕義。越裳氏重譯獻白雉,黃支自三萬里貢生犀,東夷王度大海奉國珍,匈奴單于順制作、去二名,今西域良愿等復舉地為臣妾,昔唐堯橫被四表,亦無以加之。”大大吹噓一番,并奏請設西?ぁR越浟x正十二州名分界。又增法五十條,犯者徙之西?ぁa阏咭郧f數,于是“民始怨矣”。
樂陵侯劉慶上書說,現在皇帝年幼,應當讓王莽“行天子事,如周公”。群臣都說應該如此。這時平帝病了,王莽作策,愿以身代,藏策于金?,置于前殿。這是詐依周公為武王請命而作金?的故事。不久,乎帝夭亡、要選繼位者。這時元帝世絕,王莽惡宣帝曾孫數十人都已長大,不便于擺弄,便在玄孫中選了個最小的子嬰,年僅二歲,“托以為卜相最吉”,實際上是便于控制。
這時有人奏說武功長孟通浚井得到一塊白石,上圓下方,有丹書著石,文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睆拇搜莩隽朔聂[劇。
王莽讓公卿向元后報告,元后說:“此誣罔天下,不可施行!”王舜從中斡旋,向元后解釋說,這事阻擋不了,王莽不敢有其他想法,“但欲稱攝以重其權,填服天下耳”。元后無可奈何,只好應許,詔令王莽“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于是群臣奏請王莽攝政“皆如天子之制”,并于次年改元“居攝”。不久,王莽便以子嬰為皇太子,號曰“孺子”。
居攝元年(公元6年)四月,安眾侯劉崇鼓動劉氏宗室起而反對王莽,從者百余人,進攻宛城,不得入而敗。天下反莽自此始。劉崇的族父劉嘉詣闕請罪,獲赦,乃奏頌王莽功德,罵劉崇為亂,而肯定王莽對劉崇鎮壓。王莽大為高興,封劉嘉為帥禮侯。這時群臣又說,劉崇謀逆是因為王莽“權輕”,應提高王莽的權位才能鎮服全國。于是元后命令王莽進見她時自稱“假皇帝”。
居攝二年(公元7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義,討伐王莽,響應者眾,達十余萬人,指向長安。王莽恐懼吃不下飯,晝夜抱著孺子嬰禱告,仿效《大誥》寫了一份策書,說明現在攝位將來當返政于子嬰之意。同時派遣王邑等將前去鎮壓翟義,數月告捷。王莽大喜,居攝三年(公元8年)置酒未央宮白虎殿,勞賜將帥,大行封賞,當受爵邑者爵五等、地四等。于是“封者高為侯、伯,次為子、男”,賜爵關內侯者凡數百人。王莽鎮壓翟義后,自以為威德日盛,獲得天人之助,“遂謀即真之事矣”。這年王莽母死,王莽“意不在哀”,而想的是服制規格高低。劉歆與博士諸儒阿意,說王莽服母喪應當“如天子吊諸侯服,以應圣制”。
這年廣饒侯劉京等人奏符命,偽造“攝皇帝當即真”等把戲,說是天意所歸。于是王莽對元后說:我向您報告時,自稱“假皇帝”;而我號今天下,天下向我言事,就不必言“攝”了。十一月,改居攝三年為初始元年,以應天命。這時官民都知道王莽奉符命的旨意,爪牙們開始認真議論和建議,王莽“即真”提到日程上來了。
哀章是個素無行而好為大言的學子,他猜準了王莽心思,做了個銅匱及兩張封書題簽,一張題簽上寫著“天帝行璽金匱圖”,一張題簽上寫著“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書中說王莽為真天子,元后照天意行事。還在書中把自己姓名擺在輔佐之列。他在黃昏時身穿黃衣把銅匱送到高廟。王莽聞知,立即到高廟拜受金匱神嬗。于是王莽登上真天子之位,定國號曰“新”,改元始建國。接著,策命孺子嬰為安定公。讀策畢,王莽親執孺子嬰手,流涕?欷說:“昔周公攝位,終得復子明辟,今予獨迫皇天盛命,不得如意!”孺子嬰下殿后,隨即被幽禁起來。王莽按照金匱書名封拜輔臣,制造金匱的哀章被封為國將、美新公。同時,策命百官之職責,如典誥之文。
歷史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62218.html
相關閱讀: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