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
姐姐(請容許我這么叫你吧):
最近我也挺煩的,我現在時大三的學生,開始要籌備要考研了,可最近卻很急躁,不,應該是一直都是這種狀態,總是靜不下心來看書。怎么說呢,就是在看書的時候想上下QQ,登下空間,看看有沒有人關注自己了?自我把持能力這么差?一直看不下來書是我最厭惡的狀態,總是看不到一半,就不自發的停下來做其他的事情(老想上網,即使真的很沒必要,曉得自己在糟蹋時間)看了你的《緩緩來,所有都來得及》又找到了些氣力。可是要怎么根治呀?好痛苦呀,這狀態。
對于這個問題的答復:
一、一個?絲是如何戰勝拖延癥的?
半個月前我在趕一個項目計劃,自己預計差未幾要寫40頁PPT,花三地利間的樣子,跟市場部的共事也斷定了在周三放工5、6點鐘左右給都他。周一我只是瀏覽和消化名目材料并思考怎么寫;周二我開始寫,可是我只寫了7頁。第一天跟第二天我都不全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老是寫兩行字,刷一下豆瓣,貼一張圖片,刷一下豆瓣。有的時候我想找一張圖片放ppt里,在圖片網站上閱讀了一大圈還沒找到,QQ上有人找我說個事,我就和對方聊上幾句,而后再回圖片網站,還沒找到我滿足的圖片,我又刷了一會豆瓣,然后回到PPT上就忘卻貼圖的事情,然后開始又吃力地想著寫上多少行字,就這樣我的工作時間被自己揮霍掉了。
周三早上一起床,我模糊開始感到到自己今天的時光不夠用了,由于前兩日的遷延癥,我擔憂自己實現不了工作,開端感觸到完成不了工作義務的壓力,心坎充斥焦急。為了保障本人當天能完成工作,這一天早上我比平凡更早半個小時到辦公室,然而坐在電腦前,半個小時很快就從前了,而我做了一件且是獨一一件與工作有關的事件-------翻開了昨天沒做完的PPT.
在網絡眼前,我自認為強盛的意志是如此的單薄,工作推動是如此的低效,這個時候我才深入地意識到自己的拖延癥已經重大影響到工作了,必需立刻采用有效的行動遏制這種低效率。我離開座位跑到衛生間,開始對著鏡子里的自己怒吼:你怎么可以這么貪玩!。∧阌悬c自制力,行不行!!!要全心投入工作,懂不懂。。。±习褰o你發薪水不是讓你來刷豆瓣的。!為了誘惑自己,我還對著鏡子說,許可你每干活一個小時,刷五分鐘豆瓣。分開的時候我還不忘對自己喊:加油。!我愛你。。。。ㄟ@些通通是在沒有人的衛生間里完成的哦,模擬有危險,操作需謹嚴,不然會被當成神經病。
當我回到座位上的時候,一掃前面的拖延,已經豪情磅礴,充滿了工作的干勁,第一個小時全情投入高效工作停止后,我盯著電腦右下方的時間,只刷了五分鐘豆瓣,然后又跑到衛生間對著鏡子喊:“你好棒啊,繼續下去,加油。”還會握拳,高低揮舞拳頭。然后又跑回來繼承工作,就這樣,當天下戰書4點半左右我就完成了這個PPT,然后自己又修正完美了一下,5點我就交出一個讓自己還算滿意的PPT,心境無比高興!(在我心里,還把這事視為戰勝拖延癥的經典案例存儲在自己自得自滿又無知的大腦中,但是這件事情影響灰常深遠,讓我開展了聯想的翅膀,想到了無數問題,頭腦都要大爆炸了。)
二、一心一意在今天是否已成為傳說?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心一意在今天這個時代是否已經成為一種傳說?
自從有了網絡之后,人們就再也沒法集中精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你總忍不住去看手機,看看有沒有新的短信;你總忍不住去上下QQ,找個人聊會天,登下空間,看看有沒有人關注自己;你總忍不住去刷下豆瓣,看下有沒有“懇求和提示”,關注你的人又增長了幾個,你的說有沒有人回應;你總忍不住去刷下微博,看看有沒有新內容,有沒有新的粉絲,或者新增的評估;每天你一到電腦前,先登錄QQ,然后登錄MSN,上個飛信,打開音樂網站放著歌,之后陸續打開豆瓣、開心、人人,在淘寶上晃蕩,在天邊,貓撲等各大論壇上勾留;在這個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制造者的web2.0時代,你自己不停地制造內容,不停去評論別人制造的內容,總有各種新穎有趣的內容不停地刺激著你的神經,你在文檔、通訊工具、網頁、微博之間疾速切換,匆匆迷失了自我。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主編弗蘭克?施爾瑪赫在《網絡至逝世:如何在喧囂的互聯網時代重獲我們的發明力和思維力》一書中把這種情形叫作“多任務處理。”“同時做很多事情,這意味著不停地被干擾,又不得不無休止地解決這些干擾。人類簡直失去了所有讓其差別于電腦的特質:創造力、靈巧性和自發性。同時,我們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又不斷被迫根據電腦的唆使行事。”
在電腦前面因為這種“多任務處理”,你的留神力被無數的事情疏散,對自己手頭的工作一拖再拖,在電腦前坐上半天,你甚至會忘記了自己為什么要坐在這里,忘記自己應當要做的事情,你甚至要想上幾秒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記起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事。別說專心一意地工作了,就連見異思遷你都做不到,因為你壓根就是十心九意的狀況。咱們是該怨網絡誘惑太給力,還是恨自己自制力不足呢?
通過察看和領會,我發明不僅在電腦前工作時是這樣,這種多“多任務處置”還蔓延到生涯的各個角落,二心一意不僅成為傳說,還隱約透出一股子恥辱勁兒。在餐廳吃飯的時候,一邊用手機掛著QQ,一邊刷新微博,一邊吃著飯還同時和同桌的人聊著天;在KTV唱歌的時候,一邊聽著別人唱歌,手里拿著PSP打著游戲,手機微信接踵而至,偶然還出去打個電話;就連旅行的時候也是這樣,坐在車里的時候拿著ipad看漫畫,下了車帶著耳機聽著歌,看到美景立即咔嚓一聲拍下來,上傳更新微博;你的職業要是單單是個作家,單單是個演員,后面沒加個新銳導演、知名評論員,廣告代言人,著名博主什么的你就感覺自己在氣概上輸人好幾分;在情理性愛范疇也是如斯,有男女友人的還要有一兩個紅顏良知,外加一兩個協調性伴侶才干算得上幸福,已婚大叔大嬸們要是不偷個情,沒個小三小四什么的似乎就不能證實自己的魅力,成年男女不論獨身與否,要是沒一兩個炮友,外加一兩個gay密,你都會覺得慚愧,好像自己跟不上時期,不好心思說自己是一枚社會主義新青年!
因為這種“多任務處理”,缺乏必要的專一與深度思考的熱情,導致我們制作出來的網絡內容浮淺矯情,各種評論高度相同,充滿了初級的娛樂;因為注意力被連續分散,缺少耐煩與意志,我們工作效力低下,結果馬虎毛糙;因為我們在各個須要我們的人之間疲于奔命,情感和精神與多人分享,感到沒有一個人值得自己全身心投入,也不肯放慢腳步與一人長期傾心相處,注意力與感情被瓜分成無數碎片,總是進行著“遇見,短暫相處,離開,另覓新歡”這樣的輪回,于是我們始終無法樹立起密切關聯,仍然找不到愛與被愛,人與人之間也變得冷淡與疏離。
三、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
很早之前我看到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得道的老和尚帶著小和尚在山上修道。小和尚隨著老和尚修道已經好幾年了,形容的成語,但是常常聽到大家口中說“禪”這個字,卻素來沒有人告知過小和尚畢竟什么是禪。
有一次小和尚與老和尚吃飯的時候,終于忍不住的問老和尚:“師父!你們不是常常說禪嗎?到底什么是禪啊?”老和尚停下手中的筷子,冷冷地看了小和尚一眼,并沒說什么。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小和尚又忍不住問老和尚:“師父,你快告訴我,到底什么是禪啊?”這次老和尚有動作了,他微微地用手敲了敲小和尚的頭,然后閉著眼睛對小和尚說:“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這就是禪!”
“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這句話確切禪意十足,每個人都有不同理解,你可以懂得為活在當下,可以理解為一心一意,也可以理解為全情投入。
事實上,我們在吃飯時想著工作,在上班時想著上網,在工作日時想著休息日,在戀愛時想著分別,在擁抱時還在看表,在上床時想著看電視……我們不能在適當的時間做專一的事,所以我們還是常人一個,沒能成為一個得道悟禪的巨匠。
“在恰當的時間做專一的事”這是一種投入生活的立場,這種投入會讓你體驗到性命的能量與熱情。一個人只有投入生活,能力擁抱生活中的幸福與快樂。一個人只有投入生活,你的生命才得以葆有熱情與張力。你有沒有休會過投入閱讀,深深陷溺文字中的那種愉悅和酣暢?你有沒有體驗過投入工作,充滿熱忱與干勁的那種空虛與自豪?有沒有體驗過那種全身心投入做愛,無窮陶醉的那種快感、熱潮與無私?
《拆掉思維里的墻》中有說到:“當你真正完整投入到當下的事情中去時,無論這個事情如許簡單低微,你都能感觸到無限的樂趣。任何一個瑜伽教練都會告訴你,即便當真的投入你的呼吸——這個天天你做過無數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無數的樂趣。”我想訓練過瑜伽的人一定對此深表贊成。保持跑步的人也必定對此深有體會。當我全身心腸投入到跑步中時,那邁出的枯燥的每一步都布滿了樂趣,這就是為什么繞著200米的跑道我能跑上30圈的緣故,因為投入而有樂趣,因為樂趣繼而堅持。
四、一個?絲針對拖延癥一絲不掛的總結
講了這么多,現在我依據自己僅有的教訓、個人體會和學習到的貨色,講一些詳細解決拖延癥的方法。
一、培育迎著痛苦上的壯大內心
對你而言,“考研看書”這件事是痛苦的,于是你想用“上下QQ,登下空間”這種方式來逃避痛苦;對你而言,做這件事比看書這件事輕松輕易許多,只管你會被拖延癥的負罪感折磨,但是這種痛苦較之讀書的痛苦會減輕一些。而你會自責是因為看書是你應該做的事情,是你的義務,可是你沒有去實行。其實每一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貪圖吃苦,畏懼承當責任。
面對痛苦其實是我們畢生都要做的事情。作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說過:“忍耐痛苦折磨是我們活在這個世上無奈逃脫的一項內容。”
在片子《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小女孩瑪蒂爾德又被父母揍了一頓,鼻血直流地站在家門前的走廊上,萊昂從外面回來,經由她身邊,給她遞了一塊手帕擦鼻血。
Mathilda: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
瑪蒂爾德:人生總是這么痛苦的嗎?仍是只有童年痛苦?
Léon: Always like this.
萊昂:總是這么痛苦。
前幾天我又重讀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一開頭就說“人生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巨大的真諦之一。它的偉大在于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出。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巨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并接收這一點,那么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于懷了。”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進程。問題能啟示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與失敗的分水嶺。為解決問題而付出盡力,能使思維和心智一直成熟。學校為孩子們設計各種問題,促使他們動頭腦、想措施,恐怕也是基于這樣的斟酌。我們的心靈渴望成長,盼望迎接成功而不是遭遇失敗,所以它會開釋出最大的潛力,盡可能將所有問題解決。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痛苦,能讓我們得到最好的學習。美國開國前賢本杰明?富蘭克林說過:‘惟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面對問題,聰慧者不因懼怕痛苦而抉擇回避,而是迎上前去,直至將其克服為止。”
看書是個大痛苦,不看書玩QQ是個小痛苦,但是當看書的大痛苦解決掉了,不看書玩QQ的小痛苦也會隨之解決,與此同時你還會取得心智的成熟,能量的增添,幸福感的晉升,那還遲疑神馬?迎著大痛苦上吧,少年!
二、破刻舉動
雖然全世界72.8%的人都會得拖延癥,固然拖延癥是個恐怖的惡疾,但是治療起卻也很簡略:即時行為。連岳在他的專欄里說:“有什么事讓你拖得心煩,先做三分鐘再說。假如你是個專欄作家,從昨晚開始就在拖一篇文章,那不如當初立刻坐下,打開寫字板,先寫180秒,奇觀于是產生了,三分鐘后你會持續寫,直到把文章寫完。”他這種辦法對我來說相稱有效,這篇文我拖了兩星期,但是當我今天早上坐下來,打了三分鐘字之后,就始終寫到這里,寫了三個小時。有的時候我積著一堆家務要干,心里焦躁之際立刻干起來,發現不僅干的又快又好,情感也溫和下來(哇哈哈,媽媽再也不必擔心我的拖延癥啦。
三、推遲滿足感
小的時候我們都會被父母請求先做完功課再看動畫片,這是典范的推遲滿意感的表示。當我們完成作業時我們愛看什么動畫片就看什么動畫片,我們愛看多久就看多久,完全沒有其余顧慮。我從小到大都秉承的一個準則:要學就學得認真,要玩就玩得盡興。我覺得你可以試著運用這個原則。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推遲滿意感,象征著不貪圖臨時的安適,從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疼痛的順序:首先,面對問題并感想苦楚;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法。”我在本文開頭“工作一個小時后刷5分鐘豆瓣”的方法實在就是推遲知足感的機動利用也是制訂短期小目標逐漸達成長期大目標的一個體現。你可以給自己劃定看書三小時后再玩QQ,這樣玩QQ的時候不僅不會有負罪感,還會有任務達成時的快活感和成績感。然后你“看完很多書”的大目標就由無數個“看三小時書”的小目的組成,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離實現大目標近了一些。
今天恰是因為規定自己寫完這篇文章才能去逛公園,才能去藏書樓瞎晃蕩,才能去看電影,因為這種推遲滿足感的方法,我才能坐著寫這么久。(哇哈哈,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拖延癥啦!。。
四、及時自我嘉獎與鼓勵
這一點在我20多年的人生中起到了至關主要的作用,本文一開頭“工作一個小時后刷5分鐘豆瓣”的方法其實也是一種變相自我獎勵的方法。每當我做完一件需要破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或者有些挑釁的事情時我就會立刻獎勵自己,好比出門旅行,比如請自己喝個下晝茶,甚至給自己買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等等,獎品各種各樣,沒有任何限度,但是都只在完成目標后才能得到。兩年前,我拿到自考學位證確當天就請自己喝咖啡,吃蛋糕,然后高愉快興地自我獎勵與慶賀一番。成功是成功他媽,做完事情給予自我獎勵可以讓人獲得以及內心的滿足感,有利于成功再天生功。文章開頭,我干了一個小時的工作,跑到衛生間對著鏡子喊:“你好棒啊,繼續堅持下去,加油。”還會一遍喊一邊握拳,上下揮動拳頭。這也是種自我激勵的方法,我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興許你需要自我摸索下,尋找一種對自己卓有成效的激勵方法。
五、主動切掉誘惑
這篇文章寫到一半的時候因為有人在QQ上找我聊天,我就立刻下了線,拔了路由器上的插頭,這能夠視作自動切掉引誘。大文豪雨果醫治拖延癥的方式大家都聽過,他應酬良多,又愛好出去玩,成果經常完不成寫作打算。于是他把自己的衣服脫光,給傭人拿走,這樣他就不能光著跑出去了,只好待在房間里老誠實實地寫作。
雨果主動切掉誘惑的方法,你可以學習下。脫光衣服,闊別網絡,一定可以好難看書(不外現在切實太冷了,要是凍生病就麻煩啦)我倡議你不要在宿舍看書,去圖書館看書,并且堅定不要帶手機,沒有手機,GPRS也沒有了,遠離網絡呆在圖書館里你又只能看書(不管男人女人就是要對自己狠一點)。斷網,不帶手機,遠離有網絡的環境這是最狠最有效的方式。
六、偽裝沒病,設想勝利
這是我常常采取的方式,我明明是個患拖延癥的病人,但是我要假裝自己沒病,健康的不得了啊。然后就會想,沒患拖延癥的人會怎么樣呢?確定是踴躍努力,高效勤懇,實干如牛啊,那我就假裝這樣唄,通常不用假裝太久就成真了。我就真的成為一個高效人士。
想象成功是這樣一種方法,沒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就想象自己已經寫完這篇文章了,然后我內心是如何開心啊,我怎么胡作非為地出去玩啊,怎么毫無顧慮地吃飽喝足啊,豆瓣上大家怎么評論啊等等(你看,我就靠著這種假裝與想象的推進,寫了5000多字了,可見假裝與想象的力氣太TM牛逼啦)
其中這種方法可以應用在一切想干還沒干的事情當中。比如你想去云南旅行,你就要想象自己正在旅行,吃了什么好吃的,看到什么美景,遇見哪些有趣的人,想象得越詳細越活潑,你離實現的可能就越近,因為這會激發一股強大的吸引力和行能源,讓你把它幻想成真。這位童鞋,你可以想象自己已經考上研究生了,然后自己如何驕傲與高興啊,家人朋友如何贊美與肯定你啊,研究生生活如何黑皮和歡躍啊,不知道這樣你會不會更有看書的動力呢?
七、學會自律,學會全神投入
自律對人生的重要意思是不問可知的!渡儆腥俗叩穆贰分姓f“解決人生問題的重要方案,乃是自律,缺乏了這一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艱苦。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部分的問題,完全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自律是一個人終生都需要學習的能力,學習自律可以從一切小事做起。
我深信,無論是在大事還是小事上,只有全神投入你就會失掉樂趣與自負。猶太人以為,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件瑣事之中,比方做飯,掃除房子,這都是神性的體現。其實神性就是指的那個“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寓言故事中的“禪”性。
可以通過訓練冥想造就全神投入的習慣。“現在風行的佛教和瑜伽中的冥想能在一定水平上贊助我們練習集中注意的才能,消除外界煩擾。這項結果也得到了神經心理學研討的支撐—冥想可以進步大腦及與注意力相干腦區的運動效率,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記憶和注意力。”
冥想有利于堅持內心的寧靜,獲得良好的自制力。巴爾扎克曾說:一個年青人,心情冷下來時,腦筋才會變得健全。我信任,當你自律而又全情投入到某件事情上時,你一定會播種意想不到的生命驚喜。
后記:這篇文我一不警惕又寫太長了,越寫我越認為關于治療拖延癥,關于“多任務處理”都是十分大的社會課題,值得大家沉思,這方面的書出版個上百本也不為過。本文中關于治療拖延癥的方法純屬個人道質的總結,歡送大家更多思考,更多總結。在這些總結中,我覺得自己像陳醫生的歌名《赤身露體》一樣,分析了自己內心的許多主意,我把自己或聰明或笨拙的方法都拿出來同大家分享,盼望能對你有一丁點輔助。我們的目標是:沒有拖延癥!祝大家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生活開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14016.html
相關閱讀:職場白領之間的人際藝術
職場生涯最重要的8小時
職場缺乏安全感怎么克服
西德尼溫伯格的故事
如何與年輕上司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