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美蘇解密:中越兩國反目成仇刀兵相見的原因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核心提示:令上海官方吃驚的是,北越人策劃在尼克松訪問上海的時候,在沿街的窗口打出抗議的橫幅。此事被中國方面及時發覺,預先做足了防備措施。在尼克松到訪上海期間,北越人受到所在單位和部門的“熱情款待”,又是帶他們到景點去參觀和游玩,又是領他們去高級飯店美餐,哄得開開心心,總算避過風頭。雙方都嘴上不說,但心知肚明。這可能是中越民間感情上最早的芥蒂。

中越美蘇四國的越戰檔案披露,當年中越秘密商定,若美地面部隊越過十七度線,中國將出動陸軍迎戰。美國獲知后不敢將戰事升級。越南腳踏中蘇兩船取利,埋下中越反目禍根。

從六十年代一直延續到七十年代中期的越南戰爭,主戰場在越南本土,卻將老撾、柬埔寨等印度支那國家都卷了進去,而中、美、蘇這三個大國也都在這場戰爭中恩怨交纏,敵我友互相分化組合。更有甚者,中越原是“同志加兄弟”的盟友,後來也一度變為兵戎相見的仇人。越戰使越南南北方軍民喪生約二百萬人,上百萬人投奔怒海,流亡他鄉;美國軍隊死亡五萬八千人、受傷三十馀萬人。

越戰結束后,有關秘密檔案相繼揭開,世人對這一歷史悲劇漸漸有了新認識。六十年代中期,美國政府派遣大軍赴越南參戰,以為不這樣做,就不能擋住“赤潮”,整個中南半島,甚至整個亞洲,都會成為共產黨的天下。然而, 當時的美國總統沒想到,這場戰爭以南北越統一告終後,亞洲不但沒有“全面赤化”,反而出現了北京出動數十萬軍隊教訓越南的戲劇性變化。中越這一仗標志著冷戰思維破產,新世紀國際政治告別了兩大陣營平分秋色的局面。

中越兩個亞洲共產大國為甚麼會從“同志加兄弟”變成兄弟反目、兵戎相見呢?這場戰爭到底誰是真正的勝利者?近年陸續解密的東西方有關檔案,提供了解讀的關鍵 。

蘇聯秘密檔案曲線曝光

這些逐漸披露的資料有許多是從蘇聯解密檔案中輾轉取得的,其中數據不少屬越南國防部和中國有關部門的高級機密資料,它們掩藏在鐵幕之后、塵封已久。原來,當年越南政府周旋於中蘇爭拗之間,一方面,不滿中方阻礙其與蘇聯交往,但也不愿得罪中國,失去中國方面的軍援 ;另一方面,又日益親近蘇聯,每與中共領導人會談,會后常將有關情況通報蘇聯。另有一些絕密資料,來自美國的解密檔案。至於美方如何得到這些情報,至今仍是個謎。內中是否諜影幢幢不得而知。

不少資料是首次公之於眾的。例如資料披露,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國總理周恩來率外長陳毅元帥、副總參謀長楊成武上將等人赴河內,與越南主席胡志明、總理范文同 、越共總書記黎筍及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凱山、愛國戰線主席蘇發努馮等舉行秘密會議。當時三方商定,如美軍只是介入南越地面戰斗,派機轟炸北越,中國也只派出防空部隊赴越;一旦美軍越過北緯十七度線,中國將派出地面部隊赴越參戰。一九六五年四月,越方正式要求中方派遣支援部隊。一九六五年六月九日,第一批中國志愿部隊開入越南。從此起至七零年七月,與越軍并肩作戰,浴血戰場。

其后,這一機密,由中方通過英國間接轉給美國,目的是通知美國:這是底線,不能打破。

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者曲愛國認為,中國的介入使美國政府謹慎地決定,不讓地面部隊越過北緯十七度線,避免了中美兩國軍隊在地面正面沖突,否則,這場戰爭可能成為另一場朝鮮戰爭。

中國援越軍人陣亡逾千

來自中國大陸的資料則首次披露了中國援越部隊傷亡情況:一千一百人陣亡,四千二百馀人負傷。同時還詳細披露了中國軍隊的戰績:中國防空部隊在越南對空作戰共 二千一百五十三次,擊落敵機一千七百零七架,擊傷一千六百零八架;鐵道部隊則在越南新建鐵路一百一十七公里,改建鐵路三百六十三公里;同時入越的還有通信工程大 隊、后勤部隊、筑路部隊、掃雷工作隊、民兵等。中國給越南的物資援助,總額達二百億美元。

六十年代開始的這場越戰,其實可以追溯到更早期的印度支那抗法戰爭;中越的結盟起於中國支持越共抗擊法軍、取得奠邊府戰役的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者曲愛國披露,抗法戰爭期間,中國是唯一向越共提供軍事援助的國家,越共軍隊的全部武器彈藥和裝備都由中國按照預算和戰役的需要直接提供;他公布的大量數據表明,越南抗法期間,中國向越南提供各種槍支共十一萬六千馀支,各種大炮四千六百三十門和大批通訊、工兵器材及糧食、被服、醫藥等軍需物資。中方先后派出防空、工程、鐵道、后勤保障等支援部隊共二十三支隊,九十五個團另八十三個營,總計三十二萬馀人,最多的一年達十七萬人。

中共和越共這一對“同志加兄弟”,為何會反目成仇 ?從戰爭年代的檔案中其實已有跡可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李丹慧研究有關檔案后發現,中越兩國關系大起大落,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國際冷戰 格局下,中、美、蘇三國關系變化的制約和影響;中蘇關系及中美關系的變化對中越關系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她指出,中國在政治上、軍事上支援越南,就要求越南不要站到蘇聯方面去,甚至要有所行動;後來中國為了抗衡 蘇聯而改善中美關系,又要求越南有所配合,不免予人改變了初衷又要強人所難之嫌。

其實,就是在越戰期間,民族主義感情也高於戰友關系。當年越南政府派了不少人到上海的鋼鐵廠和紡織廠學技術,上海官方十分厚待他們,把淮海中路重慶南路一帶的優質民居騰出來讓他們住。他們也一直對上海人民懷有好感?墒牵忻狸P系開始解凍卻大大地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令上海吃驚的是,北越人策劃在尼克松訪問上海的時候,在沿街的窗口打出抗議的橫幅。此事被中國方面及時發覺,預先做足了防備措施。在尼克松到訪上海期間,北越人受到所在單位和部門的“熱情款待”,又是帶他們到景點去參觀和游玩,又是領他們去高級飯店美餐,哄得開開心心,總算避過風頭。雙方都嘴上不說,但心知肚明。這可能是中越民間感情上最早的芥蒂。

另二位中國學者楊奎松、沈志華論及上述變化時表示,中國的立場是從主張武力解放印度支那到力主實現東南亞和平;從主張和平共處到主張冷戰共處;從反對越美和談轉向聯美抑蘇,一直發展到勸告越南適時結束戰爭,造成了後冷戰時期另一種混沌而共生的局面。

中美蘇三方都不是贏家

李丹慧還指出,四個三角角力的結局是:中美蘇三方誰都不是贏家,只有力量最弱的越南獲得實際利益,實現了民族統一,并利用大國間的矛盾,藉助蘇聯實力提高了自身地區性大國的地位,從而走上了聯蘇抗華,推行地區霸權主義的道路。

在中越兩黨這一對歡喜冤家的恩仇記中,兩國領導人的個人意見有時左右了局勢,深化了矛盾,加上兩國之間歷史上從屬關系遺留下的成見,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形成的利害關系,更使積怨日深,以致連蜜月時期的頻繁交往及好話說盡的外交辭令也無法消融這些嫌隙,最後使關系迅速裂變。

共產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往往可由兩國領導人的言辭交鋒中尋出。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冷戰國際史項目提供了一批非常重要的文件,其中就有根據俄國解密檔案文件英譯的中越、中老及中柬領導人七十七次談話的珍貴記錄文本。中國學者據此向越南學界覆核其中一些資料,加上注釋,除選出一部分譯成中文首次披露外,其他部分則引入各自相關論文中。

13時52分至14時14分,越軍先后組織兩次班、組規模兵力,沿832高地、605號陣地向968高地反撲,一三九師即組織7個炮連分別對832高地和605號陣地實施攔阻射擊,其余炮兵加大火力,壓制淺近縱深內越軍迫擊炮,支援步兵打擊越軍反撲。14時14分,步兵完成搜剿打洞,全殲604號陣地,968高地越軍。

步兵完成殲敵任務后,炮兵組織4個間瞄炮兵連和團直瞄火力分隊,分別對832高地,605號陣地間,968高地南側以及棱形陣地至968高地交通壕實施火力攔阻,防止越軍尾追,掩護步兵回撤。15時58分,步兵全部撤至原陣地,部份炮兵轉為監視射擊,其余標定目標監視。

22時25分,越軍約1個連在605號陣地待機,準備向968高地反撲。一三九師組織7個炮兵于22時30分至45分,對其實施火力奇襲,擴大戰果。

在12時58分至13時37分,還組織11個炮連,65門火炮模擬炮火準備,對松毛嶺、那拉、八里河東山3個方向越軍前沿307、425號陣地,395號高地,55號陣地等18個目標實施重點炮擊,誘敵誤判,掩護老山方向出擊。

12時58分至22時50分,集團軍組織了24個炮連144門火炮,采取預先壓制和臨時壓制相結合,以臨時壓制為主的方法,炮擊朗頓、郎沖、豐光、板興地域越軍縱深炮兵及544、637、738高地直瞄炮、觀察所等107個目標,以有效的火力保障出擊分隊作戰和防御穩定。

此戰,動用炮兵56個連,火炮349門,對211個目標射擊463次,耗彈藥26619發,除與步兵共同殲滅越軍65名外,炮兵獨立殲敵157名。摧毀火炮19門,機槍22挺,指揮、觀察所13個,各種工事122個,引爆彈藥一批。一三九師炮兵傷亡12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69414.html

相關閱讀: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