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示神秘聯合司令部:抗美援朝如何指揮作戰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響應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同以美國為首、由16國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作戰。

為了更好地協調、統一指揮中朝軍隊作戰,有效地打擊敵人,1950年12月,經中朝兩國政府領導人會商,組成了以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中朝聯合司令部作為中朝軍隊的統帥部,指揮百萬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同“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多的艱苦卓絕的戰爭,最終迫使“聯合國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為奪取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朝兩軍統一指揮問題的提出和商談

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和朝鮮人民軍聯合作戰,面臨著一個十分重要的現實問題,那就是如何協同、統一指揮的問題。1950年10月上旬,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前,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赴蘇聯,就抗美援朝有關問題與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進行會談。在此期間,周恩來收到了毛澤東關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開會討論出兵朝鮮問題的電報,根據電報內容,他向斯大林提出了8個請求答復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志愿軍“進入朝鮮作戰,當其與朝鮮人民軍配合作戰時,在雙方指揮關系上應如何解決”。斯大林當時沒有答復這個問題。

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后,彭德懷于10月21日和朝鮮首相金日成在平安北道的大榆洞會談時提出,為協調中朝兩軍作戰,希望金日成首相率人民軍總司令部和志愿軍司令部住在一起,以便隨時協商處置重大問題。金日成表示還有許多問題亟待他去解決,決定派內務相樸一禹作為朝鮮代表駐志愿軍司令部,重大問題可通過樸一禹協商解決。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后的作戰行動,則請彭德懷指揮處置。

為了便于中朝兩軍的協調作戰,10月24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指出:志愿軍司令部除中國同志外,請與金日成同志商量,以一個朝鮮同志為副司令員兼副政委,或者以一人為副司令,一人為副政委。根據金日成關于派樸一禹作為朝鮮代表駐志愿軍司令部,重大問題可以通過樸協商解決的意見,10月25日,中共中央在關于志愿軍領導機構設置和主要干部配備問題的電報中,任命樸一禹為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并為志愿軍黨委副書記。

在第二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將“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驅逐至“三八線”以南,迫敵轉入防御,基本扭轉了朝鮮的戰局。此時,被隔斷在敵后的人民軍2個軍團與志愿軍會師,加上人民軍在北方的部隊,能參加一線作戰的人民軍已有3個軍團共14個師7.5萬人。中朝兩軍如何協同作戰的問題日益突出。再加上蘇聯駐朝鮮軍事顧問的加入,更有必要解決兩軍統一指揮的問題。

為使中朝軍隊能夠協調一致,有效地配合作戰,彭德懷向毛澤東和金日成提出,中朝軍隊應實行統一領導和統一指揮。彭德懷提議,希望金日成首相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斯蒂科夫能常駐前方,并由金日成、斯蒂科夫和彭德懷組成黨的三人小組,負責決定軍事政策和與作戰有關的現行政策,求得彼此一致意見,以利戰爭進行。

11月13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征求斯大林對這個問題的意見。電報轉述了彭德懷關于朝鮮戰況和中朝兩軍實行統一指揮的建議。電報強調,中朝兩軍現在迫切需要聯合指揮,如果朝中蘇三國在朝鮮的領導同志們能很好地團結,對各項軍事政治政策能取得一致的意見,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在作戰上能有較好的配合,并依照斯大林的提議,有相當數量的朝鮮軍隊和中國志愿軍混合編制在一起(保存朝鮮軍隊的建制單位),勝利是有把握的。

由于朝方和蘇聯駐朝鮮軍事顧問瓦西列夫主張第二次戰役志愿軍應繼續向清川江以南追擊敵人,不同意后撤幾十公里,彭德懷在與朝方、蘇方討論后,即致電毛澤東,如實反映情況。11月14日,中共中央特派高崗(時任東北軍區司令員)到志愿軍司令部,準備與朝、蘇方面討論第二次戰役作戰方針和有關中朝兩軍聯合作戰問題。11月15日,金日成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斯蒂科夫,與彭德懷、高崗商談第二次戰役作戰方針問題。斯蒂科夫在會上主張中、朝兩軍應統一指揮,但在會談中就金日成、斯蒂科夫、彭德懷組成三人小組和中、朝兩軍統一指揮等問題未達成協議。11月16日,斯大林復電毛澤東,表示完全贊成由中國同志來統一指揮朝鮮境內的作戰,并將同一電報發給金日成和斯蒂科夫。次日,毛澤東將致斯大林的電報和斯大林的復電轉發給彭德懷和高崗。

12月初,金日成應邀赴北京。3日,與毛澤東、周恩來就戰爭問題、政策問題、領導問題、統一指揮問題、軍隊問題、兩黨關系問題進行了會談。關于統一指揮問題,金日成說,斯大林有電報表示中朝軍隊應統一指揮,因中國志愿軍有經驗,應由中國同志為正,朝鮮同志為副。朝鮮勞動黨政治局會議對此已同意。關于中朝聯合司令部的領導人,毛澤東告訴金日成,彭德懷為中國方面推出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金日成則表示朝方推金雄(時任朝鮮人民軍前線司令部司令官)為副司令員,樸一禹為副政治委員。會議確定以后聯合命令即由彭、金、樸3人署名,對志愿軍單獨命令仍照以前署名不變。

會談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電告彭德懷和高崗:“現金已回,請彭考慮在目前可否再約金及高至前方開會,并成立聯合司令部,望告。”

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正式組成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彭德懷約請金日成到志愿軍司令部會商中朝聯合司令部組成問題。12月6日,金日成電話通知彭德懷,當晚啟程,7日拂曉前到大榆洞志愿軍司令部。當日11時,彭德懷將此情況電告了毛澤東,并說:為便于今后指揮,志愿軍司令部須南移至價川或德川以南。待東線戰役結束后,請高崗再來前方一次,商談聯合司令部之組成及糧彈等問題。

12月6日22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并轉金日成,建議金日成和聯合司令部及志愿軍司令部移至德川以南適當地點為宜,但必須注意隱蔽防空的條件,不可大意。在江界和定州地區的人民軍2個軍團,請金日成同志速令其接受彭德懷、金雄、樸一禹3同志的指揮,并隨志愿軍一起向平壤以南出動,配合志愿軍作戰。

12月7日,彭德懷同金日成在大榆洞就中朝兩軍組成聯合司令部具體問題進行了會談。根據毛澤東、金日成在北京會談達成的原則,雙方商定: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下轄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及朝鮮人民軍司令部,但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不對外公布。凡屬作戰范圍及前線一切聯合行動,均以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的名義下達之。并決定在數日內組成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會談后,彭德懷立即電告毛澤東:本日與金日成會談甚洽,金日成同意組成聯合司令部。已商定人民軍第三軍團配合志愿軍第九兵團作戰,由宋時輪指揮。

12月上旬,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司令部(簡稱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或聯司,亦稱中朝聯合指揮部)正式組成,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金雄為副司令員,樸一禹為副政治委員。1953年2月,朝鮮政府又任命崔庸健為副司令員。金雄作為朝鮮人民軍前線司令官在前線指揮作戰,樸一禹駐中朝聯合司令部,協調朝鮮人民軍與中國人民志愿軍聯合作戰。中朝聯合司令部成立后,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即派來了一個軍事聯絡組,負責聯絡、協調人民軍和志愿軍協同作戰有關問題,該聯絡組直接歸樸一禹領導。

關于中朝兩軍聯合指揮部的權力和職責,1950年12月8日,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朝兩方關于成立中朝聯合指揮部的協議》明確指出:“為更有效地打擊共同敵人,中朝兩方同意立即成立聯合指揮部,統一指揮朝鮮境內一切作戰及其有關事宜。”“朝鮮人民軍及一切游擊隊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受聯合指揮部統一指揮。”“聯合指揮部有權指揮一切與作戰有關之交通運輸(公路、鐵路、港口、機場、有線和無線的電話和電報等)、糧秣籌措、人力物力動員等事宜。”“凡屬朝鮮后方的動員支前、補充訓練及地方行政的恢復等工作,聯合指揮部得根據實際情況和戰爭需要向朝鮮政府提出報告和建議。”“凡有關作戰的新聞報道,統一由聯合指揮部指定機關負責編審,然后交朝鮮新聞機關以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部名義統一發布之。”

1951年6月以后,在朝鮮戰場上,交戰雙方沿著“三八線”地區形成了相互對峙的局面,戰爭轉入了相持階段。在此階段,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指揮中朝軍隊先后進行了1951年夏秋季防御戰役、反“絞殺戰”和反細菌戰、1952年秋季反擊作戰、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等。由于中朝軍隊的英勇作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后,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69417.html

相關閱讀: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