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社會與國家:漢唐史研究的新視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漢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近幾年來,社會與國家關系的理論視野受到學界的普遍關注,雖然這種概括自西方近代歷史的理論能否有效解釋中國歷史仍需檢驗,但它畢竟提供了一種新的觀察角度。10月22日至24日,在華東師范大學召開了《社會與國家關系視野下的漢唐歷史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就社會與國家理論在中國古代史領域,特別是在漢唐史研究中的應用展開了深入探討,并展現了一批在社會國家關系視野下研究漢唐史的成果。會議由華師大歷史系主辦,日本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協辦。世界著名漢學家谷川道雄率領11位日本學者與會,國內學者與會者有六朝隋唐史知名專家朱雷、張國剛、郝春文、牟發松等40余位。

23日上午,大會在新落成的華師大理科大樓開幕,華師大副校長羅國振致歡迎辭。適逢谷川道雄的代表作《隋唐帝國形成史論》中譯本在滬出版,會議特地舉行了此書的首發式。

在社會與國家關系視野下,53篇會議論文圍繞會議主題,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漢唐歷史變遷的研究。谷川道雄的《試從社會與國家的關系看漢唐之間的歷史變遷》與牟發松先生的《漢唐歷史變遷中社會的國家化試析》,從總體上探討了漢唐歷史變遷中社會與國家的不同作用及其關聯。谷川認為,所謂社會的國家化,是指國家統合、主導社會力量乃至全面干預社會生活的過程。他認為秦皇漢武時期,社會的高度國家化是統治者力圖達成的目標,六朝時期以門閥政治為代表的國家社會化傾向,在中國歷史上獨具特色,但這一傾向仍以隋唐時代社會的國家化為歸宿。

在具體的研究上,郝春文《從沖突到兼容——中國中古時期傳統社邑與佛教的關系》深入地方社會內部看外來佛教如何利用傳統末端社會組織社邑的活動來影響民眾日常觀念。侯旭東《朝廷、州縣與村里: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立足于北朝村民的立場觀察他們所面對的二級國家(朝廷、州縣)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張國剛《國家與社會:漢唐“家法”觀念的演變》強調國家對社會的干預,他論述了國家意識向士大夫日常生活的滲透過程。楊華《戰國秦漢時期的里社與私社》與佐川英治《北齊標異鄉義慈慧石柱所見的鄉義與國家的關系》等文則更突出社會的主動性與自立性。楊華描述了民間社會不斷突破國家里社組織,自發結合形成“私社”的歷史現象。佐川英治指出在北魏雖然力圖打破民眾地方性連帶,然而一旦國家控制減弱,民眾便借佛教思想興起恢復連帶關系的運動。

不少會議論文在方法與資料上都讓人耳目一新。陳力《西漢時期咸陽塬地區地方社會的空間像———據文物地圖資料和衛星照片的統計和分析》將衛星航拍手段引進歷史研究領域,他根據遺址分布觀察聚落的歷史演變。孫繼民《唐大中四年申岸撰墓志文考釋》則首次公布了一通唐代墓志,并以墓志印證唐代史實。還有些論文對傳統問題進行了再研究,得出新認識。王素《關于隋及唐初三省制的“南朝化”問題——以三省首長的職權和地位為中心》的報告闡釋了國家機構的沿革變化,他認為隋唐三省制對南朝梁陳制度繼承,補證了陳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淵源說。中村圭爾《東晉時期揚州的流民問題及其歷史意義》重新研究東晉的流民政策,認為東晉政府對流寓到不同地區的流民有不同的政策,即讓三吳地區的流民當地化,以強化王朝的經濟基礎;讓揚州流民保持僑州組織,以保留軍事力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90012.html

相關閱讀: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