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張居正簡介??張居正,明朝名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歷初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歷皇帝進行了“萬歷新政”,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續,具有重大的歷史功績。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祖籍安徽鳳陽。明太祖封先祖張關保到歸州,為歸州千戶所。張居正曾祖庶出,無法承世襲官職,遷到湖廣江陵。張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6月20日。5歲入學,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了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寫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廣巡撫顧?有意讓張居正多磨練幾年,才未中舉。16歲中了舉人,23歲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領翰林事。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后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萬歷皇帝登基后代高拱為首輔。當時明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
前后當國10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梁等練兵,加強北部邊防,整飭邊鎮防務;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叛亂;嚴厲整肅朝廷上下。在張居正功成名就之時,他把矛頭對準了曾給他帶來巨大利益的階層??文官集團。張居正除了推行一條鞭法,使得稅收統一收錢不收物,節省了很多土地,更實行考成法,其具體實施方法類似于今天的考勤,方法如下:比如一位知府(五品),年初時就要寫好一份計劃,不能太少,寫好后自己留一份,給張居正一份。如計劃過少,就要退回重寫。計劃通過后,以后的一年里這位知府就要為完成計劃而努力。如果到了年末,核對后發現這位知府有什么事沒有完成,那知府就會被貶職降為知縣。如果到了縣里還是如此,那就一直降下去,直到知府什么官都被削去,回家當老百姓為止。
萬歷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內閣首輔、太師、太傅、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卒,年五十八,死后贈上柱國,謚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張誠及守舊官僚所攻訐,籍其家;至天啟二年方恢復名譽。著有《張太岳集》、《書經直解》等。
明王朝經過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到了嘉靖年間已是百病叢生,危機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設壇修醮,青煙繚繞。幻想長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慶云頌》的華麗詞藻,閉著眼睛將朝政托付給奸相嚴嵩。嚴嵩父子趁機為非作歹,貪贓枉法。在時任內閣首輔的權力交接中,在徐階的托付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內閣首輔張居正被推上了歷史的前臺,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推行一條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獲得生機。
張居正與李太后
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之后,萬歷皇帝的老師張居正成為了大明王朝新一任內閣首輔大臣。剛剛上任不久的張居正,便對跟他年齡相仿的李太后,給予了超乎尋常的關心,而李太后對張居正奇怪的百依百順,更是讓民間對于張居正與李太后之間的關系眾說紛紜,那么在真實的歷史上他們之間究竟有沒有過不可言說的暖昧關系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17234.html
相關閱讀: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人的性觀念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李之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