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朋友在后臺留言給我,說,覺得自己工作的公司負能量較多,自己常常在工作中,總是被動卷入各種紛爭,不小心踩上地雷,問我:怎樣才能避免公司中的各種職場政治斗爭,從負能量中脫胎換骨,逆勢生長?說真的,這個話題非常有難度,也非區區千把字能回答完整。但我還是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
1、學會理解同事
在職場上,我們會跟很多工作的目的都不同的人打交道。同為同事,有人為了夢想,有人只求溫飽,還有人,則是希望功成名就。
因此,在實際打交道的過程中,同事彼此之間的期待把握上,會有出入,也就容易產生落差,而這種落差,極易導致各種誤解產生,矛盾和沖突也就在所難免。
雖然在工作中,把事情做好是對的,但如果僅僅只懂得把事情做好,就以為萬事大吉了,那卻是遠遠不夠的。
實際上,在與同事合作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做好做壞這么簡單,往往還會牽扯到各種利益的問題,所以,在做好事情的同時,記得去爭取自己該得的利益,但同時,也記得別人也有利益,因此就要很好把握分寸,不要越過界,去踩別人的痛點。
所以,與同事相處,我的第一點建議是:一定要有意識地學習如何與同事相處。即便是在前期相處中,可能獲得的是負面評價,或是碰到的是不愉快,也不是什么打緊的事,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從中反省并成長。這樣不斷修正,之后再換到不同環境,面臨不同團隊,也能駕輕就熟。
2、多結交跨年齡層與跨部門同事
在職場是,朋友分兩種,一種是同齡或同年同批進來的同事,另一種是資深同事。
很多人遇到不開心,習慣找年齡相近的同事傾訴,或發泄情緒,但是年齡相近的同事,特別是那些才入職場時間不久的同事,彼此之間大多只能在情緒上支持,遇到困難和負面問題的時候,更多可能是采用負面情緒互相靠近取暖,而不是嘗試去跳出現狀去找新的突破口,這無異于是火上加油,根本無助于解決困境,厘清問題,往往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麻煩。
因此,我的建議是:多結交些資深的前輩,或者有相當處理類似經驗的老同事去溝通和請教。這樣做的好處是,因為他們曾經經歷過,體會過,處理過,所以知道如何排解相對會更好,因此也就能能提出不同觀點供你學習和參考。
另外,如果有條件,建議也跟至于跨部門同事多溝通溝通,聊一聊。整是因為部門,所以立場不同,想法可能也會不同,聽聽他們的意見,可以從不同工作部門的需求和看問題的角度來提醒自己,可能會使得你可以看到原先忽視的盲點,并加以改進。
3、訓練快轉移注意力的能力
在工作中,造成情緒壓力的來源大多有三:一是直屬主管的的工作任務分配的公平與合理性;二是同事之間工作關系的處理順暢與糾結的程度;三是工作內容的難度和強度大小。
這三種情況,有時候還會彼此交錯,難以清晰區分和理清,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往往就會帶來沖突和不滿。年長的人,因為有經驗,在分配、接受和處理任務的時候,往往能張弛有度,但相對年輕一些的人,因為血氣方剛,碰到任務分派不均或是意見不合的時候,就容易忙著宣泄不滿,或是自顧自生悶氣,這樣反而容易搞亂處理事情的步調,讓事情變得復雜化。
如果真的碰到這種情況,建議不要一下就沉進去不能自拔,最好還是先暫時抽離事情本身一會兒,平復一下心情,調整一下心態再說。千萬不要死磕,也不要一言不合就爆發,或者一言不合就郁悶,更不要在還沒有理清頭緒之前,就使用“洪荒之力”蠻干一氣。
在處理類似事情的過程中,我也不贊成有些人說的“出去旅游一下”之類的緩解方法,一是很多事情沒有留給你用旅游緩解那么長的時間空余,另外,我覺得靠“旅游”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逃避,只是徒有形式而已,并非解決問題的良策。
相對而言,我更贊成的方式是,盡量自己培養能更加深入探索的興趣,并嘗試不斷去修正和培養自己快速切換工作、生活,快速轉移自己注意力的能力,這可能才是能幫自己快速轉移職場情緒的最有價值的能力。能快速轉移,又能快速聚焦,在職場上,就沒有什么難事能羈絆你,困住你了。
4、讓自己成長才是最好的報復
雖然在職場上,大家越來越強調平等,但就具體的事情而言,分配與執行,做好與評價之間,大多數還是層級分明的,該考核得考核,該評估得評估。即便是相對扁平化的組織里,乃至同級的團隊里,你還是難免會碰到同事欺負新同事的情況。
在工作上受到委屈之后,很多人會伺機報復。但我認為,任何的力都是有反作用的,傷害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收到傷害。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在職場上,特別是在利益共同體的團隊里,更是如此。而且,有時候,如果受到的是來自上司和資深同事的有意傷害,你貿然對抗的話,因為資歷和權力都不如對方,到頭來,吃虧的可能還是自己。
所以,我的建議是,還是盡量專精在自己的專業方面吧,只有將專業鉆研得更強,能持續發展更深入的人際關系,當你到達一定職位時,手中的砝碼和籌碼自然就會幫你扭轉局勢,改變現狀。
5、接受人性的真實面
很多人碰到職場中的負能量的時候,要么是認同,背靠背取暖,比如你罵老板,我也罵老板,你抱怨上司,我也抱怨上司,結果最后自己也變得與他們沆瀣一氣,成了一個負能量聚集場的一部分。
另外一種反應,則是像條件反射一樣,直接排斥,或者對抗?墒牵切┍荒憔芙^的,到頭來,你會發現,它不會消失,總還是存在,它還是會時不時會回頭來找你。似乎變成了太陽下跟著你的影子,弄得自己很疲憊。
我覺得,你也可以完全不采取以上兩種辦法,而是嘗試去理解它,讓它變成顯影劑,放大鏡,用它來凸顯血淋淋的真實,幫助你看清現況,讓你獲得成長的動力。
也許,在真實世界中,對你壞的人,反而會讓你保持警惕,能讓你隨時隨地意識到自己的短板和缺點,能予以防范和加強,從而提升和提供自己。而那些對你好的人,往往可能會讓你變得麻痹,特別是,你若不幸遇到綿里藏針的同事,可能在好的另一面背后,他也可會挖洞讓你跳,反而讓你更難防范;倒是那些對你嚴苛的人,可以讓你一直保持警惕,更加有助于你的鍛煉和學習。同樣的事情,關鍵在于你如何解讀。
我自己更加傾向于學會跟負能量相處。如果在負能量當道的職場,有一天,我們自己學會能理解負能量,能輕易隔離負能量,與負能量并行不悖,它負它的,你正你的。如果,你不僅能跟負能量相處,甚至可以轉變部分負能量,讓它變成你正能量的助力的話,這樣,你后續的工作可能會變得順利很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131136.html
相關閱讀:如何與年輕上司和諧相處?
西德尼溫伯格的故事
職場白領之間的人際藝術
職場缺乏安全感怎么克服
職場生涯最重要的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