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勵志:季小軍出最好的選擇
當央視主持人和英文說得地道,往往是普通中國人的兩大心頭好。所以當有個CCTV-9 的主持人有幸在2008 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上擔任英文司儀時,人們的第一感覺是——這個叫季小軍的人,“出息大了”!
其實在這之前,季小軍一直在央視英文頻道不溫不火地工作著,偶爾客串各種晚會、各種運動會的主持,還加盟了《絕對挑戰》和《中華情》兩檔收視率頗高的節目,一點一滴積攢著人氣。奧運司儀無疑為他的聲名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于是作為新一茬的主持紅人,很多人鼓動他趕緊趁熱走向下一條正途——出書。
可是季小軍對出自傳這件事的態度很嚴肅,猶豫了好久。他覺得自己只是千千萬萬人里按部就班通過讀書考上大學而后工作的普通人而已——只不過剛好在電視臺工作,有機會在全國最大的王牌鏡頭前拋拋頭露露面。之于自己,這些所謂的故事也只是屬于自己的故事而已;之于別人,這條職場路沒有任何有希望成為坊間奇聞的路數,一切都是平常如你我的因緣際會,誰又會特別感興趣呢?
“最看不起拿夢想做借口啃老的,越刻意越成不了。”他最后這樣回答。
我會告訴你其實我是個懶人嗎?
在你我普通人眼里,主持界其實也算娛樂圈,好像人人都忙著爭名奪利,恨不能肋生雙翅。不論真相如何,40 年前出生在義烏一個小村子的季小軍,在人生的前半段一直離光鮮和繁華有800 光年那么遠。
普通人、懶人、運氣比較順的人,就是季小軍對自己的全部評價。
懶散玩耍的童年,上進自矜的少年,沒有任何出格的行動和出格的抱負。如果一定要說有興趣方面的領路貴人,那么小時候在杭州虎跑旅游時遇到的外國游客,一時激發起他學英語的決心;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讓上初中的他感受到朗誦的樂趣。
季小軍不是從小就想做主持人,盡管他后來的履歷一直跟主持和英語不無關系:在大二暑假通過應聘成為北京電臺經濟臺的客座主持人,畢業后到教育部國際合作司工作,四年后赴英國諾丁漢大學留學,回國第二年加盟央視英語頻道任主持人,先后主持各類英語、雙語及中文節目。他的主持人生涯雖不是一條無暇旁顧的上升直線,倒也仿佛專門設計出來的匹配之路。實際上,他卻覺得正因為自己一直是個懶人,懶得去處理復雜關系、設定復雜目標,才只顧把自己能掌控的事情盡力做好,原來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反而會順其自然地出現。懶人才有懶福,懶人才能享受人生的快樂,書名《何必刻意》也由此而來。
季小軍的好友魯健打趣說,加上白巖松和崔永元,央視三位主持人的書名剛好可以湊成一幅對聯:上聯是《何必刻意》,下聯是《不過如此》,橫批是《痛并快樂著》。三人的性格與志趣差別可見一斑。
所謂成功的人生,不過是在有限條件下做出最好的選擇
平凡人的人生也有很多岔路口,比如高考,比如大學畢業找工作。1994 年的大學畢業生們,也都想在大城市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資待遇高的穩定工作。對沒實力“拼爹”又不想“啃老”又不能餓死的季小軍來說,這種夢幻工作還是只留在夢里吧。唯一的正經事就是做個實際一點的選擇。于是水產進出口公司的一紙offer,給季小軍帶來留在北京的指標。如果后來的故事按此劇本進行,今天的他就是奮斗在水產戰線的一員了。然后關鍵時刻的一次“戲劇沖突”,給了他簽約國家教委(即現教育部)的希望,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劇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342406.html
相關閱讀:西德尼溫伯格的故事
職場缺乏安全感怎么克服
職場白領之間的人際藝術
如何與年輕上司和諧相處?
職場生涯最重要的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