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可知,劉備入蜀以前,因沒有固定的根據地,無法征收到軍用物資,只能靠擄掠或者其他軍閥的資助而獲得,這種獲得并非無緣無故而是有代價的,曹操供給劉備軍資是要他率軍進攻呂布,劉琦供給他軍資是依賴他抵抗曹操的大軍,而進入蜀地以后劉璋以軍資供給劉備是靠他攻打張魯和解除孫權軍事進攻的危機。早期軍隊沒有穩定的后勤供應與缺乏固定的根據地有很大的關系。蜀漢政權建立以后,軍隊的后勤供應逐步走向正規,大致上由地方供給軍隊的軍需物資,而且要派人運送到前線;有時候軍隊則有專門的人員供應軍事需要的戰略物資。諸葛亮在蜀漢軍隊的后勤供應構建上曾經起過重大作用,史稱“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6]說明諸葛亮在劉備外出作戰時負責戰略物資的供應!跋戎鳡帩h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楊)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時蜀郡太守法正從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7]因為關中是蜀漢存亡的戰略要地,所以劉備剛到蜀地即發兵進攻關中,戰略物資供應則完全落到了蜀漢地區的女性身上,并且以楊洪督辦此事,因運糧有功,楊洪被正式任命為蜀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軍進攻樊,因與后勤保障系統的有關官員不和,結果為孫權所襲殺。《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關羽傳》云:“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于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币驗殛P羽軍隊的后勤供應出了問題,結果引起軍心大亂,最后為孫權所襲殺。由此可知,供應關羽軍隊軍用物資的既有地方上的太守,也有軍隊中的將軍,后勤供應動員了社會各個階層。建興三年,諸葛亮平定南中時,蜀漢軍隊的后勤供應就比較緊張,前線的軍隊時刻面臨絕糧的危險。南中地區平定后,諸葛亮任用少數民族的渠率而不駐軍,諸葛亮說:“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夷、漢粗安故耳。”[8]駐扎軍隊必然要牽扯到后勤供應問題,諸葛亮采取了任用少數民族的“渠率”,實現了“夷、漢粗安”,既減少了駐軍引起的運糧問題,也使少數民族沒有感到受制于人。當諸葛亮的大軍撤退后,“南夷復叛,殺害守將;稚硗鶕溆,鋤盡惡類,徙其豪帥于成都,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于是費用不乏”。[9]有力地保障了蜀漢的軍事物資供應。因此,《華陽國志》卷七《劉后主志》記載,建興三年,“秋,南中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芍^中的之言。
諸葛亮平定南中不但穩定了后方,而且南中地區豐富的物產也成了蜀漢軍隊戰略物資的來源地。建興五年,諸葛亮在率領軍隊北駐漢中前,上《出師表》,其中就有“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10]說明了諸葛亮在北伐前準備了充足的戰略物資。因為南中地區作為蜀漢政權重要的戰略后方,所以這一帶一有風吹草動,蜀漢的統治者就要采取嚴厲的措施予以鎮壓。建興九年,張翼為?降都督,綏南中郎將,討伐耆率劉胄叛亂,“胄未破,會被征當還,群下咸以為宜便馳騎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蠻夷蠢動,不稱職故還耳,然代人未至,吾方臨戰場,當運糧積谷,為滅賊之資,豈可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乎?’于是統攝不懈,代到乃發。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聞而善之”。[11]張翼在平定南中叛亂時,雖然被解職,但能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保證了后勤供應,使平叛戰爭取得最后的勝利,所以受到諸葛亮的器重。建興六年冬天,諸葛亮“復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因后勤供應跟不上,諸葛亮不得不撤軍。諸葛亮曾經說:“計一歲運,用蓬旅簟十萬具!盵12]運糧前線耗費之大,使諸葛亮不得不思考對運輸工具進行改革。根據北進沿線多山的地理特點,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等運輸工具,方便了運送軍用物資。建興九年二月,“亮復出軍圍祁山,始以木牛運。魏司馬懿、張?救祁山。夏六月,亮糧盡軍退”。因軍糧供應問題迫使諸葛亮以撤軍保存實力。到了建興十年,“亮休士勸農于黃沙,作流馬木牛畢,教兵講武。十一年,亮使諸軍運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既屯墾又加緊制造新的運輸工具,其目的還是為了保證軍需供應。建興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木牛流馬運”。然而此年秋,“亮卒于渭濱”。[13]諸葛亮多次對運糧工具進行改革,說明其在供應前線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吨T葛亮傳》對此也有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交戰,射殺?。十二年春,亮悉集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余日”。諸葛亮雖然發明了木牛、流馬,但是,因為前線所需戰略物資的數量龐大,不得不采取“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的邊運糧邊屯田措施以解決糧食供應不足問題。關于蜀漢軍需后勤供應不足的問題,與其交戰的曹魏統治者可以說是一清二楚,他們不時地利用蜀漢軍需供應不足這一弱點,與諸葛亮作長期的軍事對壘。青龍二年(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馬宣王率諸軍拒之。詔宣王但堅壁拒守以挫其峰,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走矣;走則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14]曹魏統治者顯然是想利用蜀漢軍隊后勤供應不足的弊端來打消耗戰,以拖垮蜀漢軍隊。甚至當諸葛亮進攻天水時,魏明帝的謀臣衛臻上奏:“宜遣奇兵入散關,絕其糧道!睘榱藢嵤┻@一戰爭策略,魏明帝還任命衛臻為征蜀將軍,到長安督戰,因諸葛亮退兵而未果。[15]說明曹魏統治者充分認識到斷絕蜀漢軍隊的后勤供應對戰爭勝利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史書中還記載了許多官員運糧到前線而受到諸葛亮嘉獎的事例。呂?任巴西太守,“丞相諸葛亮連年出軍,調發諸郡,多不相救,?募取兵五千人詣亮,慰喻檢制,無逃竄者。徙為漢中太守,兼領督農,供繼軍糧”。[16]呂?在任巴西太守時就能對諸葛亮“調發諸郡”的措施予以支持,當任漢中太守時,又能“供繼軍糧”,因而倍受諸葛亮的信賴。再如楊儀,建興八年后,“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17]建興八年,蔣琬“代(張)裔為長史,加撫軍將軍。亮數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給”。[18]蔣琬因運糧有功而被諸葛亮賞識,甚而有將身后之事托付之的想法。因為軍事運輸關乎戰爭的勝敗,在對積極支援前線人員進行獎勵的同時,諸葛亮對那些破壞或者干擾軍事運輸的人則采取嚴厲打擊的措施。建興九年春,“亮軍祁山,(李)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欲以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又表后主,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亮具出其前后手筆書疏本末,平違錯章灼。平辭窮情竭,首謝罪負”。于是諸葛亮上表將李平廢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19]蜀漢政權對前線的后勤供應線沿途常有許多強盜掠奪戰略物資,因而打擊劫匪是蜀漢政權軍事運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敖ㄅd五年,丞相亮北駐漢中,廣漢綿竹山賊張慕等鈔盜軍資,劫略吏民,(張)嶷以都尉將兵討之。嶷度其鳥散,難以戰禽,乃詐與和親,?期置酒。酒酣,嶷身率左右,因斬慕等五十余級,渠帥悉殄。尋其余類,旬日清泰”。[20]保證了軍隊的后勤供應。諸葛亮死后,朝廷內部因為宦官專權,對外戰爭的后勤供應顯得更加艱難。蔣琬掌權后,“以為昔諸葛亮數窺秦川,道險運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會舊疾連動,未時得行”。后來因蔣琬病故而沒有結果。[21]對于蔣琬的這一想法,王夫之《讀通鑒論》卷十《三國》評價曰:蔣琬改諸葛之圖,欲以舟師乘漢、沔東下,襲魏興、上庸,愈非策矣。魏興、上庸,非魏所持為巖險,而其贅余之地也?v克之矣,能東下襄、樊北收宛、雒乎?不能也。何也?魏興、上庸,漢中東迤之余險,士卒所憑以阻突騎之沖突,而依險自固,則出險而魂神已惘,固不能逾閫限以與人相搏也。且舟師之順流而下也,逸矣;無與遏之而戒心馳,一離乎水而衰氣不足以生,必敗之道也,先主與吳共爭于水而且潰,況欲以水為勢,而與車騎爭于原陸乎?魏且履實地、資宿飽,坐而制之于丹、?之湄,如蛾赴焰,十撲而九亡矣。
由王夫之所言,蔣琬的設想是無法實現的,因為東西不同的戰略和地形形勢,這樣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姜維掌握政權以后,仍然以北伐作為蜀漢立國之本,延熙十六年夏季,“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22]軍糧問題仍是困擾蜀漢軍事進攻的重大障礙。史稱“時兵車久駕,百姓疲弊,太中大夫譙周著《仇國論》,言‘可為文王,難為漢祖’,人莫察焉”。[23]蜀漢因為軍糧問題的限制,只能偏安蜀漢地區,而無法像漢高祖那樣進軍全國。《通典》卷一百六十《兵十三?絕糧道及輜重》云:“蜀將姜維率眾侵魏,依麴山筑二城,使牙門將句安李韶等守之,眾羌胡質任,寇逼諸郡。魏將陳泰御之,泰謂諸將曰:‘麴城雖固,去蜀險遠,當須運糧,羌夷患維勞役,必未肯附,今圍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雖或有救,山道險阻,非行兵之地!耸灌嚢冗M兵圍之,斷其運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戰,不許。將士困窘,分糧聚雪以稽日月,維果來救,出自牛頭,與泰相對。泰曰:‘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今絕牛頭,維無返道,則我之擒也。諸軍各堅壘勿與戰!阅隙砂姿,循水而東,使諸將截其還路。維懼,遁走。安等孤懸,遂皆降。”姜維孤軍深入,運糧不濟,是他難以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v觀全文,進入蜀地以前,劉備的軍隊沒有穩定的后勤供應,較為完整的后勤供應是在劉備奪取劉璋政權以后而實施的。后勤供應在蜀漢軍隊對外作戰中曾經發揮過重大作用,諸葛亮有言:“軍以糧食為本”。[24]已經充分認識到后勤供應在軍事行動中的重要作用。為了保證軍隊后勤供應的順利進行,諸葛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獎勵后勤供應的有功之臣,懲治玩忽職守的有關人員。因為軍隊的后勤供應關乎蜀漢對外戰爭的勝敗,所以諸葛亮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了以木牛流馬為代表的運輸工具。諸葛亮死后,蔣琬、姜維掌權時,雖然極力通過改革后勤供應來挽救蜀漢的敗局,但因蜀漢朝廷內訌迭起,這種努力并沒有起到相應的效用。注釋:[1](晉)陳壽《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麋竺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2][3](晉)陳壽《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先主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4][6][10](晉)陳壽《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5](晉)陳壽《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法正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7](晉)陳壽《三國志》卷四十一《蜀書?楊洪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
[8](晉)陳壽《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注引《漢晉春秋》,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9](晉)陳壽《三國志》卷四十三《蜀書?李恢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11](晉)陳壽《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張翼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12](宋)李?《太平御覽》卷七百八《服用部十?簟》,中華書局,1960年2月第1版。[13](晉)陳壽《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后主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14]楊晨《三國會要》卷十七《兵》,中華書局,1956年3月第1版。[15](晉)陳壽《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衛臻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16](晉)陳壽《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呂?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17](晉)陳壽《三國志》卷四十《蜀書?楊儀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18][21](晉)陳壽《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蔣琬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19](晉)陳壽《三國志》卷四十《蜀書?李嚴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20](晉)陳壽《三國志》卷四十三《蜀書?張嶷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22](晉)陳壽《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姜維傳》,中華書局,1959年12月第1版。[23](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七《劉后主志》,巴蜀書社,1984年7月第1版。[24](漢)諸葛亮《諸葛亮集》卷三《便宜十六策?治軍第九》,中華書局,1960年5月第1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55445.html
相關閱讀: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