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有無限的智慧,在中國的文化中,有無數的財富,有些財富是被我們誤解甚至摒棄的,但恰恰在這些財富中蘊藏著中國人無上的智慧.正如神經語言程式學(以下簡稱NLP)創始人之一理查班德勒所說的"越是被人摒棄的越有它的價值."這里我僅說說<<道德經>>(道德經被許多人認為是消極,逃避的)中的一點,還有很多智慧有待我們炎黃子孫來發掘.
老子說"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故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很多人很難理解,認為他這是非常消極的,尤其是學成功學的人更是非常反對這句話.成功學一直就強調人要努力,要奮斗,要積極進取.其實我們從NLP的角度來講,老子的理論無疑是非常經典的,NLP對語言有非常獨到的研究,很多語言被大多數人尤其是成功學大師認為非常積極的,從NLP的角度來看,卻是消極的,是自我毀滅的,在李中瑩先生的書中就提到一個例子,"我要克服萬難,達成目標"看起來好像很積極,但事實上,這句話給無意識(unconcious)的信息是我要先克服一萬個困難才會達成目標,所以可想而知,當他達成目標時他是多么地痛苦,況且他很少能克服到一萬個困難,所以很難達到目標,像這樣在無意識中為自己預先設定和制造困難的語言很多,我在下面列舉出一部分個人研究:
1."努力奮斗""刻苦""勤奮".不會吧,這是非常積極的詞匯啊,怎么是消極了?好吧,你想想,你需要努力呼吸嗎?如果要,說明你呼吸有困難;你需要努力消化嗎?要,說明你消化不良;你需要努力睡覺嗎?要,說明你睡眠有困難(不是嗎?只有失眠的人才整天說要努力入睡,你我只會說"我要睡了").任何一個人說要"努力"""勤奮""刻苦"(working hard--艱苦地工作),他都在給自己的無意識下一個指令"這件事很難,我做得不好,我需要付出很多代價才能完成它".任何一個人如果在水里掙扎,拼命地打水,用盡全身力氣在游泳,只有一個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會游泳,一個會游泳的人是非常輕松的,他不會說"我要努力游泳",他會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不需要太多的力氣.而且你發現了嗎?一個人說"努力"也說明了一種"無奈,不感興趣卻強迫自己做下去",當你強迫自己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時,你不會得到什么好的效果.當你說"我要為買一臺電腦而存錢"和"我要為買一臺電腦而努力存錢"時,兩者表達的是不同的味道,前者給人感覺很自然,后者"努力存錢"給人感覺你很痛苦,可能你要為了買一臺電腦而吃幾個月的方便面,餓自己幾個月才行.這就是"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了,老是想讓自己努力,想讓自己"有為",結果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即使實現了目標也不會快樂.當然,并不是因為這樣我們就什么事都不要做了,這并不是"無為"的真正意思--無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其實只要我們在思想上剔除"努力"這類詞匯就行了,"我要感覺良好"而非"我要努力讓自己感覺良好",""我要睡覺了"而非"我要努力入睡",總之,不去想努力,只要去做就行了.有些人說但是前方總有障礙的啊,是的,有障礙,但是你不要自己制造障礙,如果我現在問你站得起來嗎,你會覺得好笑,這是非常容易的啊,是的,雖然有地心引力這個阻力,但并不意味著你要努力克服這個阻力,才會站起來,你只要在無意識層面給自己一個指令,你就站起來了,如果你說"我要努力站起來",哈哈,那你這家伙的腿一定有問題.
2."堅持""絕不放棄".不會吧?這個夠積極了吧.在"道德經"中,處處表現了"相對"的概念,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當你想到"堅持"的時候,你就開始在想"什么時候放棄",甚至你就開始放棄,當然,有些人可能真的堅持到最后,但是通常代價不少,付出自己的健康,家庭等等,得不償失.其實同樣的道理,你在說"堅持"時也在無意識里預設了前方會有很多困難阻止你,"堅持呼吸""堅持睡覺""堅持吃飯"這個人肯定有問題."堅持"也在無意識里給自己下了一個指令"我對這東西不感興趣,所以我要強迫自己做下去,我要堅持",你聽見那些喜歡打游戲的人在說"我要堅持玩下去"嗎?你聽見那些吸毒的人說"我要堅持吸毒嗎"?當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非常感興趣的時候,他沒有想堅持.一想到自己喜歡的事,我們都是眼睛發亮,然后非常開心的做,一點都不知道累,有時可能被外人看成是在"努力",但事實上是在"享受",我們絕不會想"我要堅持下去,絕不放棄".那些打電腦游戲的人不會想"堅持打下去",而且他們很多可能邊打邊想"我應該停止了,去學習了",但他們還是打下去--因為他們喜歡,他們愛著自己所做的事,不用堅持."我要堅持每天背10個單詞"和"我要每天背10個單詞",你選擇哪一種表達方式,決定你的結果.
3.“追求”,F在的人追求健康,追求快樂,追求幸福。當你在說“追求”時,注意你大腦中是什么樣的表象?健康,快樂和幸福在你前面,你在后面追,是吧?你追,難道前面的東西不會跑嗎?會,所以你要跑的很快,很累才能追上,才能抓住這些你想要的品質。所以你要不追不上,要不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追上,追上了他們可能很快又跑了。這就是“為者敗之,執者失之”。還有一點不知你是否注意到,當我們說追求時,其實我們用語言“抽離”(dissociated)了我們的美好感覺,而我們學過NLP的也都明白,“抽離”是使自己感受不到美好感覺(或不愉快情緒)的最好方法。要讓自己能夠“結合”(associated)進入從而更能體驗到美好感覺,我們就要刪除“追求”這個詞匯,我們要明白美好的感覺本來就在我們的體內,在我們的無意識(unconciousness)中,任何時候只要我們決定快樂,選擇快樂,我們就可以快樂!我們只要說“我選擇快樂,我要擴大我的快樂,我要體驗到我的快樂(快樂已經在那里了,只是你沒意識到)”就行了。我們要明白這些東西本來就在我們的“電腦”里,我們只要去找到它,雙擊打開就行了。那些整天在追求幸福的人是最不幸福的,因為他不明白幸福在自己體內,在這里,在現在,他抽離了幸福。來吧,根據米爾頓模式(Milton model),我們說“我要變得更健康,我要讓自己越來越快樂,我要更多的體驗此時此地的幸福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11055.html
相關閱讀: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感官敏銳練習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