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我國首架軍用運輸機:隱蔽山洞中造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市民為抗戰捐款造的國產飛機

海孔洞原是第二飛機廠,曾造出百余架飛機

近年在?锥磧劝l現的飛機廠遺物

抗戰時一位中國飛行員與自己的戰機在一起

入檔理由

6月28日,中國首架新舟600飛機在西安飛機公司總裝車間下線。此前,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將造大飛機的消息,標志著國人古已有之的駕駛自造飛行器的飛翔夢想更趨圓滿。

自1912年8月我國第一個飛機制造者兼飛行員馮如失事后,中國人并未停止對制造飛機的追求,特別在抗戰期間,面對日寇的狂轟濫炸,在重慶,就有1200多人在制造著飛機,渴望飛上藍天去斬妖除魔!

重慶制造飛機的地點在今萬盛區叢林鎮?状澹ǹ箲饡r南川縣境內),村里有個海孔洞,70年前它被命名為“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制造廠”,又叫“?罪w機廠”。該廠先后生產了100多架飛機,包括仿蘇式E—16飛機20余架,仿德式H17型中級滑翔機30架,狄克生式初級滑翔機50架,以及自行設計、制造的我國第一架軍用運輸機“中運一”,“中運二”和“中運三”等。這上百架飛機曾裝備抗戰空軍作訓練之用,或成功試飛,均在中國航空史上留下飛翔的軌跡。

延伸閱讀

抗戰中國飛機廠

抗戰時,中國的飛機工廠全部遷往大后方,整合為4家(包括海孔飛機廠)。這些工廠的主要任務是裝配或維修外國軍機:

昆明第一飛機制造廠。即原廣東韶關飛機制造廠,是北伐期間由廣東省主席陳濟棠開辦的。抗戰爆發后遷昆明,改名為“航空委員會第一飛機制造廠”,1938年底興建,1940年初竣工投產,全廠員工600多人,成功試制出“復興號”雙翼輕型飛機56架。

中央杭州飛機制造廠。該廠是中國與美國合辦的一家飛機廠,抗戰爆發后,遷往云南省瑞麗,改名“航空委員會雷允飛機制造廠”,員工最多時達2929人,工廠曾裝配112架飛機,機型主要是飛虎隊駕駛的P-40戰機和部分運輸機。它是抗戰中國最大的飛機廠。

成都第三飛機制造廠。該廠于1942年4月建立,有職工約400人,曾仿制15架美國教練機、15架“大公報”號滑翔機。1942年到1944年,成都飛機制造廠根據蘇聯的SB-3轟炸機資料,設計制造了研轟三式轟炸機,全機總重量達13噸,成為當時中國生產的最大飛機。

重慶自制首架運輸機

1945年5月,初夏。重慶白市驛機場聚滿人群。據萬盛區叢林鎮文化站站長馮在光考證,當時白市驛駐扎著中美混合飛行大隊。在眾多龐大的美制B—25型轟炸機中,一架木制飛機顯得格外寒磣,“但它卻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制造的第一架軍用運輸機!”

這架飛機代號為“中運一”。圍觀的美軍飛行員露出懷疑神情,甚至譏笑:“它能上天嗎?”那些已經習慣駕駛美國飛機的中國飛機員也很擔心:“如果飛不起來,畢竟沒臉面。 备鼡牡氖窃O計師林同驥、顧光復等人,雖然“中運一”幾個月前已試飛成功,但畢竟還沒經過長距離飛行檢驗,“它能一口氣飛到成都嗎?”

在人們的迷惑中,“中運一”轟鳴著沖天而起,53分鐘后順利降落在成都太平寺機場。在場的美軍飛行員豎起了大拇指,設計者和中國飛機員緊緊握手,互致慶賀:“我們的飛機是爭氣的!”

軍事史家李意志解析了“中運一”的技術參數:這是一款木質雙發動機運輸機,采用了美制450匹馬力的9缸發動機,全長11.05米,起飛重量4537公斤,最大時速324公里,航程可達1600公里,“‘中運一’試飛成功后,‘中運二’和‘中運三’也加快了研制!薄爸羞\二”于1946年試飛成功,“中運三”于1948年試飛成功,“尤其是‘中運三’,采用了全金屬材料,飛行最高時速達353公里。”

只可惜,由于當時抗戰結束,國民黨空軍引進了大批美軍剩余的C—47、C—51運輸機,“中運號的命運只落得堆在倉庫里!”當第二飛機廠遷回南昌后,工程師劉玉麟、蘇棟等人于1949年與解放軍秘密聯絡,將保存完好的中運號交給了新中國。

飛機廠從南昌遷來

7月初,記者走進?锥。這是一個由石灰巖層、鐘乳石形成的天然溶洞,高18米至35米,寬18米,縱深210米,洞殼厚40米至70米,洞口右上方有“豁然開朗”幾個大字。馮在光說,“洞口原有海孔寺,佛像高坐,香火興盛,后來拆廟移佛,是為修建飛機廠……”

“70年前,我們這里叫?讐巍!76歲的村民劉漢文,當年在離洞口不遠的私塾上學,天熱了就溜到洞里乘涼,“記得是1938年,洞里的人突然多起來,而且大都是外地人,又見父母、哥哥被動員去修公路.....”

原來,遠在江西南昌的飛機工廠要遷過來了。

從南昌動遷前,工廠全稱叫“航空委員會中央南昌飛機制造廠”,是國民政府與意大利合辦的,1933年開工,1935年建成。

“七·七”事變爆發后,國民政府決定把工廠搬到重慶,隱藏在萬盛?走@個巨大的山洞中。馮在光說,當時以?锥礊橹行,方圓15公里范圍都劃給了飛機廠,“工廠第一期征地3341畝。為保證安全,還派了一個營在此駐扎,洞口的壩子上架有機關槍,山頂設有崗哨,除飛機廠員工外,任何人不準靠近洞口!

劉漢文記得,飛機廠在洞外修了一些房子,外墻全部刷黑,“洞口的山上種植了大量青岡樹,從上往下看,根本看不出這里有一個洞。工廠發給每個村民通行證,是一塊布條條,我們把它縫在衣服左胸上。有了它,才能進出?讐,還可以躲壯丁!

“除了南昌飛機廠外,為整合資源,國民政府還將另外幾家小飛機廠也遷到海孔,并入第二飛機廠建制!崩钜庵菊f,“最鼎盛時,工廠員工達到1200人,民工有200多人,在大后方的4家飛機廠中,規模不算小。”

1938年初夏,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制造廠正式掛牌,又名“?罪w機廠”。

飛機采用木材料

據《叢林鎮志》載,第二飛機廠投產前,從杭州飛機制造廠派過來73名技術骨干,又在當地招收了一些民工,“當時南川縣政府為支持工廠,組織民工從川湘公路旁,專門修了一條長7.6公里的簡易公路,直抵?锥。”

“第二飛機廠畢竟是正規工廠,一切都蠻有規矩。工廠在洞內設有機工、鉗工、白鐵、機身、機翼、電鍍等車間,在洞外建有鑄鍛、油縫、修配、木工、修理等車間。洞外車間全部用松枝覆蓋!瘪T在光介紹,到1938年底,工廠已初具規模:洞內建成一棟3層樓的車間大樓,1200平方米;洞口修建了一棟3層樓的工務樓;工廠還在?锥匆粋劝惭b了柴油發電機;洞內另辟有可供裝配20架飛機的空間,“生活設施遠離廠區,雖然簡陋,但基本齊全,有職工宿舍,文化體育設施,天然游泳池等!

恢復制造飛機是1939年初。當時意大利專家已撤回國,一切都靠中國人自己干。大家都沒經驗,就先造簡單的,如仿蘇式E-16單座驅逐機。1940年飛機造好后要作出廠試驗,可海孔洞沒有飛機場,怎么辦?76歲的村民劉安定說:“工人們很聰明,他們用粗鋼絲繩將飛機拴緊,然后再發動機器試飛,聲音大得駭死人!”檢驗成功后,再把機身、機翼等部件卸下,用汽車運到白市驛組裝。據《叢林鎮志》載,E-16飛機1940年試飛成功后交空軍,先后制造了20多架。

重慶機場指揮中心的航模愛好者伍北海介紹,為減輕飛機自重,E-16采用了大量木材料,強度不夠,平飛還可以,“如果打起仗來,需要俯沖、高速爬升等,承受的力量過大,機身就可能在空中解體。所以這種飛機一般只作訓練飛行員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04103.html

相關閱讀: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